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好汉劫 » 第三十八章:太监谋士

第三十八章:太监谋士

    “只顾闲说,反把正事忘了”,杨志道:“俺在来时路上,恰遇枢密直学士王韶大人,听得河州告急。羌王木征联合青唐国主董毡占领踏白城,又伙同番将鬼章率兵攻打河州,河州刺史景大人兵败被杀。河州危在旦夕,王韶大人差俺转告种帅,务要守住岷州,阻止吐蕃诸部北上合围河州”。

    种谔道:“河州之危,老夫也听探子报说,怎奈无分身之术,不能北上解围。岷州为吐蕃占据多年,今日慑于朝庭天威,委曲求全。可其贼心不死,但有机会必乘虚而入”。

    杨志一听,有些发愁,这里是大宋和西夏、吐蕃交葛之地,各方利益纵横复杂,一旦有风吹草动,便生哗变,恐怕大战再所难免。

    “那可如何是好?”杨志问道。

    种谔道:“老夫征伐多年,见的多了,吐蕃诸部各怀鬼胎,难成大事,有我坐镇,不足为患。你可前去河州破敌立功”。

    “只怕不妥”,杨志道:“倘岷州诸蕃造反,如何是好?”

    种谔道:“老夫可不是省油的灯,麾下尚有数百步骑可守岷州。你尽管去救河州,岷州之事,老夫自有安排”。

    杨志只得领令,辞了种谔,望河州而去。

    行至半路,忽听前面人呼马叫,杨志驻马看时,只见对面有人惊惶失措,纵马跑来,后面是十多骑吐蕃人催马横刀拼命追赶。

    杨志见前面那人穿着幞头官服,是个大宋文官,顾不得多想,让过那人,然后驱马拦住那伙番兵。

    番兵见杨志单骑匹马,那放在眼里,打着唿哨,举起明晃晃的弯头直劈过来。

    杨志也不多言,从胯下抽出龙雀金刀,迎风直上,但见火花四溅,惨叫连声,那几个番奴那是杨志的对手,几个照面,人仰马翻,死伤四五个,剩下的几个见遇上对手吓的屁滚尿流,落惶而逃。

    杨志也不追赶,回头看时,只见那被追的宋朝官员已折马回来,连声道:“多谢将军救命之恩,且留大名,也好日后相报”。

    “俺乃岷州防御使杨志,奉种谔相公之命去救河州,不知大人又是那位?”杨志问。

    那个道:“杂家乃熙河路安抚司走马承受李宪,奉旨督师,协助王韶大人经营河湟之地。因皇上派遣待往鄜延路督师,行至兴平,听说夏人酋长木征联合青唐国主董毡,调鬼章率吐蕃兵攻陷踏白城,河州知州景思立兵败被杀。杂家闻知兵变,只得折回,欲往熙州以调大军救助河州,不想路上遇上吐蕃兵,寡不敌众,手下多官尽被斩杀,亏得遇上杨将军,否则杂家恐难逃命”。

    原来是太监李宪,此人可不简单,杨志早有耳闻。

    原来熙宁三年,种谔想谋取西夏人占领的横山寨,便向陕西经略使韩绛提出分兵推进,步步为营,合围横山寨的策略。李宪当时在韩绛麾下任走马承受,当即反对种谔出兵,认为不可分兵,恐形势有变,首尾不能相顾,反被各个击破。

    种谔不听,分兵数路,修筑罗兀城,以及抚宁呰等关隘,结果不出李宪所料,西夏兵趁宋兵立足二未稳,突出骑兵,分割合围,将宋兵打个措手不及,所修寨呰尽归夏人。

    因为此战失利,朝廷将种谔贬为汝州团练副使,而李宪因此次参与军务,言之切当被神宗皇帝倚重而屡受监军重任。李宪也不负朝庭倚重,不论是在河东路还是熙河路都显出极高的军事才干,屡得朝广延褒奖。

    杨志早闻李宪大名,今日狭路相逢,正是有缘,忙拱身施礼道:“下官失礼,拜见相公”。

    李宪道:“将军乃杂家的救命恩人,那有失礼之说。且随杂家去熙州调兵去解河州之危,日后杂家定当举荐将军,为国家柱石”。

    杨志满心欢喜,将李宪扶上马,二人直奔熙州。

    到了熙州府衙,正逢王韶与众将商议解救河州事宜。见杨志护送李宪归来,王韶大喜,当即将二人迎上中堂。

    李宪便问起河州战况。

    王韶道:“河州原为吐蕃王族唃厮啰之孙木征战据,被我夺回。木征不服,乃求助于青唐国主董毡。董毡派了羌王鬼章率兵助木征夺回踏白城,又杀了河州景思立。我已调集熙州兵马二万,欲与木征决战”。

    李宪道:“事不宜迟,当火速进兵,免得羌人趁势做乱,则河湟之地永无宁日”。

    王韶道:“本欲发兵,解救河州,然探马报说木征率兵围困河州半月有余,明知河州城内已成危卵,不堪一击,却围而不攻,必有奸计”。

    李宪道:“围而不攻,那木征定是围点打援之计。以杂家之见,木征手下俱是些乱兵土匪,难成大器,不如将计就计,可激励众将士,一鼓作气,突杀木征”。

    王韶道:“敌人围城,恃有外援。木征知我熙州兵马去救河州,必设埋伏。其刚打胜仗,士气正旺,不宜硬碰。以我之见,不如出其不意,攻打定羌城,先除其外援,木征孤掌难鸣,则不敢久持,此乃避亢捣虚,形格势进,则自为解”。

    李宪却道:“那羌人向来犯贱,不给点颜色,也不知历害。倘木征攻破河州,再要收复就难了。以杂家之见,事不宜迟,突袭河州,以免河州失陷”。

    见二人各有所见,杨志道:“二位大人所言各有道理,以卑职所见,不如兵分两路,一路打定羌城一路直取河州木征,叫他没了照应,不敢恋战则不战自乱”。

    王韶与李宪都点头称是,当下将两万熙州兵马一分为二,王韶与团练使孟春率一部分人马去攻打定羌城;李宪与熙州指挥使丁范率另一路兵马直奔河州,攻打木征,杨志也跟随李宪策应。

    李宪整点人马,正要出征,一看那些人马,全无斗志,有些懒散,不由皱起眉头。

    原来那指挥使丁范跟随王韶多年,皆唯王韶是从,今日让跟着个太监去跟木征拼命,便有些不乐意。那些兵将也都一样,一个个交头接耳,尽说些丧气话。

    杨志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宪从怀里取出一面明黄旗,交与杨志展开,看时只见上面写着:“用命破贼者倍赏”七个大字。

    李宪道:“此旗乃杂家巡视西北前天子所赐,如天子亲临督战,众将士望旗而战,敢不用命?”

    杨志大声道:“天子圣谕,若有军功,加倍封赏;如有退缩,军法处置”。

    指挥使丁范见御赐锦旗,知李宪乃皇帝近臣,不敢执拗,伏地道:“天子圣谕,如驾亲临,我等自当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众将官闻言,顿时来了精神,振臂高呼:“我等愿听军令,杀敌立功,誓死向前”。

    李宪见群情激昂,士气大增,心头大喜,乃叫众将将所有营帐烧掉,以表示死线之决心,随后点齐人马,望河州进发。

    将近河州城,李宪叫来杨志道:“木征向来狡猾,此番困住河州,围而不歼,必有所图。那厮见我军援兵,必集中优势兵力,少不得一场恶战”。

    “那便如何?”杨志问。

    李宪道:“杂家与丁都头正面迎敌,杨将军可率十余军汉,迂回到敌军后方,趁机烧毁其营帐粮草,则敌军不战自乱”。

    杨志连声道好,当即点了十余个军汉,别了李宪,分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