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神之下:帝国再造 » 第四章 送鹿首

第四章 送鹿首

    夕阳半隐山间,远际霞光如火。

    随最后一缕晚照落下,招摇郡城又重归铁青。绿水环绕,晚风徐徐吹拂,悠悠笛声,忽远忽近,渔船归巷,农人荷锄而归。

    “张三哥快看,那边有一队人马,正朝我们这边奔来,快快通知大家伙警戒!”

    “警戒个屁,你个新兵蛋子,那是京城来的李公子,今早外出打猎,这会才回来!”

    什长张老三猛拍那新兵的脑袋,其余守卒更是哈哈大笑。年轻人觉得丢了面子,一张脸憋得绯红,侧过头,不看众人。

    见此,众人笑得愈加放肆。忽然,传来“咯吱”一声,东方仲鸾自门楼内走出,张老三眼尖,立即反应过来,大声喝骂道:

    “你们这群狗才,值守期间怎么如此松懈,还不给老子提起精神来!”

    众人静默,握紧手中器械,不敢露出丝毫声响。东方仲鸾面无表情,直视正往城门奔来的李祚燚一行。

    临近城门,有一小厮自城下迎向李祚燚。

    “公子,刺史大人请您过府一叙!”

    “晚些时候吧!我得先去趟都督府,见一见靖海侯。今天猎了一头花鹿,特意给我这老妹夫留了一个鹿首。年岁大了,又娶了娇妻,得补补。我这作义兄的,可见不得自家妹子受委屈。”

    主仆二人一番谈话,可是丝毫未有收敛,城门上诸人听得一清二楚。东方仲鸾心头火起,怒视城下,恨不得将李祚燚这狗东西挫骨扬灰。

    李祚燚有所察觉,却是面露不屑,笑声愈加肆无忌惮,领着麾下随从,扬长而去。

    自城北大门进入,沿通北大街,可直达招摇郡都督府。

    吴州都督乃是靖海侯东方白寅,在这个位置上已近二十年,执一州军政之牛耳。府邸初建时,本意是作为皇帝行宫,只是建了大半,便被停建,成了靖海侯的都督府。

    与占地甚广的都督府相比,那吴州刺史府便显得寒酸。数任刺史好名,皆不修衙,历经五任之后,已是老旧残破。

    李祚燚瞥了瞥刺史府,很是不屑,径直走向都督府。

    见是京城来的李公子,门房不敢怠慢,将其迎入客厅。这茶水才奉上,便听得有脚步声传来,轻快稳健,不疾不徐。

    来者乃是东方家大管事权养浩,年逾五旬,一身文士打扮。东方白寅为图省心,特意将其调至都督府,主持府内日常。

    “李公子啊,怠慢了,真是怠慢了。我家侯爷还在忙活军务,一时脱不开身,您先喝喝茶,吃吃糕点。”

    权养浩面露随和,与李祚燚一同喝茶闲聊。这茶水与糕点皆是上品,李祚燚很是喜欢,便乐在其中。

    二人闲聊了小半个时辰,府中丫鬟一连添了四五次糕点,也不见李祚燚厌烦。

    “李公子啊,老夫去帮您催一催,您慢用。”

    权养浩擦了擦手,起身出了门。李祚燚也不在意,喝下一碗冰镇酸梅汁,惬意得眯了眯眼。

    匆匆出了客厅,权养浩又一连穿过四五个院落,来到一间书房。“哚、哚、哚”,对着窗,敲了三下。

    “何事?”

    “侯爷,那李祚燚也赶不走啊,要不,您还是见见?”

    “不见!那狗东西烦人得很,仗着是落瑛的义兄,老在本侯面前摆谱。他要是愿意等啊,糕点管够!”

    权养浩无奈,只好忙活其他事项去了。

    又等了大半个时辰,天也渐渐昏暗,却不见有人前来掌灯。茶水冷了,无人来添,送来的糕点更是如石子一般坚硬,难以入口。

    李祚燚有些恼怒,遣人前去催促权养浩。

    “哈哈,真是怠慢了啊。李公子,我家侯爷实在是太忙了,这会连晚膳都顾不上,您若是无什么要事,不如明日再来?”

    “哎!我这老妹夫也真是的,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操劳,这么不爱惜身体。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让我家落瑛怎么活呀!”

    权养浩心头暗怒,一双手在袖中紧攥成拳,冷冷说道:“看来李公子是无什么要紧事了,那就请回吧!”

    “哈哈,也好,也好。权管家啊,我今天打了一只花鹿,特意给我这老妹夫留了一个鹿首,记得要交给他,让他亲自打开。”

    李祚燚自随从处接过一个硕大木盒,递与权养浩,也不多客套,带着一众随从,朝府外走去。

    权养浩目送李祚燚等人离府后,才抱着木盒,前去见东方白寅。

    此时,东方白寅正在用餐。虽说他已是位高权重,但吃食却是相当简单,几谍豆腐青菜,不见半点荤腥,与其身份着实不符。

    权养浩将木盒搁在一旁的方桌上,躬身对着东方白寅说道:“侯爷,李祚燚已经打发回去了,他特意留了个木盒,说是今天猎了一只花鹿,将鹿首送给您进补。”

    东方白寅闻言丢下碗筷,径直走到方桌子前,一把将木盒掀开。定睛一看,这里头哪有什么鹿首啊,分明是一颗人头。

    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东方白寅大惊,面上满是细汗,紧接着一声怒吼道:“来人,去将李祚燚那狗东西给本侯宰了!”

    随后,又有些泄了气。对着侍卫重新吩咐道:“速速将李祚燚绑来见我!”

    一众侍卫应声而去,权养浩默默收起木盒,侍立一旁,不言一语。

    话说这李祚燚一行人,离了都督府,见天色昏暗,也就不去刺史府了,而是径直前往下榻的客栈。

    一路行来,附近屋舍三三两两上了灯。偶有行人经过,见到李祚燚一行数十人,也都纷纷避让,生怕惹事上身。

    “这屁大的招摇郡城真是冷清,才刚入夜,就没人做生意了。”

    “哈哈,小地方哪能和京师相比,说傻话了不是!”

    “憋了许多天了,李大人,咱们何时返京啊!”

    “快了,快了!再要个四五日,就可以摸清靖海侯的底。到时候,便可向陛下邀功请赏了”

    一干随从牢骚满腹,李祚燚也只好温声安抚。这些随从来自京师禁军,皆是膏粱子弟,不安抚好,怕是要出工不出力了。

    忽然,一道黑影自拐角处闪现,见到李祚燚等数十人也不避让,反倒是径直走来,众人诧异,紧握腰间刀剑,严阵以待。

    “笃、笃、笃~”

    小巷弄内,木鱼声忽隐忽现,不知来处,唯有月洒清辉,令人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