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在那罗马紫袍之下 » 第七章 文艺复兴

第七章 文艺复兴

    “拜占庭的人是否还相信三位一体?”

    “傻瓜,他们之前不是还搞过圣像破坏吗!他们不承认有人能看到下凡的耶稣的真容,这群异端!”

    “他们会不会进攻意大利?万一他们真的过来了,会把我们当作异端烧死吗”

    “我只希望能够和平往来...”

    拜占庭在对威尼斯夺取了耀眼的胜利以后,亚平宁半岛上,无数人开始对这个重新崛起的千年帝国忧虑起来。他们担心这个帝国会重新走上自己的祖先,罗马帝国的老路,开始扩张。意大利松散的各个诸侯国和邦国,如何能和拜占庭相抗衡?就连马克西米利安也担心拜占庭接下来的方向。如果其决心继续进行向西的扩张,自己负债累累的军队还不知道是否能应对。无数国家都对拜占庭保持着警惕。

    君士坦丁十一世大帝十分苦恼,自己已经年老,身体也大不如前。更严重的是,自己膝下没有继承人。一想到自己死后拜占庭的皇位可能会被莫斯科的留里克家族攫取,他就不寒而栗。不过继承问题还可以指定自己家族的优秀人员担任,无非影响一些正统性。但最让他郁闷的是,经过多年战争,拜占庭的军事团队中的军官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大量的中层基层官员战死。上层的某些将军甚至因为缺乏兵源一直在当光杆司令,手底下竟然没兵。经过多年的经济恢复,帝国的财政状况已经运转良好。光凭官府在君士坦丁堡的经商收入,就能养出一大批军队。但是,缺人。

    由于缺乏人才,皇帝本想要高薪从国外招募聘请,结果竟然无人报名。皇帝通过密探的口中才得知,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对拜占庭下达了一系列的制裁禁令,意大利和德意志没有人会提供给君士坦丁想要的人才,甚至是雇佣兵也不准接拜占庭的事务。许多意大利的王公贵族仇视希腊人,视其东欧的文化为“粗鄙陋俗的糟粕文化,只有最卑劣的妓女才会醉心于此。”皇帝意识到,多年的宗教冲突和政治冲突已经让拜占庭处于了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当***人的威胁来临时,西欧会支持自己。一旦局势缓和,他们就会对异端痛下杀手。凭借拜占庭目前仍然比较孱弱的国力,大批军队还要布防在东部防范土耳其人。无奈之下,皇帝有些俱足无措。

    外交总管此时凑了过来,向皇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尊敬的巴西琉斯,您觉得我们东罗马和西欧的那些王公贵族们相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我们目前的国家实力缺乏与他们硬碰硬的力量,我不认为我们有什么特别明显而且巨大的优势...”

    “是历史,是文化啊陛下。我们在帝国分裂后已经走过的千年的历史,尽管王朝更迭,可是这历史的底蕴是无法改变的。”

    “你的意思是...”

    “典籍,所有的典籍,在我们这里都有副本。无论是希腊文字还是拉丁文字。千年来我们在君士坦丁堡的地下藏书窖下面积攒了数万以上的巨著。甚至是其他国家的一些政令词令,我们这里也有副本。您听说了吗?君士坦丁堡的市民们现在流行自由之风。人人都开始搞艺术创作,不少的商人都给予了其巨大的支持。我们正在全面复兴自己的文化。我们如果能将这种风气带到西欧去,人人都会慢慢折服于我们的伟大精神。届时所有人反而会为了追随文艺上的复兴潮流而与我们这个发起国交好。”

    “那便如此,我愿意出资重修君士坦丁堡和雅典的大学。让他们从西欧招收留学生吧,让他们为我们伟大的文化的而传播。我们也资助一些艺术家和学者,让他们去西欧游历讲学。让那帮西欧的野蛮人好好感受感受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世界。”

    “谨遵您的旨意。”

    那不勒斯拿破里

    那不勒斯的总督正在惊异地看着街头正在讲学的、穿着希腊白色宽松长袍的白胡子学者用拉丁语教授他们历史知识。还记得几年以前,街头上根本看不见希腊人,现在却感觉遍地都是。前天教堂整修时聘请作壁画的艺术家也是希腊人,搞得主教担忧其会不会画上东正教特有的内容而玷污主的圣堂。拿破里的大学最近也涌进了不少的希腊教授,这些人比本地的学者学识更加丰富,道德更加崇高,搞得没有人愿意再去听那不勒斯讲师的课。同时自己还接到了学校的抗议。总督被职责没有好好处理希腊人的涌入问题,不仅弄得学校的人员快要失业,就连学生都快要找不到了。不少人都选择了去君士坦丁堡或者是雅典求学——在那里学习不仅会有充足得补贴,还会有大量在意大利接触不到的文化典籍和大量高水平的讲师。意大利的诸侯国在那不勒斯开会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反映自己国内同样出现了这种问题。总督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

    意大利地区,街头上的人民穿衣不断走向自由。女人们纷纷抛弃了束腰,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同时努力的学习绘画等等艺术事业。男人们开始降低去礼拜的次数,对待牧师和主教们也不再那么毕恭毕敬了。在取得了自治权的城市中,人民开始反对向教皇缴纳什一税。人人都在讨论自由和解放,没人愿意再去做天主教的奴隶了。更有甚者,直接在街头宣扬教会的腐败,并当街殴打兜售赎罪券的牧师们,这是每一个宗教都不愿意看到的噩梦场景。自己的教派正在人群中迅速失去信任。令罗马教宗更加生气的是,不少艺术家的画作都充斥着裸体和对人体的直接赞美,落款里没有一句提到过主和教宗的恩赐。教宗甚至想要重新启用火刑,终究还是被现实打败,拦住了念头。

    从拜占庭留学回来后的学生们在意大利掀起了希腊文化传播的高潮。不少人以穿着宽松长袍,学习罗马的元老以为潮流。不少人吟诵着但丁的神曲里的内容,甚至感染了街边巡逻的士兵。所有人都沉浸在思想的新生之中。很多的贵族手底下都养着不少的艺术家,很多人以资助艺术家活动的多少为炫耀的资本。到处都充斥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建筑、绘画、不断涌现人才。无数人讨论着来自拜占庭人带来的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典籍。

    在意大利逐渐接受了如此的思潮的同时,这股自由之风吹向了德意志。已经有不少人以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王公贵族出于对希腊人文化的仰慕和希望自己的子孙能有前往君士坦丁堡或者雅典留学的机会而不断和拜占庭交好改善关系。

    在君士坦丁堡,皇帝喜闻乐见的事情发生了。大量的各方面的人才都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东罗马帝国。整个帝国正在蒸蒸日上,引领着文艺复兴的伟大思潮。帝国境内的科技也不断发展。皇帝在君士坦丁堡成立了帝国科学院,这个伟大的院系已经为帝国贡献了最新的士兵铠甲和先进的火炮。帝国逐渐在武器的技术优势上领先了别人,甚至海峡对岸东方的土耳其人都有人派遣学者来访问。

    君士坦丁大帝坐在一处别墅的椅子上,穿着白色长袍。从远处来看,他简直就像一个和蔼的牧师。皇帝望着远处美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下面静静躺着无数保卫帝国的勇士们的尸体和舰船的残骸。街道的尽头,一位画家正在为一个美丽的女子作画。来往的人们肆意谈论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有人为了某个哲学悖论争得不可开交。还有人拿着笔和纸一边走一边算计着,手上画着三角和圆形。

    皇帝笑了,发自内心的笑。

    回想二十年前在君士坦丁堡还在被围攻的时候,可曾想到帝国会有如今这安详和谐的一幕?皇帝笑了笑,看着远处落日余晖,眼中的景象有些朦朦胧胧。他握紧了胸前悬挂的东正十字。叫来了陪着他的行政总管和圣索菲亚大教堂枢机主教,他在纸上写下了皇位继承人——自己的弟弟,托马斯。随后,主教将手握在皇帝紧握着十字的手上,默默地祷告着。皇帝轻轻地闭上了眼睛,嘴里留下了一句话。

    ”主啊,请保佑罗马。”

    74岁的皇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的一座皇家府邸内,安然逝世。为防止变乱,大臣们秘不发丧。秘密将消息告诉了托马斯。两个月后,托马斯即位拜占庭帝国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地逝世震惊了帝国。文艺复兴地自由光芒因为皇帝地去世而略有暗淡。所有人都在哀悼皇帝的去世。帝国军队地老兵们默默地站在君士坦丁灵柩边上,哭得像个孩子。无数艺术家展开了皇帝去世后充满着宗教神秘感的画作,无一不是圣索菲亚托着皇帝升入天堂。主教抚着君士坦丁大帝的灵柩,久久不能自已。这位拯救了罗马帝国于水火之中的皇帝,已经赢得了太多人的尊敬。就连一直和拜占庭不对付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和罗马教宗国都派来了人参加哀悼。

    “蒙上帝恩典,尊敬的君士坦丁大帝重新回到了主的怀抱之中。愿他的灵魂得到您的恩典和拯救,在天堂永远注视着,保护着我们的帝国。安息吧,骄傲而又伟大的灵魂啊,阿门。”

    事后,一位相信生命灵魂轮回的作曲家创作了歌颂皇帝的歌曲,人人都在口中传唱着你将如闪电般归来,在帝国陷入危难的时刻。每年皇帝的逝世之日,帝国的百姓们,都在传唱。

    一代传奇就此落幕,帝国也将要应对新的时代下自由之风背后潜藏的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