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楚皇亲 » 第一百二十章 苛政猛于虎

第一百二十章 苛政猛于虎

    王府的花园里,曹茗正坐在里面练习刺绣,而独孤在她旁边练着书法,两人各做各的事情,花园里很安静。

    春天已经到来,虽然吹到脸上的风依然很冷清,但花园里的那些植株已经在渐渐复苏,在王府富裕起来的时候,曹茗又把王府后院重新收拾了一遍,现在就等春天这阵暖风一起,荒凉的王府就彻底变了景色。

    几只瘦燕打干枯的柳树枝头掠过,在远处的池塘上方微微振翅,翅尖在水面点出一圈荡漾的波纹。

    忽然,天色阴沉下来,曹茗便赶紧帮独孤收拾笔墨纸张,免得被雨淋湿。

    外面是牛家两兄弟的脚步声,他们带着一众侍卫在赶紧拾辍庭院里的东西,风一起,枯叶尘土吹的到处都是,还得人雨前雨后的打扫。

    “爹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独孤听着外面的雨,小声问道。

    “他带着长志又出去打仗了,这一去就是随时要和楚帝开战,那可是动辄数万人厮杀的战场,我看你爹这次悬了。”

    曹茗提到陈谓然就不由自主的从心里产生厌恶,对她来说,陈谓然的名头不是思王,也不是凉王,而是一个吃软饭、没脸没皮还心狠手辣的楚狗。

    她对陈谓然印象最好的时候还是在动雨楼那块两人刚刚认识的时候,可到先在,她宁愿那天自己一走了之,反正不要认识这个王八蛋。

    曹茗是喜欢宋长志的,独孤早就知道了。

    “王爷,前去五里,是明郡最后一座城,出了明郡,就随时都可能碰上伪帝的大军,您现在要不要去歇歇脚?”

    宋长志骑着马来到陈谓然的车架旁边,大着嗓门问道。

    “没什么好歇的,加紧赶路吧。”

    陈谓然颇有些意兴阑珊,他懒懒散散的躺在车厢里,旁边两个娇俏可人的侍女在旁边不时给他递上各种水果点心。

    水果其实也就那几种好保存的,平时都藏在冰窖里,安郡守那几天频繁过来拜访陈谓然的时候送了不少,现在不光是陈谓然在吃,还被赏赐给了不少军中的校官和将领。

    从这里就可以稍稍窥见安郡守和他身后安家的财力,平民百姓每逢时节都见不到几颗水果,安郡守却能财大气粗的拿出来这么多。

    但陈谓然现在反而没有多少不公平的念头了,自己以前是多么可笑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更何况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楚帝没法再回京城重新坐他的龙椅。

    等自己有实力去经营天下了,到时候再想着替百姓谋福祉又有何不可。

    带出来四万兵马,总不能一仗不打就拉回去。

    车辚辚,马萧萧,车里搂着侍女腰。

    路上渐渐暖和起来,整天躺在车厢里也闷得难受,陈谓然时不时也下车走走,顺便在士卒们面前走走,也就是俗称的“作秀”。

    当一个人出发点本来是好的行为带上些许功利性的时候,即使只有一点,那他的行为最终也会走向不可控制的地步。

    陈谓然不喜欢这种作秀,但除了他以外,大家都喜欢看。

    士卒们喜欢看王爷亲手把晋升的身份牌子交给他们中的一个,校官们喜欢看王爷没事常跟他们聊聊天,将军们,反正也就那几个,混来混去的反而能随意一些,大家都知道王爷的脾气,能凑趣的就上来说几句话,嘴笨的就在旁边笑笑,王爷并不会因此怪罪。

    一路风扑尘尘,过了平城,最后一站就是临城。

    那里已经是明郡的尽头。

    朝廷知道自己的号令没法给凉王戴上镣铐逼迫他往哪儿走,京城里的那位皇帝已经摆出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不管那群世家大臣怎么说,他就是要给自己的弟弟各种好处,而且最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常常在早朝的时候等大臣们争论一件事的时候,假装随意的提起道:

    xxx东西是不错,凉王爷恐怕也没见识过,给他送一些见见世面。

    上万石的粮食,甚至是各种兵甲,都被源源不断的从京城匀出,然后一路输送到凉郡。

    凉郡现在的人口也逐渐迎来一波红利。

    陈谓然临走前让岳韫等人制定了计划,专门去四分五裂的魏国土地上带人,或者说是买人。

    他启用了莫郡守的遗产:专业人贩子集团。

    不过把大量的魏国难民买回来以后,他没有转手再卖出去,而是当众销毁了那些魏国人的奴籍,每个人都发了安家银子还有住宅,各家各户的人口都被登记造册,在这档口,王振带着王家率先交出来自家的奴籍册子,其他的凉郡世家看这架势,一面骂王家无耻,一面赶紧也交出了自家的奴籍册子。

    虽然说世家子弟都看不起那些奴籍出身的人,当然了,只要是身份比他们低的统统看不起就是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自家底下这群数量庞大的奴籍人才是他们身家财富的来源。

    空有土地良田、店铺酒楼也没用,你不还得雇人看守着嘛,奴籍人最大的好处就是除了每天管吃住,确保他们能活着,就差不多了,有些良心的世家会再给些工钱,每个春季冬季还给做套衣服。

    奴籍人跑了也不怕,这是大楚律令里定的规矩,他们一跑,就有官府出人帮你抓回来。

    陈谓然已经开始了解这些世家浸入骨子里的贪得无厌,他把原本莫郡守和卫都尉手底下的那些铺子和商队匀出去了一些,就足以让那些世家痛痛快快的交出了奴籍册子。

    凉郡的人少是不假,可世家在的地方,就必定有进入奴籍的百姓。

    大楚律令又有言,奴籍是不算入正常百姓人口的。

    奴籍册子全部被销毁后,那些奴隶们得了自由,没人都分到了田地和安家银子,尽管不多,但大家的眼里都开始渐渐有了对未来的希望。

    也就是在凉郡,陈谓然的政令才能施行的这么痛快,毕竟这儿的世家实力不强,而凉郡的兵马现在基本上都听凉王的号令,他们以前在军中的那一套到这里就不好使了,就算是一个校官来到他们门上,现在也得客客气气的招待着。

    可就算这样,逃走的人也有不少,有不少人都进言称,不如就这么算了吧,要是太睚眦必较,恐怕会给他人落以口实。

    岳韫曾语重心长的劝道:“王爷,此一时,彼一时,若是您现在妄动惩戒,恐怕也不利于吸引流民进入。”

    陈谓然笑道::“如果连现在有的百姓都治理不好,我还奢求那么多流民干什么?让我的凉郡变成第二个魏国?”

    当夜,宋长志带着五百铁骑出城,分成五队,在凉郡境内大肆搜捕,来历不明,面黄肌瘦的人基本上都是那群奴籍人,稍加盘问就露出了马脚,然后就被一路绑着重新回到郡城里,当众抽打十鞭子,同时负责春耕的校官告诉他们,逃跑的人在春耕的时候都要多干活。

    同时,凉王还在凉郡推行了“身份牌”,只要是活人,就必须做到人手一个,上面用端端正正的字表明了每个人的名字。

    只有名字,如果是官吏的话,背面会写上官职。

    每个人每天都必须佩戴,没人知道,凉王在看到他们的时候,总是会恶趣味的把他们想象成每天都要佩戴校卡的初中生。

    而且现在街上已经看不见乞丐了,反正凉郡多的是土地,每家每户每个人都能分到房子和土地,要是没有房子,官府现在替你盖,而且也不要你出钱。

    年先生在这个措施开始落实的时候,几乎每天都做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用他的话来说,那就是:

    王爷此举,有圣人之风!

    虽然这句话极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至少他是真的在这件事里上心了不少,天天都跑去各个衙门办事,凉郡腐朽到极致的官僚体系现在也被彻底肃清过一遍,不能干事的,统统滚蛋。

    你想让身后的世家来说情摆身份,那就先来问问王爷麾下的十万大军答不答应。

    这就是赤裸裸的用实力让人闭嘴听话了。

    说实话,如果陈谓然手上一个兵也没有,带着十几个王府侍卫到处走街串巷,宣扬现在的这些措施观点,你看能有几个人鸟他?

    不过,现在凉郡的官僚从上到下都在赞颂王爷的政令,根本没有不开眼的跳出来说一句反对的话。

    京城和地方都是陈谓然的人,他手上还有一支相当精锐的大军,就算是京城里的世家们,在早朝的时候也不多说什么了,但他们难受的是,京城里每隔几天就要送出去的大量粮食和兵甲,其实都是他们各个世家凑出来的,国库里空的连耗子进去都是捧着两泡眼泪出来。

    可就算这样,他们想试着往凉军里安插一些自己的人的时候,陈谓然只要一发现,立刻当众抓起来斩首示众,斩了几个人以后,就再也没有多少人敢跟世家们眉来眼去的了。

    陈谓然其实也不知道一味的用狠好不好,但他倒是看到,只要是他狠着来的地方,世家们反而缩回手不敢乱动了。

    人呐,就是贱。

    有些人不解起来,往常奴籍人逃跑的时候,那些世家的老爷们都是动辄严加刑罚,当众杀几个人用来杀鸡儆猴的也不是没有这个例子。

    粮食是三天发一次,基本上是按人口分发,而且都有负责记录的官员,要是办事不力,只要有人来投诉,一经核实,第一次打十鞭子,第二次一百鞭子,如果你骨头够硬,能捱到第三次,也不打你了,直接卸了官职,把你从凉郡官僚队伍里踹出去,同时编入明年春耕二次劳动的名单。

    二次劳动,也就是所谓的劳改。

    凉郡上下就像一台已经处于预热阶段的机器,即将轰鸣着开动起来。

    在岳韫最近传过来的信中,标注了最新一次“凉郡人口普查的数量”,原本的凉郡人口只有少的离谱的几万人,其中加上奴籍人能达到十几万,后来先并入长郡六城,又并入苗地,而后又在大肆吸纳魏国的流民,人口总数就迅速增长起来,在岳韫的信里,表明了现在凉郡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万,而且每天都在增长。

    魏国的流民实在是太多了。

    据线报,魏国分裂后的三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混战一次,但魏帝却保持了相对保守的态度,他固守自己现有的疆土,经常不回应大安国和新魏皇帝的各种挑衅。

    后者就是两个妖艳贱货,每天都在魏帝的家门口上演各种你死我活的戏码,但今天是三千兵马出征,明天又是三千兵马全头全尾的回来,再傻的人也知道这两货不安好心,专门想先把魏帝的势力先拿下。

    但魏帝死活不理睬他们后,双方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反而是新魏皇帝先开了战,他是实实在在的马上皇帝,只要带兵,就能打出各种漂亮仗,更何况楚帝现在忙着回本国拿回自己的基本盘,已经无暇顾及他了,现在新魏皇帝只需要按时向楚军提供粮草就行了。

    大安国尽管有赵国的支持,但还是屡次被新魏皇帝打的损兵折将,再加上秦家才在这块土地上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在法理上都比不过新魏皇帝的“正统血脉”,属于人心背向的那种反派角色。

    大家伙在魏国的土地上死命折腾,只要没被他们折腾死的魏国百姓,只能选择向楚国或者赵国移动。

    往赵国的不好说,人家本来就富庶,说不定还嫌弃流民入境扰乱治安。

    往楚国来,另一头就是凉郡,凉王的政令都颁布下来,有一半以上的政令就是针对这些流民的,大家伙看这里的政策好,可不就在这里安下家来了。

    苛政猛于虎,真有活路的话,谁愿意背井离乡呢。

    楚国国内现在也不比魏国好太多,世家们尚且人心惶惶,不知道楚帝会不会回来重新坐上那张龙椅,然后清算他们,百姓们反而淡定得多,楚帝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或许他朝堂上的各种手段狠戾了些,但他对百姓,却是好的让人没话说。

    凉郡现在人口迅速膨胀,隐隐快要在楚国各个郡内稳稳占据上游,也就在这个时候,楚帝的使者正在明郡周围开始寻找陈谓然的大军,准备跟他谈一笔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