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半个世纪的运动场又名树洞 » 从古诗想起的故事

从古诗想起的故事

    古代文学作品选,让我想起古代和古人还有古文明。

    在古代,读书识字是特殊阶层的专利,所以,有次机会的人,估计大多数都珍惜吧。

    否则,那么怎么会留下多优秀的文字,精湛而深刻,上中学的时候,听老师上课精讲课文,字词句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那真是比听大戏都过瘾,如今,闭上眼睛,仍旧能听到老先生的教导。感觉那时候的老师对讲解课文真的是自己先入迷,再带着学生一起入迷,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记得讲解一篇《关雎》的文章时,老师给我们讲了《蒹葭》的文章,虽然不是考试的文章,突然发现,现在教育的缺失,完全以升学为目的,那时候,我们学校能考取高中或中专的人寥寥无几,老师们以教书育人的素质教育为目的,师生情真的很浓,白天上课,晚上自修,语文和数学老师会争着教给我们一些课外的知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譬如数学老师是班主任,在我初一的时候,他不知从哪里翻出高考的考卷,从里面翻出一道题,就是某年高考的数学题,就是关于我们初中一年级的题目的,我记得我当时瞪大了眼睛,仿佛我也可以参加高考,我绝不会辜负老师这个题目我肯定会记得,肯定会做正确。关于负数的好奇心,也是在五年级的时候,李炳文老师的一句话。李老师有个特点,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给我们做错题目,可能是太激动了还是故意的,让我们发现他的计算错误,他再用巧妙的方法给我们讲正解,我记得有一次,一个题目出的有问题,我们计算的时候,发现超出了当时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无法计算出答案,老师一看,给我们改了一个数字,同时说了一句,等号左边的数字加上就是等号右边的数字减去,结果是一样的。我们不相信,老师出了几个题目,让我们到黑板上去做,结果让我们睁大了眼睛,老师说,这个减号就是负数,譬如,3-5=-2,你们到中学就可以学到,数学是个很神奇的学科,就看你们有没有本事去解开这些个秘密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总以为数学就是计算题目,全对就是全部,还能有什么秘密吗?突然出现了一个“—“,让我感觉我得去学,就是这份好奇心。我问老师,数学还需要研究什么,不都是计算对了就对了吗?老师说,当然需要研究,需要计算了。譬如我们刚学的圆的面积公式:“S=πr2“,这个π等于多少?我说3.14,在我幼小的心灵里,π就是3.14,老师写出了一大串,π=3.1415926535,(最新的消息是通过计算机,π=圆周率,3.14后面的位数谷歌于2019年3月14日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31.4万亿位。这里列举千1000位数字: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然后最后还有一百多位数,老师说这话的时候,嘴里还背出了好多数字,最后说,为什么会有这些数字,都是数学家反复计算的结果,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圆周率的计算会越来越精确。那时候,我就知道,计算和数学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还有发展,还在发展,说不定哪天又有科学家公布新的结果,但为什么我们用3.14呢,老师说这就是人为的规定,取两位小数,四舍五入的结果。我突然感觉我计算的圆的面积不再正确,老师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无限接近,但不完全重合,这是大家公认的正确,是人为的正确,但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正确。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了,每当看到圆周率π,都都会想起这件事。假如我有学生,我也会教给他们,不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局限于课本简单的知识。应该让他们扩大视野,不能让他们觉得数学太高深莫测惧怕数学,也不能让他们觉得数学简单,我想马云可能没有碰到我的数学老师,否则他的数学成绩也不会那么差,还有琼瑶阿姨。

    语文老师更是不用说,六十多岁,退休以后返聘到我们学校,88(1)班的班主任,我们的语文老师,但他总说我们班级活跃,一班的同学比较闷,上班提问,我们班踊跃发言,还有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给我的感觉是知识渊博,但严肃认真,可爱起来像个孩子。我记得当时学《关关雎鸠》的时候,他找出了同样是《论语》的另一篇文章,在我们晚自习的时候,作为扩展材料《蒹葭》给我们讲解。至今我还没背出来,因为当时给我的感觉,这个故事太美,故事也读起来朗朗上口。

    蒹葭 

    先秦· 无名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关雎

    [先秦] 无名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些老师和这些故事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每当想起。我心里还隐隐作痛,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书不缺,买书的钱不缺,能买到的书也很多,而且网络的发展,读书随时随地,但多少孩子多少老师仅仅是为了生活去教书去读书,真的,书成了考试的工具,也成了功名的代名词,心痛啊!

    到我这个年龄,再回顾小时候的读书,感觉我是如此的幸运。

    每篇古文的历史背景,语文老师就像历史老师,给我们讲那篇文章背后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故事理解课文,听故事的同时,也触动内心深处的暖。

    好久没有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