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新秦秘史 » 6.1

6.1

    第六卷:王霸平中原,定鼎安天下

    第一篇:重制革新建六省,修税养民服四方

    (尽心尽力则无怨无悔)全国分四镇六省,一京一都。清查全国人口,隐匿者重罪罚之,并且清丈土地,均田薄赋。使无地流民,身有所安,食有所依。大小各级官员,均需科考或有重大贡献,朝廷委任,方能上任。废除贱籍,重修律法,得新秦律,规定每县必有,依法行事。不论门第高低,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解除地方私募武装,各地府兵收归整编;加强中央禁军;补足边军及其待遇,并更换驻边大将,加派朝廷监军。

    至于狱中史严如何处置,父皇欲以其平乱之功减罪,释放归家,谁知史严朋党以为黎明将现,攻讦异己,反攻倒算,嚣张跋扈之状,引得朝中不满。父皇知之,将谋反罪名安织在史严头上,抄家问斩,同时严查史严朋党,引发朝廷内外、官场上下一次大清算,人称:史严案。史严案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排除异己,波及无辜,涉案人员大到藩王皇亲、小至黎民百姓,影响深远。其中,在饶州府,有十二位驻边将领,因此案被贬,竟供出通楚卖国的奸贼蛀虫。父皇大怒,将饶州上下文武,全部降职,由新都郡圣定宫直接派人管辖,没错,也就是我全权负责。现在留都新都郡太守,也得听命于我了,严州府、饶州府更不必说。

    江南人口锐减,尤以太平和睦、宣池等地为甚。为恢复人口,乃移江淮、新安两省百姓填充,重新选拔官吏充任,为此,将三年一科考,特别改为三年三考,名额亦扩充数倍,专为江南规划。曾经炼狱,今日反成了青年图盛者拼搏的乐土,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京师为重中之重,于是扩大金陵道范围,加强京军防务。在京军队,主要分为两支,外为御林军,羽林将军暂由直隶总督兼任,本为正二品。内为禁卫军,由金陵将军担任,从二品。御林军常备三万,而禁卫军常备五千,共值京师安全。另设护卫军一支,其指挥使特设为三品,常由宫中太监总管兼任。护卫军规模不大,堪堪一千人手,只是不受各部节制,负责监察百官万民,直报皇帝,也承担宿卫守保之责。直隶省仅下辖京师金陵道,金陵道扩展后辖区包括皇城内宫、江宁府(金陵道直管)、六合县、江浦县、溧水县、高淳县、润州(金陵道直管)、京口县、金坛县、溧阳县、句容县、丹阳县、丹徒县、扬中县。皇城内宫之外又增修外廓,以至于百姓有言:天子脚下三层路,内层路是上等人,中层路是中等人,外层路是末等人。外廓皇城内宫,虽无政令法典确认,却成了默认的京师范围。民间一提到京师,通常不是指金陵道,更不是直隶省,而是那三层:外廓皇城内宫。外廓习惯分六路:栖霞路、鼓楼路、玄武路、建邺路、秦淮路、雨花台路,皇城就居于玄武路,随着各王公贵胄、达官巨富被迁居于此,皇城不断扩大,几与玄武路范围重合。内宫在玄武路之中,这里即是父皇母后和皇妹与我的居所,随着多年修缮,宫城愈发坚固,金碧辉煌,一派强盛繁荣之景。

    其次,原都城新都郡依然作为留都,并大力提升留都的力量,可及时应对西南方向强势之国:楚国。楚军也擅水战,何况在大江上游,战时顺流而下,极大威胁我新秦统治。一帮大臣上书陈言,我国边患以防备楚人为重,余可次虑,父皇深以为然。留都扩建圣定宫,建成后我曾回去看过,比之前大了有七倍,增设一堆防务和功能。新安省设新安总督,下辖新都郡、饶州府、严州府,新都郡太守、饶州府知府、严州府知府直向新安总督负责。新安总督都督府驻设岩寺,可新安总督却是我兼任,也就是说圣定宫才是实际帝国西南权力中枢。但由于我有时不在新都郡,总有很多事没法处理,于是官府新设新安副督一职。新安副督的府衙因驻设在休宁县屯溪,为行方便,遂将屯溪划予歙州(歙州亦是新都郡太守府衙所在地),而休宁县县衙转设至海阳。自此,新都郡辖区范围确定,下辖歙州(新都郡直管)、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婺源县、太平县。新都郡东临严州府,严州府下辖:淳安县、建德县、桐庐县、分水县、寿昌县、遂安县,府治在建德。新都郡西南接饶州府,这里也是我国西南边陲要地,面对强敌楚人,防卫压力不可谓不大。饶州府西面鄱阳湖,是御敌之天然屏障,这里设有常备边军。饶州府治鄱阳县,饶州府下辖: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玉山县、德兴县、信州(饶州府代管)、贵溪县、浮梁县、乐平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为防饶州一破,楚人绕南进攻留都,特升信州军事行政地位,卫将军驻之。信州以下分三路:广信路、信州路、广丰路,各设广信将军、信州将军、广丰将军,同受卫将军指挥。广信将军主要负责鄱阳方向,信州将军主要负责留都方向,广丰将军主要负责严州方向。

    除了楚国,防卫隐患来源自北方齐国,虽然齐国大势不再,仍需留有警惕之心。北方设有淮海省,省会在北总镇徐州府,淮海省下辖徐州府、海州府、颖州府、宿州府、亳州府。徐州为战略要地,此处除了驻有淮海省总督,另设有前将军,负责徐州防务。另徐州太守别统一支守备军,约计两千人,平时协助衙门维稳治安、扫盗剿匪,战时参与一线,或固守或反击。徐州府因远离京师,非大忠之臣不可,江南大乱时新秦唯一三品以上将军反叛处,正是此地。战后,父皇和朝廷大臣多次研究,终调吴卫出镇徐州,为首任淮海省总督兼前将军,戍卫帝国北疆。徐州府下辖铜山县(徐州府直管)、萧县、砀山县、丰县、沛县、新沂县、邳州(徐州府代管)、睢宁县、下相郡(徐州府代管)。其中铜山县下又分有鼓城路、云龙路、泉山路、贾汪路,各设有鼓城将军、云龙将军、泉山将军、贾汪将军,归前将军统一指挥。下相郡分有宿豫路、宿城路,又于二路各取别设宿迁路,乃有宿豫将军、宿城将军、宿迁将军,共受下相郡守节制,徐州府东接海州府,海州府下辖海州(海州府直管)、东海县、赣榆县、连云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徐州府西临宿州府,宿州府下辖埇桥县(宿州府直管)、灵璧县、泗县、泗洪县、濉溪县、相城郡(宿州府代管)。相城郡下有相山路、杜集路、烈山路,各设相山将军、杜集将军、烈山将军。宿州之西为亳州府,亳州府下辖谯城县(宿州府直管)、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永城县。位于亳州西南的是颖州府,颖州府下辖颖州(颖州府直管)、颖上县、阜南县、临泉县、界首县、太和县。其中颖州下分阜阳路、颖泉路、颖东路三路,乃各设阜阳将军、颖泉将军、颖东将军。

    帝国北疆之南,京师之北,还有一省为江淮省,西阻楚寇,北拦中原,固守江淮,实为战略要地。江淮省省会为西总镇庐州府,此处驻有江淮省总督,设有左将军,另别设副督镇扬州府,江淮省下有庐州府、扬州府、安庆府、六安府、滁州府、通州府、濠州府、楚州府、盐州府、寿州府。西总镇庐州府下辖合肥县(庐州府直管)、庐江县、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居巢郡(庐州府代管)、舒城县、无为县。合肥县下又分蜀山路、庐阳路、包河路、瑶海路,各设蜀山将军、庐阳将军、包河将军、瑶海将军,统归左将军指挥。副督镇扬州府地处水陆交通要道、转运枢纽,经济往来欣荣繁丽,此处设有江淮副督,扬州府太守由江淮副督兼任。扬州府下辖扬州(扬州府直管)、江都郡(扬州府代管)、宝应县、高邮县、仪征县、泰州(扬州府代管)、兴化县、泰兴县、靖江县。扬州下分广陵路、邗江路,各设广陵将军、邗江将军,负责扬州水运安全及防务事宜,受扬州府太守节制。泰州下分海陵路、高港路、姜堰路,各设海陵将军、高港将军、姜堰将军,统归扬州府太守指挥,负责协防扬州和督守粮草、军械等库。庐州府与扬州府之间为滁州府,滁州府下辖滁县(滁州府直管)、定远县、明光县、全椒县、来安县、天长郡、盱眙县。滁县下分琅琊路、南谯路两路,各设琅琊将军、南谯将军,统归滁州府太守指挥。庐州府之西为六安府,原六县、安县等三县撤并为六安郡,六安府遂下辖六安郡(六安府直管)、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英山县。六安郡下分金安路、裕安路、叶集路,各设金安将军、裕安将军、叶集将军,统归六安府太守指挥。六安府往南则是安庆府,安庆府扼守京师金陵上游,乃战略要地,与饶州地位相同,是帝国的西门户。安庆府下辖安庆郡(安庆府直辖)、怀宁县、潜山县、桐城县、枞阳县、岳西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安庆郡下分三路:宜秀路、大观路、迎江路,各设宜秀将军、大观将军、迎江将军,统归安庆府太守指挥。扬州府向东为通州府,通州府下辖通州(通州府直管)、海安县、如皋县、如东县、崇川县、海门县、启东县、崇明县。通州府北接盐州府,盐州府下辖盐都县、东台县、大丰县、亭湖县、建湖县、射阳县、阜宁县、滨海县、响水县。盐州府之西,扬州府之北为楚州府,楚州府下辖楚州(楚州府直管)、金湖县、洪泽县、涟水县、淮阴县、泗阳县。其中楚州下分楚州路、清河路、清浦路,各设楚州将军、清河将军、清浦将军,统归楚州府太守指挥。庐州府东北为濠州府,濠州府下辖凤阳郡(濠州府直管)、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后又析凤阳郡北及怀远县东另设一临濠郡(濠州府代管),制控淮河,平时可转运贸易、沟通东西,战时可扼守要道,抵御北敌。临濠郡下分淮上路、禹会路、蚌山路、龙子湖路,各设淮上都尉、禹会都尉、蚌山都尉、龙子湖都尉,统归濠州府太守指挥。濠州府西接寿州府,寿州府下辖寿州(寿州府直管)、凤台县、淮南郡(寿州府代管),与临濠郡同理,淮南郡亦是战略要地,淮南郡下分潘集路、八公山路、谢家集路、田家庵路、大通路,各设潘集都尉、八公山都尉、谢家集都尉、田家庵都尉、大通都尉,统归寿州府太守管辖。扬州府之北,宿州府之南为楚州府,楚州府下辖楚州(楚州府直管)、金湖县、洪泽县、淮安县、淮阴县、涟水县、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