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沙河烟云 » 二十五 进石门买药

二十五 进石门买药

    二十五进石门买药

    马车赶到关卡下,过了桥,林可旺下车,摘下礼帽给岗哨鞠躬,甄玉衡也跳下车,双手合十行礼,小明子首次参加行动,见到敌人的岗哨未免心里有些紧张,坐在车上不知所措,忘了下车给岗哨行礼,甄玉衡忙斥责道:“徒儿,休得怠慢!还不快快下车,给施主行礼!”

    慌得小明子赶紧解下背包,蹦下车,双手合十,低头念道:“阿弥陀佛。”

    岗哨中一个长着三角眼的家伙上前喝问:“干什么去?从哪儿来?”看样子,这三角眼像是岗哨的小头目。

    林可旺陪着笑脸,掏出“良民证”,递给三角眼,“老总,俺是城外高营跑买卖的,离这儿不远,这二位和尚是俺请来的,给俺城里的一位朋友做法事的。”

    “做什么法事?”

    “是这样,啊,俺朋友家最近有点儿不顺,说是家里邪气太重,请来这位法师驱驱邪,噢,这位小和尚是这位法师的小徒弟。”林可旺手指甄玉衡和小明子介绍道。

    “哪个寺庙的?”三角眼提高嗓门问道。

    “阿弥陀佛,贫僧是正定隆兴寺出家。”甄玉衡上前答话。

    “‘良民证’哪?”

    甄玉衡双手合十深施一礼,“出家人四大皆空,不问人间政事,无人发过‘良民证’啊。”

    “不行!不行!没有‘良民证’不准进城。”三角眼明知和尚不用‘良民证’,故意刁难。

    林可旺陪着笑,点头哈腰,随手掏出几块大洋塞在三角眼手里,“请老总行个方便,这点小意思,啊,给几位弟兄买碗酒喝。”

    三角眼见钱眼开,变了态度,把洋钱在手里掂了掂,放进兜里,招呼旁边的几个岗哨,“哎!检查检查他们。”

    几个岗哨过来检查,先检查人,从头摸到脚,后检查车,从前看到后,见车上的背包里除了袈裟、纸墨笔香和木槌木鱼以外,别无它物。

    三角眼见无异常,向林可旺一挥手,学着日本人说汉话:“开路开路的。”

    远处的张健心里捏了一把汗,见马车通过检查,过了关卡,这才松了口气。

    北关卡外,有十几家店铺,街上人来人往,车来马去。中午过后,张健领着三名战士装成搭帮跑买卖的走进关卡外的一家小酒店。张健冲掌柜的喊道:“掌柜的,来两瓶烧酒、一进酱牛肉、一盘花生米和一个拼盘。”

    “好了,四位里请,这就到!”跑堂的应允着。

    四人坐在临窗的桌旁,这里可以清楚地观察关卡处的动静。不大工夫,酒菜到齐,四人边吃边等。

    马车进了城,明子没有出过远门,见市内店铺林立,觉得新鲜,伸着脖子东瞧瞧西望望,甄玉衡责备道:“明子,把头低下,别东瞧西望的。”明子把头一缩,低下了头。

    马车拐了两个弯,来到一家门前。马车停了下来,林可旺下车推开虚掩的门,把车赶了进去,甄玉衡举目四望,见院子很宽畅,院墙是干打垒的土墙,二道门是垂花门,台阶很高,站在台阶上可以望见大街,林可旺上前敲门,主人开门,露出半张脸,问道:“来了么?”

    “来了。”

    主人探出头,望了望二位和尚,又警惕地向大街上望了望,“进来吧。”

    三人依次进了二道门,走进后院,院内是五正三厢的房屋。主人方脸,脸色黄白,身穿灰色长衫,头戴卷边礼帽,林可旺边走边介绍道:“这位是谢峡生同志,公开身份是杂货店老板,后院临街是店铺。”

    “我姓甄名玉衡,我代表沙河游击队向你表示……”

    甄玉衡的“感谢”二字还没出口,谢峡生忙摆手道:“表示什么!都是为了赶走小日本。”

    明子在一旁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

    “这位是?……”谢峡生低头望望小明子,忽地“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明子的光头,“到了我这儿,就不必装了。”

    宾主进屋坐定,谢峡生问道:“钱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多少?”

    “二百块大洋,在马车里。”

    “只是……”谢峡生欲言又止,“好,取出来。”

    林可旺取出钱,反身进屋。谢峡生点完后,“你们在这儿等待,我去药房买药。”

    谢峡生起身出屋,去了后院。甄玉衡问道:“刚才谢老板是不是心里有话不好意思说?”

    “被你看出来了?”林可旺眨一眨眼,笑道:“你们带来的钱不够,人家要三百块呢,这一百块他只好自掏腰包了。”

    “你看,这……多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为了抗日,咱们把命都豁出去了,还稀罕那几个钱?”林可旺显得有点激动。

    “我们资金有些紧缺,要不是这样,我就多带些了。”

    “一样,要不,用不着你们拿钱。”

    一个时辰过后,谢峡生和一位挑着两个箩筐的伙计赶回来了。甄玉衡出屋迎接,客气道:“多费心,多受累了。”

    伙计放下担,笑了笑,“没什么,不累,应该的。”

    谢峡生向伙计一挥手,“你先去吧,到店铺照看买卖。”

    伙计很年轻,身材不高,长得很英俊,眉清目秀,小白脸。甄玉衡指着伙计远去的背影,问:“这人可靠吗?”

    谢峡生笑道:“没问题,他是我外甥,姓于,名字叫再有,咋?你对他有怀疑?”

    “不,你的外甥,有什么怀疑的,随便问问。”不知为什么,甄玉衡望着于再有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不祥之兆。

    谢峡生掀开箩筐拿起一包药,“清点一下,这是消炎药,下面是青霉素……”

    甄玉衡忙上前阻拦,“清点个什么?谁不相信谁?为了这,让你跟着垫钱破费,我们实在过意不去,赶紧装车呗。”

    “什么你们我们的?凡天下抗日的都是一家。”林可旺笑道。

    明子在门口放哨,林可旺三人快速地将药装在大车的暗箱里,就在这时,于再有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舅舅,不好了!鬼子挨门挨户查户口哪,说话就到咱们这儿了。”

    “慌什么?来就来呗。”谢峡生一挥手,“快!把屋里长条案桌搬出来,摆上香炉蜡扦。”

    一名鬼子副官带着两名鬼子兵和两名伪警察闯进了店铺,谢峡生陪着笑脸迎了上去,“太君,辛苦了。”

    “查户口!你们这儿一共几个人?”一名伪警察狐假虎威地吼道。

    谢峡生递上户口薄,“老总,全在这里。”

    伪警察查看完户口薄,问道:“家里有外人吗?”

    “有,在后院,有我的一位朋友和两个和尚,老总,是这样,家里最近不顺,有邪气入门,我的朋友从隆兴寺请来两位和尚到家里驱驱邪。”

    伪警察向鬼子副官连说带比划了一通,副官点了点头,“前面的带路,查看查看。”

    鬼子来到后院,见院中摆放着一张长条案桌,桌上香炉内烟气缭绕,两旁蜡扦上烛光摇曳,桌前有一大一小两名和尚端坐在蒲团之上,身披袈裟,二目微合,双手合十,大和尚口中念念有词,不时地举起木槌敲打着木鱼。

    “你的什么的干活?良民证的有?”鬼子副官问林可旺。

    林可旺点头哈腰,“我的谢掌柜的朋友,‘良民证’的有。”说着话,递上“良民证”。

    一名小鬼子好奇,见和尚只顾念经,不起身行礼,上前去捏小和尚的耳朵,吓得小明子不敢动弹,口中“阿弥陀佛”念个不停。小鬼子见他不动弹,捏住他的耳朵用力一拧,痛得小明子“哎呀!”一声叫出了声,鬼子和伪警察开心地大笑起来。

    敌人见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副官摆了摆手,说声:“开路开路的。”便哄笑着离开了。

    敌人出了门,甄玉衡这才起身,长松一口气,擦擦额角渗出的汗,摸摸受伤的左臂,看看身旁的明子还口中不停地念着“阿弥陀佛”。

    “哎!别念了,早走远了。”

    林可旺上前扶起甄玉衡说道:“嘿!你真行,沉得住气,真像个出家人,刚才你含含糊糊念得是什么经?”

    “什么经?”甄玉衡诙谐地答道:“刚才我念的是小鬼子,别猖狂,早晚把你消灭光……”

    “哈哈……”大家开心地大笑起来,刚才的紧张空气已云消雾散。

    “为了不让敌人产生怀疑,我们不要急于出城,吃完午饭再说。”谢峡生安排道。

    太阳偏了西,张健不见林可旺赶着马车出关,心中有些焦急,见桌上的酒菜已喝光吃净,他又招呼:“哎!掌柜的,来壶茶。”

    四人喝着茶水,不时地隔着窗口向不远处的关卡张望,关卡的哨兵换了两次岗,仍不见马车的影子。

    只等到太阳偏西,才看见林可旺赶着马车露了面,一位战士低呼一声:“他们回来了!”

    车到关卡处,哨兵上前阻拦检查,张健和三名战友立刻紧张起来,大家紧握腰里的手枪,注视着关卡的动静,心提到了嗓子眼。

    林可旺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检查,赶着马车出了关卡,张健和三名战士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他们走出小酒店迎了过去。林可旺向张健得意地一笑,张健马上明了事情已圆满办成,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马车出关没走多远,迎面遇上六、七个伪军,领头的抬手把车拦住,“站住!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