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 第38章 八方云动

第38章 八方云动

    接下来的日子,李奇维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如鱼得水。

    并且他也没有忘记小弟克里斯,在经过汤姆逊的同意后,李奇维经常会给他布置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

    至于克里斯能学到多少,就要看他自己的悟性了。

    尽管如此,也把这个小伙子感动的热泪盈眶,发誓一定好好学习,不丢李奇维的脸。

    混熟后,李奇维经常和卢瑟福、威尔逊等人讨论问题,有时甚至会拉上导师汤姆逊一起。

    在深入地了解之后,李奇维现在算是正式进入汤姆逊的研究核心,开始学习对方的原子【枣糕模型】。

    现如今,虽然原子从数学上还没有被证明存在,那要等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才行。

    但是物理学家通过各种手段,觉察到原子的存在,并且已经可以开始研究它的性质。

    而汤姆逊就是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并且其带有负电荷。

    所以,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电子在原子内部,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运动或者保持稳定。

    汤姆逊提出了【枣糕模型】:即原子的质量和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其内部空间,就像一块圆球形糕点;而电子就是点缀在糕点表面的枣子,随机分布。

    李奇维当然知道这个模型是错的,后来会被卢瑟福推翻。

    但是当他真正去学习,再结合现在这个时代的背景后,竟然意外地发现,这个理论很完美。

    不仅可以轻松解释原子的电场分布,还可以用经典力学去分析轨道。

    难怪要一直等到十几年后,才会被【行星模型】替代。

    因此,李奇维心中感叹,物理学果然不能一蹴而就。

    他越来越怀疑,爱因斯坦是外星人。但是两次的接触,让他找不到任何证据。只能用天才解释。

    那些后世我们学习的理论,都是在淘汰了无数错误理论的基础上,才保留下来。

    只学习正确的东西,却不知道错误的理论错在哪里,其实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填鸭式的教育。

    此时,他和卢瑟福、威尔逊等人的工作,就是设计更多的实验,去验证【枣糕模型】。

    李奇维没有半分骄傲,对这些实验不屑一顾。而是认认真真去做,再结合自己的先知进行分析,这让他感觉非常满足。

    ......

    就在李奇维专心致志投入物理研究时,另一边,牛津大学内也召开了一场小范围讨论。

    议题就是如何驳倒【量子】概念,以及【量子力学】。

    牛津大学副校长卢卡斯,是一位相貌英武的中年男子,此刻他正慷慨激昂地发表观点。

    “我亲爱的教授们,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学术之争,更是牛津与剑桥的荣誉之争。”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前辈,或者是天赋绝伦的青年英才。”

    “你们对学术,对物理,有着自己的骄傲,不屑于像那些文学类教授一样,充满诡辩。”

    “但是,谁能保证,【量子力学】它就一定是对的?”

    “再不济,至少也可以提出一些疑问,让那个布鲁斯·李解答。”

    在场的都是牛津物理系的宝贝,卢卡斯只有依靠他们找回面子。

    悲催的是,不少教授是认同【量子】概念的。

    还有一些就是根本不在乎,认为物理学早已结束,【量子力学】是美梦,他们不屑于辩论。

    最后一大半,则是真心认为李奇维是错误的,并且找了不少证据。

    现在,卢卡斯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增加反对力量。

    剑桥的经费实在让卢卡斯心颤,那可是牛津大学足足的五倍之多。

    甚至学校议会都询问过他本人,为什么学术水平会落后剑桥,赶紧做出补救措施。

    因此,才有了后续对【量子力学】理论质疑的推波助澜。

    现在,既然大家都决定,要公开以会议的形式进行辩论,卢卡斯也只能同意。

    他只能影响牛津大学的教授和学者,其他人可不会听他的意见。

    所以,这场动员会就显得十分重要。

    其中一位反对派教授说道:“卢卡斯先生,你放心,学术之争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能证明理论是错误的,那自然最好,但如果证明是正确的,反而对物理学是一件大好事。”

    “不论如何,我们都会全力以赴。”

    一位认同派教授说道:“我赞成学术之争,但不能无中生有,意气用事。”

    卢卡斯很无奈,他虽然是副校长,却没有资格管理这些教授,只能继续好言相劝。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大学,或者个人,都在摩拳擦掌。

    有的是经典物理学的拥趸,有的则是企图颠覆物理学的狂人。

    当然还有一批支持李奇维的人。

    ......

    柏林大学,普朗克的办公室内,几个人坐在这里随意地聊着。

    “普朗克,这次去伦敦有信心吗?”伦琴大佬问道。

    “我感觉可能不需要我了,我那个弟子可不是好惹的,他应该做好了面对一切质疑。”普朗克显得非常轻松。

    玻尔兹曼狠吸一口,笑道:“物理学术圈,好久没有如此热闹了,真是一场盛会啊。”

    伦琴接着说道:“这也是英国佬们故意的,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号召力。”

    “这次去,我们也要让他们好好瞧瞧,世界的物理学中心永远在德国。”

    说完,三人爆发出一阵笑声。物理学术之战,让他们这些老人也开始热血沸腾了。

    ......

    法国,巴黎大学内,四人随意地坐着。

    他们分别是48岁的贝克勒尔,41岁的居里和33岁的居里夫人,以及居里最得意的博士生,28岁的郎之万。

    其中贝克勒尔是第一个发现天然放射性的人,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三人的关系极为密切,经常在一起做实验,讨论物理学研究。

    此刻,居里开口揶揄道:“没想到,我们三也被开尔文勋爵邀请了;真是让人受宠若惊。”

    然后他又转头对郎之万说道:“这是你最好的一次学习机会。”

    居里夫人则看了郎之万一眼,然后接着道:“我正好也很想看看布鲁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年轻人。”

    贝克勒尔作为老大,笑道:“这是物理学的盛会,任何物理学家都应该发出声音。”

    “真是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盛况了。”

    ......

    瑞士,爱因斯坦和格罗斯曼,已经准备好一切,就等出发前往英国。

    荷兰、比利时等,无数对物理感兴趣的学者甚至实业家们,都在翘首以盼这次会议。

    真正的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