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 第47章 完美落幕

第47章 完美落幕

    听到老者的名字,李奇维一愣,几秒后才反应过来,这可是一位大名人啊。

    如果要从后世选一张世界上最聪明的照片,那么“物理学全明星照”绝对当仁不让。

    这张照片(上有配图)拍摄于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以爱因斯坦和波尔两人为核心,展开对量子力学的唇枪舌战。

    参会的29人中有17人获得诺贝尔奖,恐怖如斯。

    而那场会议,就是由眼前的白胡老者索尔维赞助的。

    真实历史上,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于1911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以后每三年召开一届。

    索尔维是一位工业化学家,也是一位实业家,他通过开办工厂赚了很多钱,但是心中却一直有个科学梦(其实就是闲的)。

    但是他已经年过半百,明显在科学上力不从心,于是就准备砸钱。

    在机缘巧合下,他认识了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当时能斯特想召集一批顶级物理学家,聊聊物理最新进展。

    索尔维一听,机会来了,当即表示要自掏腰包承办这个会议。

    于是,他预定豪华酒店作为会议地点,还给每位来参加会议的科学家准备红包,这就是第一届索维尔会议的来历。

    索尔维大佬表示:我钱多,你们随便造,我就是想听科学思想碰撞的脆响,比金钱迷人多了。

    李奇维看着索尔维,心想,这才是所有科研人员心中的理想金主啊,只给钱,不瞎指挥。

    这种老大,必须打好关系,接下来想组织开会议,找这位老哥就行了。

    于是,他伸出手,显得非常热情,笑道:“你好,索尔维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索尔维很奇怪,不知为什么李奇维对他如此平和,在他的想象里,这样一位青年天才肯定是无比倨傲的。

    之前在会场,他几乎都快要成为李奇维的粉丝了,如此激动人心的物理突破,让索尔维觉得手里的钱瞬间不香了。

    好男人就得搞科研,求突破,改变世界。

    若是李奇维知晓他的想法,肯定会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看上老哥你的钱了,把钱赞助给我,你也算改变世界了。

    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交流,索尔维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财力,李奇维则委婉地表示,后面希望能经常组织一些物理会议,增强学者间的交流。

    两人随即相视一笑,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把一旁的开尔文勋爵搞得云里雾里。

    很快李奇维就和索尔维寒暄结束,他表示以后一定要经常书信往来,为物理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索尔维刚走不久,《自然》主编洛克耶爵士就走过来了。

    “嘿,布鲁斯,光电效应的论文准备什么时候发表啊,全杂志社现在就指望你了,小伙子们正鼓足干劲呢。”

    李奇维随口抿了一口红酒,笑道:“就最近几天吧,初稿我都已经写完了,稍微修改下就行。”

    洛克耶非常满意,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有你这个大主编在,相信很多人投论文都会首选《自然》。”

    李奇维道:“那真是一件好消息。既然期刊现在收稿越来越多,洛克耶,我有个提议。”

    “不如在《自然》旗下多设几个专业子刊,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专业性,而且还能帮助公司增收。”

    洛克耶一愣,喃喃道:“子刊?布鲁斯,能详细说说吗?”

    李奇维准备把后世《自然》的那一套拿过来,于是说道:“我们可以保留《自然》这个主刊,上面主要发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需要极高的创新性。”

    “然后在它下面,再设有《自然·物理》、《自然·化学》、《自然·生物学》等子刊。”

    “子刊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可以稍逊于主刊,但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

    “如此一来,既能区分水平高低,增加投稿人的积极性,还能吸引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岂不美哉?”

    洛克耶听完后,目瞪口呆。他实在想象不到,李奇维不仅学术能力天赋卓绝,就连办杂志,都能推陈出新。

    难道天才干什么领域都是天才吗?

    这个主意可以说是非常好,完全符合当前《自然》期刊的发展状况。

    随着李奇维的论文名声越传越大,《自然》的名气也水涨船高。

    它不仅仅吸引着英国的科研工作者,更是走出国门,吸引欧洲,甚至美洲科研人员的注意。

    越来越多人的首选期刊就是《自然》,它代表着权威,代表着创新。

    但是最创新最前沿的成果始终是少数,更多人的工作,虽然也极为优秀,但毕竟稍逊一筹。

    所以,这时候如果主刊代表最好,次刊代表优秀,就能吸引所有人。

    啥?你说连次刊都发不上,抱歉,在大佬眼中,那不是科研工作者,而只能算科研垃圾制造者。

    洛克耶无比兴奋,甚至双手不停比划着什么,恨不得现在就回去,着手推进这件重大事情。

    李奇维连忙把他拉住,让他不要着急,还是把会议听完再走。

    接下来的几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者们,轮番上场,阐述自己的成果。

    会场内随时都响起鼓掌声,各种研究让人眼花缭乱。

    虽然有李奇维的珠玉在前,但这种纯理论的东西,太过高端,属于极少数人的专利。

    大多数的物理学者研究的东西,都是和现实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

    比如法国物理学家李普曼,就报告了一种新型的彩色相片技术。

    他在感光板的表面涂了一层反光层,光线照射后,就会与反射光线形成干涉,产生彩色条纹。

    然后经过潜影处理,就能打印成彩色的照片。

    历史上,他就是凭借发明的这种技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普曼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反光层,以及确定涂层参数,达到稳定能商业化的程度。

    这个时代的照片还都是黑白的,直到1935年彩色相机才正式被推向市场。

    由此可见,物理学从理论实现到商业化,中间要经过多少阻碍和努力,远不是一句口号就能实现的。

    几天后,激动人心的会议终于落下帷幕,所有人都心满意足地离开。

    要知道现在不像后世,各种会议天天开,如今的学者们基本都是靠书信交流成果。

    所以能聚在一起,参加一次会议,是非常珍贵和值得庆幸的事情。

    而且这次的会议实在是太精彩,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很多人都准备回去吹嘘一番。

    索尔维大佬更是热心地叫来拍照人员,拉着李奇维等十几个知名物理学家,一起拍了合照。

    把小老头乐的合不拢嘴,用他的话说,每天看着这张照片,都能增长智慧。

    李奇维回到剑桥大学后,每天除了照常去卡文迪许实验室,剩下的重点就是联系家族,启动星火计划。

    而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会议影响如此深远,沿着电报线,传到了遥远的东方。

    那里,几个热血的年轻人,从此将改变自身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