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命案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知府的套路

第一百二十一章 知府的套路

    郑安究竟如何想的呢?寿阳府衙书房,郑安坐于火炉前看书。赵家命案对于他来说,可急可缓,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进可退。这些都要看自己的心情,看赵家做得怎样。对此,他一点也不急,静静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夫人端上一碗热汤:“老爷,你都看了一个时辰的书了,也该歇歇了。刚给老爷做的参汤,快喝了吧。”

    “好好,恭敬不如从命。我喝就是了。”郑安放下书喝汤。

    “老爷,赵家那桩案子怎么还没有结啊,都过了好几天了。”

    “是啊,不好办啊。夫人你想,我来寿阳不过几年,赵家接连出事,怎么回事啊?上回赵家死亡两人,已是传言四起,今日又是三人命案,如果不报上峰,以后难免授人以柄;报了,省府或许来人审案,后续可能更加复杂,弄不好还影响本官的前途。难啊。再说,这案子也不好结啊,众说纷纭,没有可靠的证据,总不胡乱定案啊。”

    夫人担心道:“我怕夜长梦多,不能如老爷所愿。”

    “放心吧夫人。我心中有数,会把这事处理好的。”

    郑安把参汤全喝下,又拿起书时,沈南进来。沈南看到郑安端坐于书案,一本正经地看书,不得不佩服郑大人的心态。若是自己接到案件,必定连续审案,尽快结案,否则会寝食不安。他走近书案,低声禀报:“郑大人,巡抚衙门派人传话,近日教匪非常猖狂,要加以提防,并做好兵丁的准备,兴许会有剿匪任务派出。”

    郑安听罢,将把书一扔:“说得轻巧,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八旗兵干什么吃啊?我们是地方衙门,就这点人手,我们的任务是送粮草,保证供应,难道还让我们去打仗?再说寿阳城能出几个差役?他们能打仗吗?”

    “郑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倘若派兵之时,下官定会打个折扣。”

    郑安站起身来,在书房走了几步,停下说:“寿阳今年是灾区,本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沈大人,还有什么事啊?”

    “其它没有了。”沈南刚想退出来,又停住脚步说,“只是寿阳城的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赵家那件人命案子,说什么的都有,我怕此案久不了结,会影响衙门的威信。不知大人怎么考虑?”

    “本官如何考虑?寿阳出了人命,本官也想早日结案。可是目前证据还有缺失,如果说是尹发亮等人下毒谋害,似乎没有那么笨的人,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发案现场?说是蒋奉天与李家财父子一起外出吃饭,中了毒蘑菇,可有人看见啊?人命关天,务必慎重,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这案能了结吗?话也得说回来,不管这件案子真相怎样,我们对上边、对寿阳百姓都要有一个圆满的交代。”

    “下官明白。”沈南不再问话,退出书房。

    看着沈南离开,郑安若有所思,看来下面已经在议论,寿阳城不是别处,可是江南省的重镇,很复杂啊。必须早点结案,目前就看赵家怎么做了。

    衙门对命案没有结案,让赵家人心惶惶。赵大成对此顾虑重重。一方面他知道郑安不在乎几个银子,关心的却是兰馨。如果郑安需要兰馨,作为爹爹如何开得了口,于心何忍。另一方面,他担心命案会出现意外,一旦衙门查出是谋杀,那么赵家就完了。所以必须尽早将命案了结。

    大少奶奶说:“老爷,你说赵家这案子究竟会是这样的结果啊?我这些天是吃不好睡不香,一闭上眼睛李叔他们的影子就在跟前幌,唉,好好的一家人怎么说死就死了。”

    大成清楚,又不好对夫人明说。虽说他也痛恨二弟的所作所为,但他毕竟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也不能眼睁睁看他上断头台,爹这么大的年岁了,经得起这样折腾吗?还是爹说得对,事情还是靠我们赵家人自己去做才行。知府那边,作为勘查结论自然没有问题,可以按大伙的口供定案,而且目前蒋李两家并没有提出其它要求,都可以用银子摆平,唯一的问题就在郑安身上,他另有所图,怎么办?自己的心事,他又不好对夫人说。

    这时小如扶兰馨慢慢进来,她精神不振。

    大少奶奶起身过去拉住她,仔细察看,看女儿这个样子,也非常心疼:“兰馨,你可不要多想啊,看你瘦了很多了,为娘的也心疼,想开点啊。”

    兰馨摇摇头:“娘,女儿没事,真的没事。”

    “兰馨啊,我们做父母的心里明白,你心里有委屈,可是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多想也没有用。”大成也劝道。

    “爹娘,经历了这种种事情,兰馨也成熟了,不会沉浸于悲痛之中。兰馨只是为李叔无故受害而痛苦,为什么好人常常得不到好报。还有小梅,那么年轻就走了。人生真是苦短啊。”

    “兰馨,但愿一切到此为止,赵家再也经不起任何打击了。如今赵家三兄弟子女里,只有你长大成人了,爹爹想让你多分担一点,你不会怪爹爹吧?”大成将话挑明来说。

    兰馨点点说:“爹爹,女儿明白,不会让爹爹失望的。”

    有了兰馨的应答,赵大成觉得是时候向郑安摊牌了。他特意邀请郑安去游敬神湖。那日虽然有些冷,但天晴风和,湖面平静。

    郑安望着湖上的景色,异常兴奋,只以为上天将山水美景都赐于了江南省福地,没想到江南省的寿阳也有自己独到的魅力啊。他不禁叫起好来:“好啊,想不到冬季的盘龙山湖上的景色也是如此美妙,实在是太难得啊。”

    “寿阳城靠的就是盘龙山和这片湖水了,无论历史如何变化,这片湖水始终保持如此清澈、纯净。本官读过盘龙山留下的千古佳句,许多诗人描写这片湖的却是冬季。其实,不瞒大人,我还是喜欢夏季的盘龙山。”大成说道。

    郑安看着大成:“为何啊?”

    “冬日景色虽好,让人心旷神怡,但是景色暗淡,难免过于沉重。夏季便不一样,充满着活力啊。”

    郑安想到自己的心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一阵风刮来,大成连忙说道:“大人,请回船内,我们开始用餐吧。”

    郑安兴致很好:“好好,恭敬不如从命。”

    船内,一只小圆桌上摆满了菜肴。郑安进入船舱,突然愣住了,兰馨竟然坐在了席位,令他非常吃惊。

    兰馨先起身行礼:“郑大人好!”

    郑安难掩喜悦,当时想拒绝赵爷邀请,心里也是有这份念想才答应而来,不曾想梦想成真了。他连忙回礼:“兰馨姑娘好。这真是巧啊,佳人配美景,郑某三生有幸啊。”

    三人坐定之后,丫环给每人倒上酒。兰馨端起酒杯:“郑大人,今日我们赵家备上薄酒,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谢谢大人主政寿阳以来对赵家的关心和厚爱,请。”

    “谢谢赵爷,谢谢兰馨姑娘。”

    两人将酒一杯干掉,兰馨只是轻轻喝了一口。

    郑安对赵大成今天的安排非常满意,酒席上双眼就没有离开过兰馨。兰馨也被他看得脸红,碍于爹爹在场,不便表露出反感,只好笑脸以对。对兰馨敬酒郑大人毫不推托,酒过三巡之后,他的话也多了起来:“说实话,郑某只是一介书生出身,实在不愿做官,郑某希望寄情山水,吟诗作画,终了一生。唉,身不由己啊,但是闯荡官场十几年,郑某也懂得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字义。人不能没义,忠孝礼义廉耻,郑某最重的就是这个义字。”

    “郑大人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属勤匪懈,为官之榜样啊。”

    兰馨端起酒杯:“郑大人,兰馨敬佩大人的豪爽。”

    郑安也端起酒杯一口喝下:“谢兰馨姑娘。”

    几个人喝得兴起,郑安渐渐有些醉意,时不时会用故意手触摸兰馨,兰馨不失身份地躲闪着,让郑更加肆无忌惮。赵大成见状,突然一拍脑袋:“哎哟,大人,我赵某人是喝糊涂了,忘了把送给大人的薄礼拿出来了。

    郑安正在兴头上,听言突然沉下脸来。兰馨有些吃惊,不知那里得罪了他,便怯怯地叫了句:“郑大人。”

    郑安仍然没有反应,眯起眼睛看了看赵大成,用严厉的口气说道:“赵爷,你难道想贿赂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