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命案 » 第一百三十五章 乔装打扮出衙门

第一百三十五章 乔装打扮出衙门

    面对赈灾期间突如其来的变故,魏伯仁的心里也犯起嘀咕了。郑安如此聪明的人,怎能犯下如此低劣的错误?三人误食中毒命案,通报巡抚衙门不就得了,也免去了现在的麻烦,他为何不作为?难道真的有难言之隐忧。

    从郑府回来之后,魏伯仁又分析了巡抚大人派员之人选,也感到有些奇怪。按道理说,既然有人状告,要查清命案真相,必定派出精悍之人,况且要懂得办案。一个盐课提举,一个管河道,等级虽高,可完全与查案不相干。巡抚大人究竟为什么呢?此时,魏伯仁想到了李琦,职责所在,正管着江南省的刑务,为什么不派出他去查案呢?魏伯仁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静等复查的消息。

    然而,各地赈灾的状况令他有些着急,捐银速度仍然缓慢,河塘堤坝损毁的清查也是一片混乱,令人担忧。前些日子费尽心机将衙门私存票号的银子暴光了,可惜被人抢先一步,嫁祸于人了。不过,有限的几万两也算是拨了下去,替灾民暂时解决了吃饭问题。可是,灾后重建和修缮需要大量银子,如果各地衙门一再敷衍了事,推诿阻碍,要想达到赈灾目的是困难的,必须想另外的办法。

    魏伯仁再次想到了鲍明山,当初他提供的消息如此准确,说明他确实了解江南省的情况。然而,因为私存票号的事情后,巡抚衙门将魏伯仁盯得更紧,使他无法与鲍明山接触。魏伯仁打开窗户朝衙门外张望,他忽然有新的灵感,不禁大声笑了起来。

    常冬生不解地问道:“爷,你有什么可笑的?”

    “冬生啊,爷突然有个想法,爷想借你的衣服用用。”

    “爷,冬生这身行头简直跟叫花子差不多了,有什么可用的?”

    “你别不乐意,爷自个有用。爷这身行头你先穿上几个时辰。来,脱掉。”魏伯仁说着,便动手脱下衣服,常冬生虽然不明白,也只好脱了衣服。

    魏伯仁穿上常冬生的衣服,活脱一个下人,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了。

    到了夜晚,府衙门口只有两盏灯,比较暗。平日里常冬生进出,也不用通报,门卫看衣服认人。今日,魏伯仁穿上常冬生的衣服,故意低着头,急忙外出,门卫也没有看清,也没有阻拦。

    魏伯仁出了衙门直奔鲍明山家而去。守在衙门外的衙役,看是常冬生出来,也没有跟踪。

    见到鲍明山,他对魏大人这身打扮吃惊不小,知道原委后两人不禁大笑起来。

    自从巡抚衙门私存的银子被暴光之后,鲍明山也知晓了巡抚衙门的厉害,便格外小心,平日里做事也非常小心。今日钦差大人乔装上门,必然有重要事情。当他知道魏伯仁的担心之后,陷入了沉默之中。

    鲍大人难道还有顾虑?魏伯仁感觉到了鲍明山的变化。说实话,巡抚衙门手段确实高明,尚且狠毒,难怪鲍大人也受到了惊吓。

    “对不起啊,鲍大人。”魏伯仁叹息着说,“江南省非本官所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官也知道,倘若江南省有所闪失,必将影响大人前程,到时候魏某也是于心不忍。”

    “魏大人,不是鲍某害怕,倒是鲍某担心,若是钦差也办不了江南省,那么百姓就没有生路了。”

    魏伯仁听到此言,站立起来,朝鲍明山拱手:“鲍大人,魏伯仁身负皇命,到江南省办事,只能成功,不能误事啊,还望鲍大人鼎力相助!”

    鲍明山连忙还礼道:“魏大人言过了,用得着下官,在所不辞。”

    两人又坐下,鲍明山从书架上取出一张地图,摊在书桌上,指着一处地方说道:“这里叫霞山口,面河背山,溪流潺潺,风景极佳,距离省城三十里。这里有一处庄院,别名叫万泉水,甚是豪华,据说花费银子几十万两。魏大人,说出来你不信,这是巡抚衙门建造的。”

    魏伯仁听言,有些吃惊,江南省是穷省,建筑如此规模的必定是是富豪之家,想不到竟然是巡抚衙门的,不禁心生疑问了。

    “陈大人官场多年,怎么可能下如此血本建造庄院,一定有原因的吧?”

    “是的,据说当年是为乾隆万岁爷巡游歇息建造的,因为皇帝六次南巡之后就没有第七次,这座庄院便一直闲置。嘉庆皇帝接位之后,特别是陈大人当了巡抚之后,寻思着为新皇帝南巡作准备,又扩建重新修缮,非常华丽。后来听说,因乾隆六次巡游,晚年反思耗费极大,有悔过之意,嘉庆皇帝在大臣劝阻之下,终止了祖辈巡游传统,这庄院的用途就变得微妙起来,陈大人有意据我己有,取了新庄院名字。据衙门里同僚介绍,他经常跟随巡抚大人去度假,庄院里应有尽有啊。”

    魏伯仁沉思着,不敢相信陈万全会如此大胆:“既然是为皇上修建,陈万全怎敢私用?”

    “大人,你寻思‘万泉水’庄院名字的意思,若是把‘水’去掉,不成了‘万泉’。这‘万泉’与‘万全’可是同音啊,不就是陈万全的名字吗?”

    如果真的如此,陈万全便是死罪啊。魏伯仁虽然吃惊,但转眼一想,如此规模的庄院建造,不可能悄悄进行,衙门支出必然有账,京城有些人也一暄是知道的,真想治陈万全的罪的恐怕也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仅仅从巡抚衙门盘活资产的角度,变卖庄院用于救灾,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办法。不过鲍明山和自己都没有去过庄院,只是道听途说,万一情况不实,有陷害忠良之嫌。

    看到魏伯仁在房间来回踱步,有为难之色,鲍明山也感觉到以钦差之力难以扭转时局,只好不再出声。

    这时,鲍明山书房一幅山水画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一幅《群峰松风图》。此幅合景构图,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片,近中远三个层次表现自然得体。笔墨沉厚浑朴,又不失腴润秀雅,焦墨破笑点苔,斧劈皴染坡石,表现出画家丰富的绘画技巧。

    “松风图的作者是山溪道人,是江南省人吗?”

    “山溪道人是下官的朋友,因不满当下时政,不肯入仕,平日里就喜欢游山玩水,画画山水。”

    “鲍大人,本官有个想法,既然‘万泉水’庄院你我都不便进去,能否请你的朋友山溪道出马,在霞山口远处将庄院一并画入他的画,画的名称就叫‘霞山万泉’。”

    “这个办法好,我明日就请他,借游山玩水之机将庄院画下来。”

    魏伯仁从鲍明山家里出来,回到衙门,门卫差役不让以为是常冬生,仔细一瞧原来是钦差大人,非常吃惊。监视在外的巡抚衙门的人见状,连忙跑过来询问,得知魏大人微服察访了夜市,知道情况不妙,赶紧去向吴大人禀报。

    吴富贵知道后,将监视的差役训斥一番,连忙又布置人去街上了解,是否有不让看的东西让魏伯仁看了,结果是一无所获。吴富贵也摸不着头脑,将此事禀报了巡抚大人。巡抚大人沉思之后,认为魏伯仁之所以要乔装打扮外出,一定是想通过暗访,了解巡抚衙门的秘密。他细细想来,觉得是魏伯仁去打听民间对寿阳命案的反响。陈万全嘱咐吴富贵要注意,监视不可放松了。

    魏伯仁这次悄悄出府,会面了鲍明山,连常冬生也不知道。老爷回来换回衣服之后,也没有告诉他去哪里了,他只能是猜测老爷去了何处。小铁脚以为老爷是去会朋友,乔装外出是不想连累他人。常冬生却不同意,他没有听说老爷在省城有熟人朋友,最大的可能是去妓院去享乐了。

    “怎么可能?老爷身上没有银子,哪个女人愿意跟他?”小铁脚说。

    “老爷出来数月,夫人又不在,肯定是去妓院了,否则没有必要这样打扮。”常冬生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再说,万一当地有官员请客,玩女人还用得着爷出银子?”

    “咱们爷不这种人。”

    两人争到半夜,想到自己在江南省银子没有赚到,女人也没有摸过,不由地愤愤不平起来,后悔到江南省来了。

    “冬生哥,你也不要生气了,咱们又不是当官的,不就是个下人吗?别管老爷的事情了,睡觉吧。”

    常冬生听言觉得也是,这都是命,自己怎能管着老爷的私事?唉,还是早点睡觉吧,睡死了烦恼事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