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命案 » 第一百三十九章 霞山峰峦图

第一百三十九章 霞山峰峦图

    鲍明山的朋友别号山溪道人,本名周青云,对江南省及周边名山大川非常熟悉,时常外出写生。当鲍明山提到霞山口的庄院,山溪道人禁不住大笑起来。鲍明山问何故大笑。山溪道人不紧不慢地从画缸里拿出一幅长卷,展开之后足有一丈,是一幅山水画卷,画角上写着“霞山峰峦图”。

    鲍明山仔细一看,山峦之中掩映着一处庄院,规模宏大,难道这就是“万泉水”庄院?

    “周兄,这难道就是‘万泉水’庄院?”

    “庄院周边一里外就有差役把守,我根本进不了,我是在山上看到全景才画下的。”

    鲍明山一阵兴奋,心想此画让魏伯仁大人看到,便是掌握了陈万全动用库银建造行营的确凿证据了。他便摸出二两银子来,递给山溪道人。山溪道人怎肯收银子,连忙拒绝,鲍明山只好说是朋友需要,不收银子就不要了。山溪道人平日里生活清苦,也没有什么收入,这才收了银子。

    鲍明山拿到画卷,琢磨着如何交给魏大人。他突然想起了“荣兴”典当铺了,何不将画卷放在店里,让魏伯仁家奴去取。鲍明山连忙到了店里,找到陈老板,说自己公事繁忙,将画卷暂存店里,等会有个叫常冬生的人来取。陈老板一口答应。

    鲍明山又赶到布政使衙门,门卫正好也认识,便将写好的字条交给门卫,让他转交钦差大人管家常冬生。

    再说“荣兴”店陈老板是经营典当和古玩生意的,对往来书画极感觉兴趣,鲍明生一走便打开画卷。画虽然有些古意,笔墨老道,便一看名头尽然是山溪道人的东西,哈哈一笑便收起,也不当回事情。

    过了两个时辰,店小二喊他到前台,说有个叫常冬生的人找他。陈老板连忙出迎接。没曾想来人是穿着陈旧,一副下人打扮,便有些看不起,故意问他何事。常冬生也不知具体情况,只知道鲍大人让他取画送给魏大人,便说来画卷的。

    陈老板从柜子里将画取出,递给常冬生时问道:“这位兄弟,此画是买的吗?

    常冬生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反正是送给我家老爷的。”

    “你家老爷是谁?”

    听到问话,常冬生忍不住挺起腰来,嗓子也响了起来:“我家老爷是谁你不知道吗?上回我跟老爷来过这里。告诉你,我家老爷是钦差魏大人。”

    这么一说,陈老板惊吓了一阵,连忙满脸堆笑请常冬生进去喝茶。常冬生因急着回去,便摆摆手出了店。

    陈老板感到非常奇怪,一名堂堂的钦差大人,必定见过世面,既然喜欢画,一定知道江南省知名的画家,怎么可能要山溪道人周青云的无名之作?难道是慧眼识珠,喜欢他的绘画风格。陈老板计上心来,何不趁钦差喜好,收购一些山溪道人之作,卖给省城官僚,必然获利。

    常冬生拿着画回到府上,交给魏伯仁。魏伯仁展开画卷,顿时兴奋起来。常冬生见老爷很高兴,以为画卷值钱,是鲍明山送的,便问道:“老爷,这画值多少银子啊?”

    魏伯仁欣赏着画卷,不时赞叹着。听了常冬生的话,情不自禁地说道:“起码值个几十万两银子啊。”

    什么?几十万两银子,常冬生一听,老爷那是发财了,如果将画卖掉,凭着伺候魏家多年的份上,起码了得给自己几千两吧。想到这里,常冬生连忙凑近来细细看着眼前价值巨大的画。

    “老爷,你什么时候将画换成银子啊?”

    “换银子?谁说换银子?这画不能卖,得送到京城去。”

    听了老爷的话,常冬生满心的希望顿时化成泡影。他想,既然鲍明生送如此贵重的画,一定是要请老爷办大事了。看来,鲍大人是真人不露相啊,背地里也收受别人的东西。他伺候魏大人多年,也懂得一些赏画的基本知识,便留心眼记下画家“山溪道人”的名字。

    第二天“荣兴”典当行陈老板经过打听,大清早就赶到山溪道人周青云的家里,那是一个两开间的破烂木屋,只有周青云独自生活。进屋之后,他自我介绍,对屋内的画作作了些评价,开口就要收下他的全部画作,每幅十两银子。周青云吃了一惊,以为陈老板是开玩笑,便不肯出让。陈老板见周青云犹豫,便提高价钱至二十两一幅。周青云平日里以“山溪道人”落款,就是伪造宋明时期的画作,换些碎银混口饭吃,从来没有想一幅画卖上几十两银子的,因此觉得太荒唐了,太蹊跷了,所以害怕,生怕是个局,更不敢答应。

    无奈,陈老板只好回家。到了店里,陈老板仍不甘心,喝着茶想着心事,猜想钦差要山溪道人的画到底干吗?到了午后,钦差的管家常冬生突然造访,询问山溪道人的画是怎么回事。陈老板不解,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了山溪道人的情况,还特意强调是江南省丹青界的无名之辈。

    常冬生记得老爷亲口说值百万银子,心中暗喜,便不动声色告别而去。这让陈老板更加疑心,嘱咐伙计阿强跟随常冬生,看他究竟想干吗。

    不出所料,这常冬生财迷心窍,出门之后便按陈老板提示,寻找山溪道人的家。他在街上东转西绕总算找到了,发现门已经上锁,用力敲门家中无人应答。

    阿强跟踪之后回来禀报,陈老板这时才真正相信,山溪道人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再说魏伯仁得到“霞山峰峦图”后,亲笔写给高诚大人一封信,信中只提及公款建造行宫一事,对“万泉”隐喻“万全”这意丝毫不谈,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随后布置衙役将画卷作为公函送往京城。

    吴富贵安置的人员其中就有驿站的人,得到魏伯仁的送京城的公函,便连忙禀报吴大人。吴富贵让人小心谨慎地拆开看看是何物,结果禀报是一幅山水画,便没有怀疑,重新装入信盒放行。

    常冬生因为老爷说册溪道人的画值钱,便动心思想弄上几幅。山溪道人不在家,他便去找鲍明生大人,希望他去山溪道人处要几幅画来。鲍明生大吃一惊,此事怎么让一个下人知道了,觉得非同小可。他一面满口答应常冬生,另一面赶紧去找周青云。当他与周青云见面后,得知陈老板已经来收购画,鲍明山这才清楚原委,后悔不已。他连忙拿出家中的几两银子,让周青云外出云游,两个月里不要回来。周青云虽然不知其中原由,但鲍明山如此说,必定情况危急,他只好匆忙准备之后,依照鲍大人的要求连夜出城。

    画卷送到京城,高诚看到“霞山峰恋图”有些吃惊。当年在乾隆爷手下担任江南省巡抚,这处行宫也是自己选址的。当初因为江南省穷,怕接待皇上不周,所以动用库银两万两修建了一处休息下榻之处。然而没有想到,短短十余年,竟然扩建成如此规模,起码花费一二十万两银子了。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已经明确不再巡游,生怕浪费国库银子,可是江南省衙门仍然假借南巡之名,营造宫殿,私自享受。当然,此事也有自己的过失,后有他人效仿,必须请皇上惩处。

    次日,高诚在朝后请求单独面见皇帝。

    到了嘉庆的书房,高诚呈上画卷。嘉庆崇尚儒学,诗歌、书法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对饮茶很有研究,创作了不少以茶为题材的诗歌。对绘画也有所喜欢,尤其是有内画的玻璃胎画珐琅瓜形鼻烟壶。当看到高大人展开一幅长卷之后,走近细细一看,虽然山峦清远,画风古朴,但也没有什么感到特别的好。

    “皇上,这是江南省的霞山,您仔细看看,这霞山下这处庄院,是为皇上准备的。”

    嘉庆皇帝从来没有听说自己在江南省有庄院,用疑问的眼神看着高诚。高诚连忙跪下来,请求皇上惩处。

    嘉庆皇帝被高大人搞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如何办。听完高诚解释,他示意高诚起身来,说道:“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至地方效仿,耗费银两,不可追悔,罪不在他人。既然朕早就有言,不再南巡,此行宫更无留存必要。”

    “依臣之见,江南正遭受灾害,皇上是否同意出售此庄院,所得银子除部分上缴国库,其余充作赈灾之用。”

    嘉庆皇帝知道地方的用心,再说也是高诚等人在先皇时所为,也不好追究他人,便同意了高诚意见,即刻传令江南省办理。

    陈万全收到朝廷寄,拆开之后,大吃一惊,一掌拍到桌上,将茶碗震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