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命案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兰馨出面相求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兰馨出面相求

    赵家命案人犯被押往直隶州广茅,席数被关押州府的监狱牢里。

    这些人虽然知道案件要被重审,但万万没有料到会异地审理,这下子就慌了手脚。阿根从关进来开始整天都是以泪洗面,跑在地上求上天求菩萨,害怕自己的头搬家。尹发亮毕竟是管家出生,见多识广,也有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觉得没有是赵家摆平不了的,所以心态还算平静。阿牛替二爷干事,从来没有后悔过,且胆子也大,曾经豪言二十后还是一条好汉。王三和李家田虽然被拘捕进来,知道只是钱财和牢狱之灾的问题,不会有脑袋搬家的事情,所以也不怎么害怕,只后悔心太贪了,如果见好就收也不会生出这些事。最害怕的其实就是胡杏花,她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拘捕她,心想是自己的丑事被官府知道了,从而来调查命案原因。虽然自己认了倒霉,但女人名节更重要,如果最后的遮羞布真的被撕开,那么她就没有脸面活在世上了。烘板师傅知道自己说谎,非常担心。小翠和厨娘更是整天哭泣。

    这鄂云布将人犯拘押之后,并没有立即审讯,相反只是关押着磨磨他们的性子。过了些日子,他先从第一次状告到省里的王三入手。过了几日,又派人去省城,将替他写诉讼状的邓儒春抓起来,审讯诉状事情。

    这邓儒春是常年揽诉状生意的人,只知道赚钱,所以诉讼状里的内容多有不实或者添油加醋。更让鄂云布恼火的是这邓儒春,明知道王三有敲诈之嫌,仍然向巡抚衙门状告朝廷命官,必须好好整治。

    邓儒春知道自己作为一个诉师犯了忌,没有劝导王三息事宁人,反而夸大其词,意在从中牟利。审理之后,鄂布云心里的思路更加明晰起来。接着他又从李家田开始,查问当初发案后的情况以及为何又到省里来。李家田开始还死活不肯说实话,鄂大人下令用刑,不到半个时辰,李家田便交待了,误食中毒和烘板中毒都是赵家教唆,自己只是心贪而已。

    正当鄂云布要进一步深入案情的时候,京城的卢居贤竟然也到了广茅。这让鄂云布有些惊讶。当年鄂云布曾在政通司做过几年官,与卢居贤也是称兄道弟,关系还可以。卢大人的到来,确实非常稀奇,因为身为京官,省亲回家一次也不容易的,或者是奉了公差,要真是如此,想必是有案子要复核,难道就是为了寿阳的命案不成?

    鄂云布在会客厅里接待了卢居贤,两人叙旧畅谈,接着是酒宴伺候,席间还有数名地方官员陪同。卢居贤谈论朝廷有些事情,新鲜刺激,让鄂云布等人大开眼界。这地方官讲究的实事,看到的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这朝廷京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至皇上,下至三品大员,其中趣闻轶事,不胜枚举,听来过瘾。

    “卢兄,此番出京不会就是省亲,还有何公干啊?”鄂云布之所以这样问,是觉得卢大人有事找他,不会凭空来广茅的。

    “鄂兄啊,兄弟此次回家省亲,路过省城,本想到你府上去,听说你还在广茅供职,寻思着没有来过广茅,只当是游山玩水而已,再说,此处回寿阳也不远。”卢居贤的话也在情理之中。

    果然,卢居贤住了两日,留下几包京城果脯糕点。鄂云布便送上茶叶等特产,他就急忙离开了广茅,甚至也没有问起家乡赵家的命案,这的确让鄂云布觉得意外。

    其实,这卢居贤早就有所动作,打听了家命案人员关押广茅的情况,鄂云布还在初审过程,并没有实质性动作,况且黄进、李琦、魏伯仁等人都在关注此案,并且有人暗中盯着,此番入广茅只能是个幌子,并不做引人注目之事。

    卢居贤回到寿阳,赵大成三兄弟可谓迎来救星一般,周到地伺候着。可是询问到命案一事,卢居贤竟然有所回避,闪烁其辞,住了几天就回老家乡下去了。赵崇武有些按捺不住了,去钱府询问。钱老板受了二爷委托,一心想把事情办好,所以也很心急,表兄回到寿阳后,他先他几天不说起这事,到了临下乡的时候,忍不住问,表兄却说暂时还没有跟鄂大人打招呼。

    “我这表哥也真是,到了广茅,还见到了鄂大人,怎么就不说命案啊?”钱老板也有些不解,“难道这命案还真的不好通融?”

    “钱老板,他是你的亲戚,又是京官,在京城时答应得好好的,如今就像要打退堂鼓似的,这让人多揪心啊。你无论如何去乡下,问问清楚,这事情能办不能办?不能办的话,我赵崇天就得另想办法了。”

    钱老板听罢,觉得二爷担心是有道理的。可是他想,卢居贤天性聪明,甚至二爷在京城恳求之后还请假出来,足以表明他是能帮忙的,可见是火候未到,不便出手吧。钱三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赵崇武没有吱声,心想再等上一些时间看。

    广茅那边正在审核,所托之人并无动作,着实让赵家陷入了困境,赵家兄弟是一筹莫展。

    兰馨看爹娘难受,也急在心里。那次沈公子来找她,本来是通报信息的,因小如之故而未成,她内心有歉意,总想找个时间去表白一下。小如接受了上次的教训,看小姐的神色,猜测是在想沈公子了,就故意上前说道:“小姐,我们好久没有去喝红喉茶了,何不约上沈公子再去一次?”

    “唉,此番辜负了沈公子的好意,不知人家还能领情吗?”兰馨叹着气,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红楼梦》,随意地翻动着,“再说,赵家的命案已在锋芒之上,人家又是官府人家,我可不想去倒这个霉,让人说闲话。”

    “小姐,沈公子的为人你是知道的,他虽然是官宦人家,可他就不想当官,只是醉心书画,这与小姐有许多共同点,小如以为,交流书画也没有关系的。”小如劝说道。

    “话虽这样说,可看到家父和叔叔为命案操劳,爷爷久病不起,我那有闲心吟诗作画。”

    看着兰馨忧虑的样子,小如不再多言,可心里确是更加内疚。

    眼看已经是五月的天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花了。

    第二日,小如突然对兰馨说:“小姐,我想到一个好去处,摩崖亭。”

    摩崖亭是苏东坡当年游历过的地方,在崖壁上还刻着“游呤诗画”四字,还与赵家也有缘份的。因为要攀爬百米山坡,张大成就没有带女儿去过,这也是兰馨梦寐以求的事情,便一口答应下来。两人悄悄从后门出来,雇了一辆马车前往。

    摩崖亭在盘龙山的反方向,距寿阳也就十几里地,没有多久就到了山脚。此处虽然偏僻,风景却是非常漂亮,游人也不少,山间的杜鹃点缀,让兰馨的心情一下子开朗了起来。

    毕竟是大家闺秀,平日里出门少,几百个台阶让兰馨已经累得喘不气来,但想到当年苏东坡也能上去,她咬着牙也要上到摩崖亭。到了半山腰间,摩崖上出现了“游呤诗画”四个字,笔法清秀。兰馨想,东坡先生在他的画作里一定有寿阳的风景,可惜不知道是那幅画作,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找找。

    休息了一会,两人终于爬上了山,寿阳风光尽收眼底。突然,兰馨发现,不远处的一棵松树下有个熟悉的身影,当他转过头来时,原来是沈秋远,兰馨一下子明白了是小如搞的鬼。

    这沈秋远显然是有所准备,况且对这里太熟悉了,便主动上前当起导游来。摩崖亭在前面的松树林里,沈秋远便带她们过去。这亭子建于宋代,后来失修多年,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次风雨倒塌,一直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到了寿阳,得知摩崖亭倒塌,便深深地叹息了一下。当时赵家知道了皇帝的心事,便牵头乡绅出钱重修了起来,还修筑了上山台阶。

    沈秋远找了亭子不远处的一块石头,招呼兰馨一起坐下,小如去采摘杜鹃花去。

    兰馨见到沈秋远心里暗暗高兴,还为那天晚上的事情道谦。

    “兰馨姑娘客气了。”沈秋远叹气道,“本想让你们赵家有个准备,可是我也没有想到,巡抚衙门竟然是异地审案,恐怕我和我爹爹都帮不了你们了。”

    兰馨一向不关心时事,甚至家中的事情也不管,可这一次是人命头天的事情,纵然赵家二爷、胡杏花和尹管家他们的百般错误,倘若再丢性命,她总还是有所不忍。所以她希望沈公子能帮帮打探消息。兰馨想到这里,深沉地说道:“朝廷有法,官府有规,此等命案还能有谁帮得上?沈公子不必愧疚。兰馨希望沈公子在爹爹面前多说几句,无论如何要将案子明了,查出真正凶手,避免无辜之人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