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极品皇孙 » 137朱棣凯旋,浅谈高丽

137朱棣凯旋,浅谈高丽

    不过事情还没完。

    当第二日早朝,朱元璋准备好好威风一把的时候,有一则捷报,传入了应天。

    而这一次,可就是实打实的战绩了!

    洪武十八年,西番蒙古部落举兵攻明,宋晟率军至亦集乃分省,俘北元海道千户先帖木儿、吴国公伯都剌赤、平章阿来部众一万八千余人。

    虽然亦集乃只是一个小城,但因地理位置的特殊,依旧是给当时的局势带来了极大的变动。

    甚至可以说拥有了亦集乃之后,大明便占据了主动。

    以后西番的那些蒙古部落再想搞事,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好!朕果然是没看错人!宋晟不愧是我大明西境的顶梁石柱!”

    “对于宋晟所提扩建亦集乃旧城一事,诸位有何看法?”

    一番表扬后,朱元璋放下手中捷报,目光横扫在场诸多官员,微笑着问道。

    虽然并没有表达出什么特定的态度,但眼里的野心,却是再也无法盖住。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可使宋晟预留八千战俘进行驱用。”

    “亦集乃西北水源重地。三面环水,交通便利,更是东西各国来往之枢纽。”

    “若是能将之发展成我大明的一座边域重城,对我大明将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甚至可以召集各国商人,于亦集乃中开辟跨国市场,从而扩充边储。”

    “如此一来,以后便不用再担心西陲边境的粮草问题了。”

    信国公汤和当即站了出来,启奏道。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这话可谓是说到了点子上,群臣立刻附和了出声。

    “好!不过八千太多。这些俘虏朕还有大用。让他预留五千吧!令着工部全力配合!务必要在年底完成新城扩建。”

    朱元璋亦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过听说要在年底完成扩建,众臣的脸色却是齐齐的变了。

    “年底啊......这怎么来得及?”

    “看来陛下是要把那些俘虏往死里用了...”

    “胆敢进犯大明,这些人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

    “我不是在同情他们。我只是觉得可惜。那可是五千人啊!若是谨慎点用,还不知道可以做成多少事情...”

    “但那样地话,又得多花费多少时间?大家都不年轻了!陛下哪有精力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西面?”

    “说的也是......不过东北怎么办?那么大一片地域,还要防着东面的高丽......”

    “这应该就是陛下留下一万三千战俘的原因。相比于西陲边境,陛下明显更看重东北。而且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接下来,咱们便是该灭亡高丽了。”

    ......

    他没有猜错。

    但也不全对。

    因为朱元璋最终也只留了一万人给朱棣。

    而那剩下的三千战俘,则是让兵部转交到了朱从心的手里。

    这无疑是让众臣很是不解。

    甚至觉得朱元璋对于朱从心的宠溺已经超越了普通皇孙的界限。

    但是面对如日中天的朱元璋,他们终究还是选择了闭嘴,并没有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时节说出什么煞风景的话。

    特别是那些新晋上来的预备官员。

    身为新时代的产物,他们比所有人都明白机会的难得。

    他们可不会因为这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就得罪这一个给予了他们无尽未来的衣食父母。

    接下来,便是处置北元的降将了。

    这些人肯定是不能当俘虏处理,但放任其留在东北,也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思量再三之后,朱元璋决定让他们去往思州(贵州治地)。

    “......汤和!三日前思州发来急报,说当地动蛮隐有作乱迹象。”

    “朕给你七日时间准备。七日后,你为主将,周德兴为副将,随老六进兵围讨。”

    “老六年幼,可能不晓军务。你多担待着点。”

    “记住要以安抚为主!安抚不了,才可用兵。”

    “若遇分歧,朕许你一意裁决。”

    这也是存了要锻炼楚王朱桢的念头。

    虽然在他的计划里,楚王朱桢并不会参加到征服海外的队列,但这却并意味着他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毕竟朱标即位之后,那可是还有大把的事情要做。

    “陛下放心!微臣必定全力辅佐楚王,办好此事!”汤和欣然领命。

    ......

    半月后,燕王朱棣率领众北元降将进京觐见。

    与之一同回来的,也还有满满十车的金银珍宝!

    面对如此丰盛硕果,朱元璋自是喜不自胜,当即便是好一通夸赞。

    不过朱棣却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在应付完诸位大臣后,即刻来了到了秦王府。

    “这是咱从纳哈出那里弄来的象牙佛珠。据说能养血气。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戴着,或许会有好处。”

    而一见面,他便是从随从手里接过了一只早就准备好的盒子,递送了过去。

    盒子里装着的是一串油光锃亮的佛珠。

    一共二十四颗,每一颗上面都雕刻着一尊不同的佛陀,光这工艺,便已称得上是价值万金。

    “多谢四叔。咱以后会一只挂着的。四叔请坐。”

    朱从心虽然不懂鉴宝,但也大概猜出了此物的价值,赶紧笑嘻嘻的接到了手里,谢道。

    而紧接着,便是向着朱棣打探了一下东北以及高丽的近况。

    听闻高丽虽然已经多次扬言要与残元夹击东北,但却一直没有动静,朱从心当即笑了:“这些弹丸之地的小族就是这样。想要跪下磕头,又怕原主子东山再起。说到底还是没什么眼光,看不清眼前的局势。还以为残元还是以前的那个大元。却不知世道早就已经变了,他们的主子,也早就靠不住了。”

    “这么说来心儿你对那高丽也是颇为的了解?那依你看,他们究竟何时才能下定决心对我们称臣?”

    朱棣显然是没有想到朱从心竟然对高丽也有所了解,不由得目光闪动的问道。

    他甚至是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猜测。

    因为那纳哈出的死实在是太过蹊跷!

    他可不信他那敬爱的父皇会无缘无故的派遣苏见义过去走个过场。

    他觉得这其中一定是有着他所无法知晓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也定然是与他眼前的这个好侄儿有关!

    甚至于整个大明境内,应该也只有他才有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