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西周王朝 » 二、三年不见刮目看,健壮昌儿惹人爱

二、三年不见刮目看,健壮昌儿惹人爱

    回到西岐,整个西岐盛况空前,群情鼎沸,锣鼓喧天。其中太任和姬昌欢快奔跑,见到季历,三人抱成一团,都泣不成声。古公在一旁看得发呆,心想只三年不见,昌儿竟长成半大小子。旁人忙扶古公下马,一家人其乐融融,回到宫中。太任带昌儿叩拜祖父。古公将昌儿搂在怀里,问:“你想爷爷不?”昌儿说:“天天想,做梦都想。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国是爷爷建立起来的,爷爷真好。”古公听了,紧紧抱着昌儿的头,不禁老泪纵横。古公定了定神,开始和大家寒暄一阵,才各自回寝宫歇息。

    清晨,古公依然早起,来到中庭准备坐下小憩。忽然听到东侧庭院内有人捶打的声音,他循着声音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小孙子昌儿在打沙袋,很是用心,古公走到他身后,他还没有发觉。“好!你在练习手掌力嘛!”冷不防听到古公一声叫好,昌儿为之一楞,回过头忙说:“是!”“谁教你的?”“老师。”“教多久了?”“三年多了!”“早上还做什么?”“读书。我们明天早饭后还有三天一次户外活动课。爷爷来看吧?”“来!一定来看。你继续练习,我走了。”

    古公一路走,脸上满是得意的神情,愉快地回到寝宫,筹划今天上午要办的事。

    古公来到议事厅,和大臣们议论此次出兵战胜鬼方,如何论功行赏。大家一致认为古公功在谋略,敢于出兵,善于用兵。季历善于组织充足粮草和各种军需物资供应前方,军队不扰民,纪律严明,得到百姓帮助。古公曰:“论功主要是将领和士兵,他们敢于杀敌,不怕牺牲,知道打仗是为了百姓。季历也是功不可没,今后由季历执掌兵权。由首辅大臣将各位将领战功造成册子以便备案审查,决定奖励级别。士兵由将领报告首辅大臣,由首辅大臣确定。商王给的奖金物品再调拨一些资金物资,由季历组织分发给阵亡将士家庭以此抚慰,并减轻他们家的徭役、赋税等,让他们的家庭生活好。”

    大家无异议。退朝。

    次日古公准时来到河边的沙滩地。见到孙儿们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般在沙滩上做各种游戏,有的背靠背双肘紧挽着对方的双肘,互相来回背着走动;有的盘起一条腿一条腿站立互相“斗鸡”;有的小腿上绑着小沙袋在跑步;还有的小腿没有绑小沙袋,在做追逐狗的游戏,一个小伙子跑得最快,快要追上狗了,同学们喊:“南宫适!南宫适快!快!抓住狗尾巴。”古公看得很高兴时,老师叫集合,做一些准备活动,然后开始比赛。

    首先比赛“跳马”。一连站着三个学生,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三个学生弯腰弓背低头当作“马”,准备跳“马”学生从后方跑步按在“马”的背部,一跃而过,谓之“跳马”。有的学生,跑到“马”前不敢跳;有的按到“马”,由于跃不起来,跳“马”者和做“马”者倒在一处,旁观者哈哈大笑;------;凡跳不过者,换下做“马”者,自己站立同样做成“马“状,比赛继续进行。轮到姬昌跳了,只见他距“马”有一定距离,跑步向前,很快跃过一只“马”,又跑几步再跃过第二只“马”,接着同样跃过第三只“马”,最后猛跑几步停了下来。古公看了不禁叫好。老师见了忙停下,上前向古公行礼。

    古公曰:“不必客气。此学堂何时开始的?”

    老师答曰:“王季(即季历)的贤内助太任要开始筹办的,要我们跟小子们讲故事,哄他们玩,教他们认识字,读文章。”

    古公曰:“好!很好!”

    老师曰:“明天上午是讲故事。有空来听听吧?”

    古公答道:“一定来。”

    与此同时,姬昌走到没有跳过“马”的两位同学太颠、闳天面前说:“没有跳过没有关系,下课后我们三个一起练习,总会跳过去的。”后来他们三人成了好朋友。

    第二天用过早膳后,古公忙去学堂看孙儿们上课。只见一个大棚里前面摆放一块大的平面石头,老师一面讲,一面在平面石板上写字,孙儿们静静地听着。

    老师说:“今天,讲《诗经》中的‘公刘’篇。‘公刘’是一个著名的人,他就是后稷的第四代孙。后稷是我跟你们讲过的你们的老祖宗,是尧帝的农官。这篇诗歌就是描写你们的公刘老爷爷决心带领姬姓族人迁移到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豳地地区。‘公刘’这篇文章就是歌颂这次由戎狄到豳地成功的迁徙大事。他为姬姓族人的发展铸就了成功的伟业。从诗歌来讲它是一首叙事诗。”

    然后,老师逐段逐字讲解课文。古公听了非常高兴。回到宫中命首辅大臣召开宫庭会议,商讨教育孩子的事情。

    经过讨论,肯定办学堂全面培养小孩子,很有好处,要努力办好。首先要安排好课程。一,讲好故事课,用好的榜样教育孩子;二,组织好户外活动课,除了现在的活动内容,对十四岁以上孩子,要教他们骑马、射箭、刀枪格斗等战埸实用的项目;三,还可以教弹琴和唱歌,以便用于祭祀。第二,培养好后代,要选聘好的老师。第三,修整好课堂、桌椅板凳等,有一个好的教书环境。

    从此以后,周国开始有了宫廷教育工作,为后来的事业发展,准备了人才。

    忽然有一天,古公感到身体不适,他把泰伯、虞仲、季历叫到床前,深深地叹惜道:“泰伯,你们三个我的儿呀,为父年事已高,看来在人世间的时日不多了,我去世后谁来掌管这个国家,按常理说应当由泰伯你掌管国家政权,可惜你膝下无子,你的二弟身体不好,季历能带领军队作战,他的儿子昌儿,勤奋好学,身体健壮,充满活力,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若得神人相助,我周国未来希望大矣。我想我去世后,由季历掌管政权,以后就顺理成章,由孙儿昌继承王位,开创新局面。泰伯、虞仲你俩有何想法,可以说说。”

    泰伯、虞仲连忙跪地叩首曰:“大(大即父)!国家之事,谨遵大命。季历的昌儿,勤奋好学,将来可堪重任,如此决定甚好。绝无异想。”

    后来,社会对泰伯的“谨遵父命”的承诺,倍加赞偿。泰伯、虞仲为了让季历能管理好国家,不成为他的累赘,他俩主动离开周国,去南方发展了。

    不久后,古公让位给季历。又过了不久,古公撒手人寰,一代贤明国君就此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