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坏了,我成李儒了 » 第二十一章 当面对质 金印紫绶

第二十一章 当面对质 金印紫绶

    日始时分,空落落的大厅上依旧站着两排文武,一切井然有序,在大部分人眼里似乎与过去没有什么区别。

    由于边关袁术的不安分,似乎想要趁朝廷新立进攻许昌,皇甫嵩与朱儁前往了陈县,可以说如今的士孙瑞没有的了约束,其身份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下达了对李儒的通缉。

    “朝廷新立,如今要修史整经,还有劳于蔡邕大人了。”

    此时刘协正看着底下的跪着的蔡邕,语气和善的说道。

    “陛下无忧,此乃老臣分内之事,早已准备好,就陛下过目。”

    言罢蔡邕采用从腰间解下一卷纸书递给了刘协,而坐在一旁的士孙瑞,站起来后接过递了上去。

    刘协认真的翻看着,时而眉头紧锁,随之却再次舒展,直至看到某一页后停了下来,龙椅上上那张小小的脸带着些许怒意,两只手展开了书卷念叨了起来。

    “‘初平三年,董卓暴毙,吾叹其英雄凄凉,引得王司徒大骂,吾与以经疏论之,然其无听,欲杀余之。’这一段历史为何大人会为董卓叹息,还有为何是王大人想要杀你,不应该是那叛徒李儒吗!”

    他的话带着怒意在朝堂中回荡,此刻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似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把他蒙在鼓里。

    大厅上,尤其是士孙瑞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而众多不了解此事的人眼中接带着疑惑,毕竟李儒的事可是经过司农大人的手传出去的,内部情况他们也不知晓。

    蔡邕佯装惊讶,随后惶恐的跪在地上说的道。

    “陛下,那董卓吾曾受过其恩惠,自知身为君子礼数不可断,故感叹时事有感而发,至于李儒一事,臣所言句句属实,臣之性命也是托于李大人所相救。

    近来一直在修缮史书,对外界传的沸沸扬扬的李大人一事也是浑然不知,我也不知为何李大人就遭到了通缉?”

    蔡邕跪下一脸惶恐表现的好像是真的与此时不知一般,正低着头在等着刘协将那本书看完。

    这时一旁的士孙瑞先坐不住立马举起笏板上前挡在蔡邕身前说道。

    “皇上,此定为蔡邕谣言,此人与李儒结盟,依靠史书想要混淆天下人的口风,欲要加害我等!”

    士孙瑞外表看起来风平浪静,可他也没想到这个蔡邕与李儒关系如此密切甚至于知道这些秘闻。

    蔡邕依旧低着头藏在士孙瑞的阴影下,只是淡淡的对着前方的背影说道。

    “如果现在派人去搜,你府邸中应该有当年李大人给你的锦囊吧?还有故意在皇甫将军与朱将军离开时将李大人推上火海的也是你吧?”

    台下低头的士孙瑞的瞳孔在不断发颤,闭上眼睛接着睁开如涟漪散去化为平静。

    他顿了顿,再次举起笏板还想说什么,迟暮的动作却被上座上一道稚嫩的呵斥所打断。

    “够了!都欺负人是吧?都认为寡人年纪小,无法处理好所有事情是吧?都认为每件事情瞒着寡人比较好是吧?现在,给我安静点儿!”

    桌前刘协一改之前的温和,此生他头一次对着群臣呵斥。

    在此前不断被别人所操控下的柔弱使身体因为害怕而颤抖,可也正因如此,他无法容忍自己作为皇帝却被允许知道手下全所干的事。

    “让我能好好的看完。”

    熬过几端烛火,天已放晴,破旧的太守府充满的只有门外的吆喝。

    大殿挂着昔日的牌匾下,朝堂内无一人再复言,台下老者的喘息,随着最后一盏烛火被吹灭,徒剩纸张翻过的声音。

    合书,扫过。

    “好,好呀,设计谋后路,献计救我于水火,自污夺民心,竟然在你纸上都是李儒所为,士孙司农你这可属实?”

    “禀告陛下,这是血口喷人,李儒的性情陛下也应知道,他可是导致我们沦落至此的罪魁祸首呀,这种祸端不能留在京师,想想逝去的人吧,他们的仇……还……等着我们……我们来报呀……皇上!”

    士孙瑞连忙解释道,他越说越激动,语气愈发激昂手上的笏板捏的不停摇晃。

    刘协听此挥了挥手止住了他的嘴,闭上眼躺在椅子上,往昔的一幕幕都在他眼前浮现。

    京城,帝家;王朝,崩裂;鸠酒;燕逝;洛阳,飞灰;当政,提线;落难,结缘……

    “仇……”

    “协儿,奶奶不能留在你身边了。”

    “弟弟,燕……燕子走了,我也该……该离开这帝王家了……唐妃,对不……”

    “皇上洛阳烧起来了,我们好烫,救我们……皇上,啊啊啊……”

    “陛下,老夫残喘,命不久矣,陛下答应老夫,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

    汉祚难常,君莫……忘疆,十尺长安楼,大汉司徒王允请命,去兮!”

    “陛下,臣妾……”

    “陛下……”“陛下……”陛下……”

    ……

    一道道人影在他眼前略过,时而双燕莺歌,时而蝉鸣声起,时而秋叶飘过,时而飘下雪花,直至最后一道人影从薄雾里走出冷淡的看着他。

    “走了,我带你活下去。”

    刘协恍然惊醒,他睁开眼睛明白了一切都回不去了。

    一边是十载老臣,一边是奸臣醒悟,而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依诏……”

    “陛下,臣有一言求见。”

    随着一道熟悉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刘协正欲说的话,接着是一只脚探了进来。

    是那熟悉的棕袍与冷眼,可其样貌却是少年。

    “陛下,李儒上朝来迟,请责罚。”

    “你是,李儒?”

    面对皇上的询问,少年点了点头随后便看向地上的士孙瑞。

    低头跪在地上的他并没有看到他的脸,不过凭声音也知道了来者是何人。

    “李儒,入朝未向天子请安该当何罪!”

    “大胆士孙瑞,先帝御赐的金印紫绶胆敢放肆!”

    而蔡邕与士孙瑞皆抬起头看到这副与李儒有几分相像的少年,眼中满是惊愕,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棕袍飘飘少年举着笏板跪在地上,服饰的腰间缠着一条紫色的腰带,其挂着一枚金色的腰带。

    “我平生不喜伪装,这是王允大人赠予我的,而我李儒不过是一只过街老鼠而已,我经历了什么暂且不论,我只想让陛下主持我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