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坏了,我成李儒了 » 第三十四章 长安动乱 黄雀在后

第三十四章 长安动乱 黄雀在后

    二月初五,正是早春,原本热闹的万物复苏,可如今却是一片乌烟瘴气。

    长安,原本是秦汉旧都,早就在战火的侵染下染上了点点斑驳。

    “李榷,你这是什么意思,把东西我的金印交给你?”

    “冷静冷静,郭兄呀,你看我们这里一人拿上一个完全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呀,你也知道这为什么叫做紫绶金印呢,不就是因为只有这两者在一起才有真正的作用吗?你看,如果你拿上一天,我拿上一天,这还不刚好?”

    长安城内,此时的李榷郭汜正看着彼此,丝毫没有动静,而郭汜拿着长刀的手正按在腰间。

    反倒是李榷倒是并没有感到惊讶,他反而在一旁安静的劝导道。

    听到这话郭汜心里的怒气也消了几分,转而将目光变得警惕了起来。

    “你说的这话我倒是很赞同,不过确定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

    “放心吧,这张济与樊惆早就去玩边境了,一时半会儿会儿回不来,不如我们借机将他们两个干掉,那么这一切不就成我们的了。”

    听到李榷的话,郭汜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思。

    很久,很久。

    边境,贾诩以向天子复命为由,正坐着马车路过这里,可刚到了关口,便被一行人给拦住。

    “站着,你们是什么人?”

    “是我……”

    一道淡淡的声音从车内传出,边关的将士立马表情变得恭敬了起来,可却依旧拦在前面一动也不动。

    这时,从士兵的身后走出了一个一脸严肃的魁梧男人。

    “好久不见呀,贾大人。”

    “樊大人你也是别来无恙呀,不过这信的我也是帮你探到了,可惜呀,这紫绶金印果然是没有您和张大人的份。”

    贾诩淡淡的说道,似乎在说一件毫不在意的事情,可这句话传到了樊惆的耳中却如同一道晴天霹雳。

    只见他的表情变得狰狞了起来,忽然间瞪向了贾诩,大声的咆哮道。

    “这,不可能!”

    “很显然,将军既没有得到来信,也没有任何消息,这明显是城内的两位大人不想让您知道消息。”

    贾诩的语气依旧很平淡,早在七天前,他就带着从李儒处得到的紫绶金印特意途径了这里,让樊惆看到,并且和他打了一个赌。

    赌这重物到了长安他是不会知道这个消息的。

    “看来樊大人我赌赢了,那我们再打一个赌,现在如果你和张将军回城迎接你们的应该是刀剑吧?”

    听到这里,樊惆的心头一惊,马上便反应了过来,这里贾诩在提醒自己。

    他立马语气变得温柔了很多,并小心翼翼的说道。

    “那贾兄的意思是?”

    “刀子已经拔出来了,那么现在就要看谁更锋利了。”

    贾诩他就说了这么一句后慢悠悠的离开了城池,只留下了樊惆一人仍矗立在原地不动。

    月黑风高夜,司隶看起来一片平静,其实背地里早已暗流升起。

    此时长安的一座府邸内,李榷与郭汜正大摆着宴席似乎在等着何人。

    “这给张将军,樊将军的请帖发出去了吧?”

    “是的,二位将军也说稍后便会赶过来,请各位稍安勿躁。”

    对面,一个老者站在地上毕恭毕敬的说着。

    看到老人,郭汜倒也是一笑道。

    “杨公,何不快快入席,等吃了这顿饭,咱们可就真是一伙的了。”

    “老臣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只要便跟定将军了。”

    听到这话,李榷和郭汜脸上的笑意更盛随即便摇了摇手,将杨彪给请了出去。

    门外,杨彪听着屋里的笑声,不由的抬头看了一眼星空,随后点上露出哀容。

    不过只是半刻,而很快他脸色变得正常了起来,快步离开了曾经的皇宫。

    “哒哒哒哒……”

    杨彪就这样独自漫步到街道上,自打李郭之乱后,整座城变得冷清了好多,更别提晚上因为大多数人都害怕西凉军根本就没人赶在这里游荡。

    而他就这样独自一人漫无目的的走在道路上,就像往常一样走进了一处普通的民房前。

    “大人,行行好,给点儿钱吧。”

    一个穿着破烂的男人正躺在地上蹲着个碗哭丧脸正说着。

    杨彪从口袋里掏出铜币丢进碗里后,便离开了房子,向自己的住处走了过去。

    “吱呀……”

    随着关门的声音在远处响起,终于这座城市再次化为寂静。

    而那地上的乞丐拿到钱后,带着笑容一摇一晃的走进了巷子里。

    “撕拉……”

    似乎是什么东西被拆开的声音,接着乞丐在巷子深处竟将那铜币上的表皮给撕了下来,留下的竟然是一张小小的纸片。

    而他的家,一个依墙而搭的废木材搭成的木材堆里,乞丐费力的挪开了地上的草铺,竟然露出了一个洞口,而乞丐见四下无人,直接就钻了进去。

    夜,寂静,有人在意这些小动作,无论是谁。

    “开门,我是将军樊惆应邀回城!”

    忽然一道喊声打乱了这往日的平和。

    “将军,进城可以,但是你的军队……”

    “放肆!今天我还偏要进去。”

    一阵金属摩擦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重物倒地的声音,一道道急促的进军声从城外传到城内。

    今天,天变了……

    叫喊声忽然升起,甚至蔓延到了不远处的潼关。

    “长安城看起来不是一般的热闹呀。”

    此时的潼关不像往日重兵把守,已经成了一座空关,而有一行军队已经悄然进入。

    一人三十来岁的人正站在关口看着遥远的长安,看的出神。

    “荀大人,据荀攸大人的来信来看,如你所料,李儒早就对长安图谋已久,这次暴乱极大可能与他有关,而杨大人那里据探子送来的信,也有个情报。”

    说罢,他身出手递上了一张纸条。

    男人伸手接过,嘴角一扬。

    “舞阳处的皇甫将军,看来到了出生的时候了。”

    鲁阳,此时另一支军队留在这里,而为首的正是李儒。

    军队此时摆着宴席,李儒一人坐在首位,杜袭与杨宏早就被他打发管理舞阳与其余政务,而他则一人来到了这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