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但为君故,归于尘土 » 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上课(3)

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上课(3)

    周归荑的问题一问下去,鸦雀无声,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不知道,事实上有不少学生都知道问题的答案,因为不管是教辅书还是网上搜,很多老师强调的点也都会出现在上面,更不用说有些学生的能力本来就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能难到他,鸦雀无声只是暂时的,只要多提问几遍,就会有学生犹犹豫豫的举手了。

    周归荑看自己的问题提下去没人有反应,于是又重复了一遍,还是没反应,第三遍的时候终于还是有学生举手了。“夏依蕾,你来回答一下。”

    “我觉得‘暗’字用的好,因为……”

    一节课上两首诗有点赶,但是因为这两首诗都比较短,而且简单,所以周归荑还是圆满的上完了。

    总的来说周归荑的上课并没有出现什么纰漏,虽然有些地方还值得打磨,但作为第一次已经很不错了,剩下的东西其实主要就靠经验了,等多上几年课磨一磨就好了。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周归荑也是如释重负,虽然上课的表现还不错,但是心里总是绷着一根弦的,生怕出什么问题,更何况还有张尘在后面听,她可不想在张尘面前出糗。

    宣布下课,学生们也终于结束了紧绷的状态,感觉比平时上课累一些,首先是因为不是自己的老师,其次呢,自己的老师又在后面坐着,根本不敢放松。

    周归荑也没收拾东西,走到张尘身边,张尘对着她笑了笑,“上得不错呀!我就说你准备的很充分了吧,只要正常上肯定没问题。”

    得到张尘夸奖的周归荑脸上也浮现出笑容,心里不知道为什么很开心,比平时被人夸开心多了,“真的吗?”

    “当然了,已经很好了,等我上完课,午饭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聊一下一些细节。”张尘顺势邀请周归荑一起吃午饭,这样可以交流一下上课的情况,至于为什么不吃完午饭了以后在办公室交流?别问,问就是张尘已经迫不及待想帮助别人进步了。

    “好呀。”周归荑也笑着答应下来,吃不吃饭不重要,主要是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张尘对周归荑点点头,这回该他上课了,先上讲台把网易云打开,来一首经典老歌——校长的《讲不出再见》。

    显然又是学生听不懂的歌,但是张尘还是一如既往地放,用村上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中,流行歌曲最自然、最如影随形地唱进他心坎的时代,是他最幸福的时光。”张尘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被短视频的音乐影响太深,这样以后回忆的时候可什么都想不起来。(村上的话出自《第一人称单数》这本小说集,2021年的新书,这里修改了一下时空顺序)

    听到这首歌,赵沁沁立马跑到张尘身边,“张老师张老师,这是哪里的语言啊,我怎么都听不懂?”

    “你哪里听不懂了,仔细听,还是能听懂一点的。这是方言啊,不过是广东那边的方言。你平时跟你爸爸妈妈说话也说普通话吗?”

    “哦!知道了,难怪我听不懂。我平时跟爸爸妈妈说话都是方言夹杂普通话的,因为很多东西我都不会用方言说,只能用普通话代替了。”赵沁沁说道。

    张尘笑着点点头,他自己也一样,方言会说,但是说着说着就会卡壳,还是得夹杂普通话,不然表达不清楚。

    随着谭校长唱完最后一句“你我伤心到讲不出再见”,上课铃也刚好响起。

    面对自己熟悉的老师,学生们明显状态更好一点,周归荑上课的时候状态不是不好,但是学生会比较紧绷,不像面对张尘,自然而然的很放松。

    “行了,我们来上课。上一节课是周老师给你们上的,上的好不好呀?”

    “好!”这种时候学生们当然知道怎么回答了,更何况周归荑还在后面坐着呢。

    周归荑听到张尘的问题还有学生的回答,脸上笑得很开心,虽然知道自己还有很多方面没做好,但是被一群学生夸的时候果然还是很开心呀,连带着看张尘的目光都柔和了很多。

    “那给周老师鼓一下掌好不好?”张尘继续引导。

    马上教室里就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种事学生可太爱做了。

    张尘也站在讲台上对着周归荑笑了一下,周归荑有点害羞,想低下头,但是这么多学生转过头来看她,她也只能硬着头皮站起来对学生们点点。等到掌声结束,学生们转回去,周归荑忍不住对着张尘翻了个白眼,还悄悄挥了挥自己的小拳头以示威胁,张尘当然也不会在意。

    “把书翻开,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宁渺渺,起来把诗读一遍。”开始上课的张尘还是很正经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宁渺渺的声音响起。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咱们教材的老常客了,学过好几首他的诗了吧,大家对杜甫的了解应该很多了,谁来说一下?”

    作为从小学到高中都会出现的诗人,学生们对杜甫的熟悉程度可太高了,这种熟悉是潜移默化但是终身的,任谁也能说出类似“杜甫,字子美”、“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这样的话,对于很多人来说,语文教材里的这些诗基本就是他人生里读过的全部诗了,所以记得格外牢固,更何况还是杜甫这样的诗人,要他们说出“王维,字摩诘”可能比较难,但是说说杜甫那是小菜一碟。

    张尘随便点了个学生就把杜甫完完整整介绍了一遍。

    “我们今天学的诗啊,跟之前的不一样,之前我们学的都是四句的,但是杜甫这首诗有几句呢?八句,为什么这首诗格外长?这要讲到一个文学常识,我们平常读到的诗一般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呢一般是四句,一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而杜甫这首呢,属于律诗,一般四联八句,两句为一联,分为首颔颈尾四联,我们来看这首诗……”

    张尘对于这个文学常识开始展开介绍,甚至引申到周归荑之前上的《从军行》,讲到乐府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跑偏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是学生听得很感兴趣,也很认真,张尘知道自己跑偏了,但是并不在意,都是知识,有什么跑偏不跑偏的,讲得越多,学生越喜欢听,而且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这个方法唯一的不好就是费时间,要花不少功夫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收益是很大的,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会很大。

    等到这节课下课的时候,张尘才开了一个小头,等打铃了才如梦初醒,宣布下课,周归荑听了张尘上的课,又想了想自己上的课,总觉得两个人教的不是一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