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酆城殓尸人 » 第二十回:古有三苦铁船腐,而立之年养由母

第二十回:古有三苦铁船腐,而立之年养由母

    收尸人与殓尸人,

    前者武争司,后者礼殡司,分属不同的部门。

    但,同是天涯沦落人。

    听着名称都很唬人。

    但它们,与阴门三十六行,坐根就不是一个胡伦。

    殓尸人是炮灰,收尸人也是。

    一对短命鬼。

    收尸人名为收尸,但其实,是收财。

    打仗是刀口舔血,搏命的营生。

    随身携带家底的不少。

    收尸人便是打扫战场的鬣狗。

    那一双招子,专指着值钱的玩意瞅。

    生前有给后事钱的,收尸人便会按约收其尸体。

    若不管饭,谁在意谁曝尸腐烂。

    古代的战场,跟巨大的万人坑一样。

    尸体多,邪祟便多。

    死在战场上的收尸人,可不比殡仪铺的殓尸人少。

    所以说,郭应泰能回来,实属运气不错。

    最后进了谢七铺子,嘿,缘分来得啰。

    像这种有家的尸主,殓尸后大多交还其亲属。

    当谢七说替衙门公人跑这一趟,对方自然是答应地响亮。

    北城,狗都不去的地方。

    鲜有油水,普遍泔汤。

    推着小板车,面上放了些喜庆的物件,一路坑坑洼洼,晃晃荡荡。

    阴阳路乃四城之交界,很快,谢七便抵北城。

    放眼四望,那叫一个脏!

    鼻子吸吸...

    哕~~

    好呛!好呛!

    邦!邦!邦!

    “谁啊?”

    “故人归乡,迎。”

    吱~呀~

    斑驳的木门打开,一位面容憔悴的姑娘走来。

    “请问这是郭应泰的家吗?”

    “是...”

    “那便没错了...”

    女子失魂落魄。

    夫君离家,她便一直岁月蹉跎。

    大白天的,屋内却着实有点昏暗。

    放眼四望,木质家具均边角霉烂。

    “郭兄极乐,麻烦嫂夫人收一下吧。”

    孙怜儿一个踉跄就势欹倒,只觉天旋地转。

    “嫂夫人节哀。”

    “应泰...夫君...”

    孙怜儿倒身跪趴,身子扒在车边,眼泪哗哗。

    拨开那些喜庆的物件,待看到裹着麻布的人状时,泪如雨下。

    “夫君...夫君...夫君...”

    谢七悄然背身,静默无声。

    片刻,孙怜儿起身。

    “妾身万分感激官爷送应泰归家,一点薄礼,还望官爷不要嫌弃。”

    谢七一看,是颗不大的银豆子,都泛黑了。

    “嫂夫人客气了,我与应泰兄本就是朋友,举手之劳而已,嫂夫人此举,怕是看不起我?”

    “朋友?”

    孙怜儿不太相信。

    “应泰兄才华横溢,在下曾有幸读过他几篇锦绣文章,神交已久,应泰兄予识文断字方面,倒是予在下不少帮助,能送应泰兄最后一程,是在下的荣幸...”

    谢七一番胡诌之下,解了孙怜儿疑惑。

    “这是应泰兄的抚恤。”

    谢七拿出一盒,打开一看,全是银元宝。

    足足一百两!

    “这?!”

    孙怜儿见状很是吃惊。

    夫君的遗书上明明说是三十两。

    她还想着,倒时候能有二十两便是不错的。

    白花花的银子,暂时夺去了孙怜儿的全部注意力。

    等她回过神来,谢七已然离去...

    ...

    回到西城,谢七才想起没吃早饭。

    此间不早不晚,略一思量。

    他打算去买些豆腐做干粮。

    平时没事的时候,谢七喜欢四处晃荡。

    也是这样,他偶然发现,西城某处,有一家不错的豆腐坊。

    有咸有甜,味美价廉。

    很快吃完又心欠欠,这一来二去,也就混了个熟脸。

    “小七,怎么又来了?都说了豆干吃太多胀肚,你别光想着照顾我老婆子的营生。”

    话语听似责怪,但老婆婆的脸上,满是喜意。

    “哈哈,我身体好不碍事的,还不是因为宋婆婆你的手艺太好了!我都想偷学着回去自己做啦。”

    “哎!这话可不兴说!你要是我儿子,那我可得打你了!小七你是公门中人,多好的前程,老婆子我这下贱营生也就糊口,学了耽误事的。”

    “我说着玩的。”

    “说着玩也不许说,这败前程的话,不吉利!快呸呸呸三下。”

    “哦,呸呸呸...”

    “今天还是老三样吗?”

    “嗯,一样来两斤吧。”

    “都说了吃多了胀肚,每样一斤,多了不卖你!”

    “好吧好吧。”谢七笑着应道。

    “我家小子要是有你一半听话,那我老婆子可省心喽...”

    ...

    边走边吃着指甲盖一般大的豆干粒。

    谢七心情都好了许多,面露笑意。

    宋婆婆虽被称作婆婆,可其实也就四十多。

    岁月沧桑,却格外的凸显在她的身上。

    都说自古有三苦:

    打铁,撑船,磨豆腐。

    这三件事,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一般人还真做不下去。

    打铁,撑船今个咱先不聊,就单说这个磨豆腐。

    小小的一块豆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磨豆腐,磨豆腐,就这一个“磨”字,便知道是个精细活。

    选豆、碾压、烧浆...

    工序繁多,每一道都很花时间。

    就说这宋婆婆,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忙到大半夜才能睡。

    日日起早贪黑。

    一天能挣多少?

    也就富人养狗的边边角角。

    又累又不赚钱,自然是个苦差事。

    但好歹,也是一门活计不是。

    谢七也想帮帮忙来着,每次多给点钱,不过举手之劳。

    谁曾想宋婆婆性子烈,受不得施舍。

    说什么方子配什么药,什么骡马喂什么料。

    宋婆婆只赚她该拿的钱。

    渐渐的...两人也熟络了起来。

    宋婆婆豪爽大方,也不知从哪一次之后开始。

    每次谢七来买,都给他溢斤多两。

    嘿,双标的宋婆婆。

    谢七敬佩她,便偷偷送了婆婆一个小礼物。

    她不知道。

    在古代,四十多岁当婆婆的并不少见。

    宋婆婆丧夫多年。

    膝下有个儿子,叫做吴宇,如今三十出头,还未娶亲。

    吴宇十五岁便是秀才,是街坊邻居眼里不折不扣的小神童。

    当时说亲的人都快踏破门槛。

    宋婆婆随了吴宇的意,对外称儿子当下一门心思都在学问上,立下誓言,不高中不成家。

    谁曾想,自打那之后,吴宇屡试不中。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一晃眼,十年便这么过去了。

    昔日懊恼没说上亲的邻里街坊,原本以为吴宇会攀上枝头凤凰。

    哈哈哈!

    没想到苦读寒窗,整整十年时光,却依旧还是引车卖浆。

    处处闲言碎语,曾经爱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直到宋婆婆提着刀,在街道上当着面把豆腐削,这才把七姑八姨的嘴黏上胶。

    但,她的儿子,已然变成了废物。

    吴宇自暴自弃,不再努力。

    丢掉礼乐诗书,沉迷吃喝嫖赌。

    而立之年,生由母,养由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