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骨文风 » 第十一章 李煜

第十一章 李煜

    李昱一边望着池中鱼发呆,一边脑中胡思乱想。

    人们常说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可这池中小鱼,终日困于塘内,不曾见得江河湖海,何以成龙。

    即便生有鲲鹏之材,可若不见幽幽冥海,何以击水三千,若不识浩浩苍穹,焉能扶摇九万。

    此刻李昱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秋儿。

    自己从二十二世纪而来,曾见识过大世界,大天地。可如同秋儿者,所见仅一洞之天,即便再聪慧伶俐,才智也仅陷于一圈之地。

    这个时代,秋儿如此,这江宁城民如此,这南唐国民如此,这神州大地万万子民如此,整个世界人民都亦如此,坐一井之地,观一洞之天。

    任重而道远啊。。。唉。。。。想远了,还是先理清目前状况吧。李昱拉回了思绪,继续螫理头绪。

    之前讲到李昱的便宜爷爷李昪,一个白手起家有雄心壮志又有能力的国君,用低调蛰伏,不轻举战事,大力发展内治的策略让南唐一跃成为强国,却在进一步取得战略成功之前,因对老死的恐惧而问道求丹,服丹中毒而提早去世。

    李昪的去世应该是匆忙的,李昱的便宜老爸李璟是在一片争议声中上位的,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李昪走的匆忙,连身后工作还没安排好就死了。

    历史上李璟上位后,南唐画风大变,与李昪低调蛰伏,不起战事,怀柔南方诸国的大方略完全背道而驰。

    李璟登基第二年就出兵攻打闽国,保大七年(950年)又出兵攻打南楚国。虽然是把两国灭掉了,但所耗甚巨,不仅耗光了李昪留下的丰厚家底还让南唐国力透支进而衰退。

    且两场国战除了掠劫所得再无任何益处,南唐攻下两地又无足够军力镇守两国,闽,楚两地人心不附,故多有反复,还造成南唐多次大败。

    故而南唐灭了两国却未得两国,反而陷入泥潭,除了靡费国力再无所得。

    不仅如此,期间,李璟还与身在北方的中原王朝后汉的叛将李守贞勾结,甚至出兵攻打后汉的沭阳以策应李守贞。这是公然对中原王朝政权龇出了獠牙。甚至还与契丹往来,意图共谋中原后汉。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古话说的着实在理。李昱这便宜老爸不仅把李昱的便宜爷爷的临终遗训抛之脑后,还背道而驰,很快便尝到了苦果。

    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一月,已经取代后汉的中原王朝政权后周发国诏征讨南唐。

    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南唐,战争历时三年多,到958年时,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等州都被后周攻占,南唐淮地近乎尽失。

    最终李璟不得不献出庐、舒、蕲、黄四州,划长江为界,割地称臣。五月,李璟下令去掉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使用后周年号,时为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自此南唐衰败,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李璟在醉死梦生中渡过最后三年,于后周显德八年(961年)去世,留了一个破败危亡的国家给他的六儿子李从嘉。

    李从嘉961年继位,改名为李煜。

    历史上的李煜从接过这个破败的江山开始是想奋起的,想挽南唐这个大厦于将倾,从他改的名字“煜”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浴火重生,让南唐再次如日中天是他的美好愿望。

    但能力不足,性格上的软弱,以及南唐政权的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让李煜深感挫折和无力。

    南唐国弊,且势在中原。李煜的尽力所为也只能是让南唐苟延残喘。因为看不到希望,历史上的李煜经常沉迷酒色,弄词作曲,赏风花雪月麻痹自我。

    开宝八年十二月(975年),李煜登基十五年后,大宋军队攻破金陵,李煜递降。

    开宝九年(976年)李煜被押送汴京做了那亡国之君。在汴京凄惨度日的李煜只能以诗词解忧。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最后被宋太宗赐牵机酒毒死,死前一晚写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到底是因为死前心有所感写出这等凄美绝词,还是因这首思乡恋国之词引来宋太宗杀机,史上各有说法。但,无疑,千古词帝的美名却是由此而出。

    唉~~,想到了这里,李昱不由也哀叹了口气。原身李煜在历史上也是够悲催的,成了亡国之君,甚至老婆小周后都曾被人强辱,最后还被一杯毒酒赐死。

    有野史记载宋太宗强幸小周后,还命宫人作画。有云:“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盖后为周宗幼女。”

    正史也确有记载,在李煜和小周后在汴京做俘虏期间,小周后曾多次被宫中后妃招入皇宫,动辄盘桓数日。

    想到此处,李昱不由额头筋突跳,十指攥拳,毕竟事关自己未来的老婆,这种想象实在不怎么美好。

    暗想道:“既然因缘会际,我降临到这个时代,继承了这个身躯,承袭了这个身份,也接受了身边的亲近之人,那我绝对不能像历史上的原身一样。丧国辱妻,被人一杯酒赐死的事情绝对不会让它发生。”

    李昱慢慢整理思绪,自己起点很高,皇子身份,如果时不时的搬抄几首著名诗词,还是会很容易得到李璟宠爱的,毕竟在皇位上的便宜老爸就好这口。

    按原来的历史轨迹进行,自己只要按历史上的说法韬光养晦,避开储位之争,最后这王位自然会落到自己头上。

    可这条路李昱不可能也不敢走。原因有二:

    第一,按这条路走,自己将会在961年继位,但960年那个人就会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让那个人上位,对李昱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就是那个人说的,然后就灭了南唐。

    李昱如果按历史轨迹961年继位的话,在时间上实在太晚了,自己将会得到一个破败颓废被自己便宜老爸玩坏的南唐,而且离南唐灭亡只有十多年时间,自己未必能把局势扭转过来。

    第二,虽然自己对这段时期的历史了如指掌,但史书的记载都是粗略的,并不一定能完全反应历史当时的真实状况,更别提很多具体细节了。

    因此如果自己完全按照史书上写的路子韬光养晦,不作为的话,很有可能自己死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这不。。。。其实原身已经莫名其妙的死过一次了。

    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储位之争都是血淋淋的斗争,每一座缠锦织绣的储位下都藏着无数的尸首。

    不能无为而治,必须积极主动。要把风险降到低最低,要提早上位把持权柄,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

    李昱心中一层层的思虑翻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