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骨文风 » 第二十二章 故事

第二十二章 故事

    。。。。。。

    李昱站在长乐桥上有感而吟的声音很轻,但身后的王贵却听得真真切切。

    王贵隐隐有些担忧,喜好诗词歌赋的殿下以前也常作诗词,多是一些花月无间,美人相怜的香诗艳词,但方才作的却是很不一样呢。

    对了,不光写诗,今天很多地方都透着古怪啊。

    之前在大市那里,去见那群可怜见的孩子们,心生悲悯,殿下以前何曾会体察人间疾苦?

    哦,还有在那人牙台上,那该死的贱民林德水近身威迫,殿下如山不动,举重若轻,和以前也大不一样,那气度真是。。。。。雄姿英发?

    怎会这样?许是前次遭了大难,病了一场后变了心性?王贵自圆自问,不然没法解释啊。

    马车中的藤原美代并没有乖乖坐着,而是偷偷掀开了一角窗帘,远远的看着李昱,想多观察,多了解一下这个奇特的孩子。

    却见那孩子伫立桥上,望着河水不知在想什么。

    如此繁华盛世美景,路上行人都欢声笑语,为何他的眉头却是紧蹙。

    有身份有地位的他在忧愁什么?藤原美代很不解,有各种猜测,却又都难留痕迹。

    情之所至,有感而发,舒缓过后,李昱摇了摇头暗道:“罢了,在这里伤春悲秋再久也于事无补,只有早日着手改变才是正事。”

    “走了,回宫。”招呼了王贵后,回到了马车上。

    。。。。。。

    一路无话,来到宫门前,先让王贵进去喊了宫人抬轿来接。临别前,再安抚了一下藤原美代,让她安心在他王府先呆着,等过段时日会去见她,然后就让王贵用马车送她走了。

    回到嘉清殿的时候天已黑了,遥遥却见殿门口,宫灯下,一个小小身形正略显焦急的朝外边张望着,不是秋儿又是谁。

    家有良人相盼,落寞的心顿感一丝暖意。

    秋儿看到一顶小轿远远行来,轿子窗口洞探出了一张对着她微笑的小脸,不是殿下又是谁。

    秋儿看见也开心的笑了,蹦蹦跳跳的迎了上来。

    “殿下,今日出宫可回来的早呢。”

    “秋儿,往日我出宫,你都如这般于此时等侯我的?”

    秋儿眼珠转了转答道:“不是呢,殿下,秋儿见今日天黑的早,才早些来这里候着殿下,殿下可是很怕黑呢。”

    李昱心中笑道:“呵呵,这笨丫头,找理由都不会找。”

    秋儿问道:“殿下腹饥否?”

    李昱摸了摸肚子道:“嗯~~~逛了一下午,倒是饿了,秋儿你来听听我这饥肠辘辘之声。”

    “呀~!殿下的肚子打雷啦~!呵~呵~呵~!”

    “走,吃饭去罗。秋儿,吃好饭,待晚上殿下我给你讲典故。”

    “啊?还是不要了吧殿下,殿下的典故逗人乐笑,秋儿怕笑乐多了,晚上难眠。”

    “嗯?秋儿怎知我讲的典故惹人欢笑,我也才午时在母后那里讲了两个而已啊。”

    “殿下讲的典故太好玩,宫里面一下午就传开啦。”

    “咦?这么受欢迎啊。好吧,不讲引人发笑的典故,那今晚给你讲。。。引人入胜的故事。”

    “殿下,故事是什么?”

    “故事啊,嗯~~~,就如字面之意,旧事,以前之事,但多为人所杜撰的说、传、记,或是正经传记的演义。我皆称之为故事。”

    “啊?殿下,那不会很无趣?”

    “可不会,因都是人所杜撰和演义,务求极尽行空之想,有趣的紧呢。”

    “那甚好,秋儿甚期之。”

    这年头,吃过晚饭,天一黑,就没啥娱乐活动了,挺无聊的。但李昱发现忽悠小萝莉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娱乐项目呢。什么?你说秦淮河上?那是成人项目,另当别算。

    一夜无话。。。。。。

    。。。。。。。

    。。。。。。

    第二天李昱醒来,秋儿顶着一双黑眼圈来服侍他起床。一边伺候着,一边嘴里咕哝着:“殿下欺负人。”

    李昱呵呵笑了,昨天给秋儿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白雪公主,虽然有坏女王扮巫婆的情节,但美丽的结局让秋儿觉得还好。

    然后第二个故事讲的小红帽,结果那狼外婆把小丫头吓的哟,一晚上不敢睡。李昱让她和他一起睡,以安其心,但小丫头就是说不敢,不从。就这么在偏厢睁着眼熬了一宿,生怕哪里会钻出个狼外婆来。

    笑归笑,李昱还是严令小丫头伺候完了后去补觉,秋儿一开始是不从的,但李昱说他会在书房做事。

    书房就在李昱卧室旁边,紧邻着卧室里的小偏厢,敲敲墙壁,在隔壁的秋儿就能听见。

    小丫头坳不过李昱,便被李昱推着回小偏厢去补觉了。结果上了床后头一沾枕头就呼哒呼哒的睡着了。

    李昱笑着摇了摇头,轻手轻脚的离开了卧室,去往书房。

    进了书房,来到大案几旁,看了看上面摆放着一些东西,都是昨日回来后吩咐人今日早上送来的。

    有一把精良的木制直尺,几罐墨汁,一大盒鹅毛,很多好的纸张。别的李昱没仔细看,只拿起一张纸,看了看,掂了掂,又用手指弹了弹后自言自语道:“还凑活。”

    纸张这东西,目前的生产工艺和后世有很多不同,少了很多工序,因此纸张质量上会差很多很多。

    但只要肯花成本,也能制出对李昱来说勉强堪用的纸张。

    李昱拿了一根鹅毛,用剪刀修剪了一下羽根到最理想状态,然后坐在案前,扯过一张纸,用鹅毛笔沾了沾墨汁开始了他的工作。

    一个个字落在了微微泛黄的纸张上面。

    这是李煜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

    有些东西是一切的基础,是展望未来,提升高度的基石。这是一个庞大浩然的工程,需要长久的投入才慢慢有所收获,因此必须最优重视,只争朝夕。

    一个个文字,将会把李昱脑海中浩瀚的,拥有无穷伟力的知识体系转化成文明的种子。

    欲得万千栋梁木,早播良种入沃土。

    科学教育不论放在后世哪个时期和哪个国家都是第一位的重中之重。

    纵观人类科技文明历史,前两千多年的发展速度和高度还及不上后几十年中的几年时间,为何?其中科学教育的普及占据了绝对主要的因素。

    人类历史前两千多年时期,大部分人都为温饱生存而挣扎一生,仅有少部分的人脱离了这个阶层,到达衣食无忧的阶层。而其中也仅有极少数人在当时没有物质追求后开始探索天地,探究自身,偶尔绽放出科学文明的火花。

    东方虽然有泱泱大国,富庶而又强大,但为了维持大一统的格局而产生的统治阶层的政治需求,让东方大国的学说单向化,众多社会精英们走上了另一条教育的道路,即便如此也偶有文明火花蹦现。

    就这样靠着偶尔出现的科学文明火花,足足累积了近两千年,直到15世纪,16世纪,人类的文明开始溢出井口,才发现外面世界的精彩,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虽然大航海时代是一段血腥暴力掠夺的历史,但客观上来讲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提升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大航海时代发现了无数新物种,带来了新材料,新粮食,大量掠夺造成了财富积累。

    尤其欧洲,新物种,解决了粮食问题,掠夺带来的财富积累让人民越来越富庶。越来越多人可以接受先进的教育,极大扩充了社会精英阶层。

    文明的火花不再是偶尔出现,井口的水不再是慢慢溢出。

    终于在18世纪,欧洲地区迎来了工业革命,突然让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提升了几倍。

    自此欧洲的文明进入良性循环,新迸发的科学文明火花带来提升创造价值的能力,社会创造的价值变多了,自然富庶的人也会变多,这样受教育的人也会变多,而受教育的群体的基数变大后,出现能带来科学文明火花的人才也越多。

    人类文明因此很快在19世纪末进入人才的井喷时代。

    之后的时期,虽然世界有时陷入黑暗,但总体来说还是在飞速向前狂奔,全世界的国家都主动的或被动的加入了这样的一个循环。

    自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人都可以得到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普及程度的积累,让几十年后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堪称垂直向上。

    一切都是以科学教育为基石的决策造就。

    因此,这是李昱当下第一要做的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