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铁骨文风 » 第九十章 官道

第九十章 官道

    。。。。。

    感觉到马车彻底停了下来的李昱不由问车厢外面的王贵道:“怎么啦?”

    王贵下了马车,来到马车车窗边,掀开车帘对李昱说道:“殿下,无甚要紧的事,是一队迎亲人众,要打横穿道而过,我等先让上一让。”

    “哦。”李昱下意识的应了一声。

    然后转念一想,心中泛起好奇,这古代的婚嫁风俗,还没见识过呢。于是推开了前面的车门,出了马车,站在车厢前台上观看起来。

    眼前有一条打横穿过官道的乡道,那迎亲的队伍便走在那乡道之上。看那队伍中的抬着红顶花轿两轿夫出力的样子,里头应该是坐着新娘子的。那这队伍应是在已经迎娶了新娘的返途之中。瞧这天色,黄昏之时,天色将暗,倒也差不多这个时辰上的事。

    古代迎娶新娘子可不像后世那般习俗,早上或者中午迎娶,古代是黄昏的时候迎娶新娘。据说是由阴阳之说而来,女子属阴,因而需要在日落月升,阳去阴来之时迎娶,比较符合天然之道。这也是这“婚”字的由来。

    李昱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正缓缓穿过的迎亲队伍。

    看这队伍仪仗人数不少,应该是个殷实的富贵人家娶亲。队伍打头四人提着木柄红纱样子精美的灯笼,后面又是四人,两人举着红菱蟠杆,两人提着锃亮的炭火铜盆,铜盆里烧着什么,看不真切。但当那两人从背着的包囊里各取了一节竹子丢入了炭盆时,李昱知道了原来是燃的爆竹。

    不过这爆竹可不是后世的炮仗。用火药的炮竹或炮仗,原来历史上那估计还得再过个一两百年后才会出现。

    这个时候的爆竹,就是一根根竹节。

    竹节的密封性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是极好的,丢入火中加热后,里面的空气会快速膨胀,加上竹子比较耐烧而且竹纤维的韧性很强,所以要等竹节里的空气压力很大而且竹子被火焰碳化到一定程度后才会爆开,因而也能带来不小的声响。

    在那四人之后是一个八人的乐师队伍,平时队伍行走时不是一直在奏乐的,但一遇到人,乐师们便会鼓吹起来。此时路过官道,官道上围观者甚众,这帮乐师于是都很卖力的鼓吹着,想博个好彩。

    在后面跟着的是骑在马上的红袍新郎官,今日小登科,新郎官许是娶了自己属意的新娘,年轻到还有点稚气的脸上红光满面,嘴巴都要笑咧了,供着手向道两边的围观者们连连作礼。

    边上有会来事又上了年纪的妇人开口说道:“新郎官好神采呀,这般乐呵,定是娶了如意娘子了吧?这般喜事,且施点小礼,也让我等沾沾喜气,我等也好有个由头说上几句祝词,也好圆满了新郎官你的大好因缘啊。”

    对于这种事情,家中亲人们都有嘱咐,故而早有准备,新郎官伸手从马鞍边的挂袋里掏出两把铜钱,口中说道:“乡亲们,今日徐某我娶妻之日,有幸与大家相遇,也是缘分,区区薄礼,大家不要嫌弃,人多礼少,分到的人喝个彩祝个礼,没分到的也莫怨,没得财自然是得了喜气。”

    新郎官说完,便两手一抛,两把铜钱空中洒落。道两旁有人嬉笑着抢接着铜钱,尤以围观众人中的小孩子特别来劲,嘻嘻哈哈开心的笑着,捡着地上的铜钱。

    捡到钱的小孩子,也像模像样的打供作礼,笑哈哈的祝福着。其实能捡到的至多也过几个铜钱,但不就是图个热闹喜庆吗。

    看着眼前这喜气洋洋的一幕,李昱也不由被这热闹幸福的气氛感染,看着众人脸上开心的笑容,心中暖洋洋的。

    正感受欢乐气氛的李昱,忽然听到身旁传来一阵“呼赤赤”的马匹呼噜声响,不由转头看了过去。

    在李昱马车旁边没多远的地方停着九骑人马,仅看了一眼,这些人马的不凡就吸引住了李昱的目光。

    首先,这些马匹蹄大腿长,厚胸圆腰,毛亮膘壮。“这不是普通的驽马,绝对是战马,而且不是南方的战马。”李昱一下子便有了自己的判断。

    再看马上的人,清一色皮革短打衣着打扮的年轻精壮汉子,具是身高体壮之辈,在李昱看来都是不下于一米八的身高。隐隐那几人又都以稍微突前的一骑为首。

    李昱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了那为首的人一遍,然后心下不由暗暗赞了声:“好一条精壮汉子!”

    即便坐骑在马上,旁人或许估量不出来,但李昱却能清晰估算出那为首年轻人的身高足足有一米九八,近两米的身高却完全不突兀,原因是这两米的身高还有着非常匀称的比例。

    虽然当下这个时代,东土神州子民的身高还是普遍偏高的,但也已是不如先秦和汉朝时期了,像这般高大的精壮汉子也是不多见了。

    说起来,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国人的平均身高反倒是古代时候最高,随着历史发展,身高一直在降,直到清末时期,国民的平均身高降至最低谷,快和日本差不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解释清楚的话,其中可都是满满的血泪史和屈辱史。

    很多人都说是缺乏食物的问题,不可否认,缺乏食物是一个因素,但却非主要的因素。导致从秦汉时期男子的平均身高超过一米八到后来降至清末时期的一米六都不到的主要因素,李昱主要归结于两点。

    第一点是基因污染,第二点是文化影响。至于食物,是最不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不吃肉,全吃素也一样可以长的很高,长不高,更多的是基因限制了你的上限。

    秦汉时期的国人身高都普遍超过一米八,当时的身高是远超欧洲地区的所有人种的。这是祖先留下的宝贵基因遗产,也就是国人的先天条件。

    但,中国历史上有数次的大规模北方外族入侵。

    第一次,西晋末期的五胡乱华。

    第二次,南宋灭亡的蒙元入侵。

    第三次,明朝末年的满清叩关。

    这三次异族入侵统治,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神州炎黄子民的身高基因片段。为什么说是污染?是有原因的。

    人类虽然诞生了智慧,使得人类跳脱出了自然循环的规律,但那只是限于人的大脑。而人的躯体结构却没有变化,依然没有跳脱出自然的框架,依然受自然进化规律的影响。

    神州子民从最早的渔猎到后面进化出农耕文明,就一直生活栖息在土地之上。用脚走路,承载身体和负重,用腿跑跃,追逐猎物或是逃难求生。因而身体接受到的信号是有一双大脚和长腿能帮你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延续,所以身体会朝身高腿长的方向进化。

    相反,不同于神州的子民。北方草原上的各种游牧民族,一生都基本生活在马背之上,即便落地也只是休息和进食而已,很少需要在地面上负重前行和奔跑跳跃。因而他们的身体就会认为不需要太高的身高和太长的腿,只要有强壮的上半身,反而更能帮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好的生存和延续。

    两个不同的身体进化方向,导致两种文明的种族,看似外貌相似,实则骨子里的基因,尤其是身高的基因片段是截然不同的。

    但,很不幸。历史上这三次游牧民族的大入侵,神州原住民没能挡住。导致了大量的种族混杂,就这样神州的原住民就一次次的被改变了身高的基因片段,导致了身高的上限一次次的被降低。

    。。。。。

    然后是第二点,文化的影响。

    有人会问文化怎么会影响到身高的?想必有些知情的人可能也知道这回事,那就是裹小脚导致身高降低。

    之前说过,宋朝之后,程朱理学大兴,之后开始对女子的伦理压制越来越厉害,而相应的,人们对女子的审美也开始取之于柔弱。削肩,鸽乳,小脚,是典型的审美观点。前两样还好,但这第三样,小脚却是毁了整个民族身高的另一个最大的罪魁祸首。

    刚才前边讲过,人类的身体还是遵循着自然进化的规律的。

    因而当女子们被世俗文化影响,开始裹小脚后,便是人为的干预了身体的自然演化。女性的身体接受到的信号是目前的生存环境,限制足部的发展才能让女子更好的生存下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裹了小脚的女子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因而能产下更多的后代。

    而女性限制足部的成长过后,就不利于行走,奔跑和跳跃,身体就默认为因为生存的需要,目前的环境不需要奔跑和跳跃的能力,自然就等同于限制了身高的发展。

    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因为在遗传干涉能力上,在身高这一块,女性对后代的影响远超过男性的影响。自古有句话,娘矮矮一窝,就是古人几千年来实际观察经验的总结。

    裹小脚的风俗一直延续了近千年,而这导致了这千年时间里,国人的身高基因一直被持续压制,因而平均身高一直在下降。

    又扯了些有的没的。

    。。。。。

    话说李昱打量着边上的那九个骑士。

    看着这些人那宽厚的肩背,粗壮的臂膀,如同与马匹融为一体般自然娴熟的坐姿,李昱暗中思忖:“这些人肯定不是南方的人,应该是来自北边,而且不是军旅出身也必是相关的,不过也看不出太多的底细。”

    就在李昱一边打量一边思忖的时候,蓦的耳边传来“砰~!”的一声炸响,李昱转过头去看了眼。却是那迎亲队伍铜火炭盆里的爆竹炸了,颇具声势的动静,惹来边上围观众人的声声喝彩。

    李昱看了一眼便又转回头来,想继续打量那几个骑士,就在这时候,另一个炭火铜盆里的爆竹也炸了,发出了一声比之前更是响亮的炸响。

    而转头中的李昱,闻声后蓦然变色,暗呼一声:“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