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大夏崛起 » 第二十六章 中华田园犬

第二十六章 中华田园犬

    一连六七日,贾成瑛都在家中过着文抄公的生活,越写越熟练,很多生僻的繁体字不用查字典也能写出来了,总字数大概三四万,厚厚一沓纸。

    他是劳逸结合,周家枪法的练习一点也没有耽搁,愈加熟练。道法亦是同步进行,特别是控物之术,现在他可以用此术穿针引线了,飞针可以将一片落叶钉在树干上。隔空的距离也有所增长,十丈外飞行的鸟雀,他一伸手便能抓在手中。

    更欣慰的是,控物之后消耗的精神力少了很多,控物术可以信手拈来,精神力恢复得极快。

    中间和刘二牛去了一趟林家,带去不少蜡干的野猪肉,把鲁智深邀请过来吃了顿饭,大家对他和刘二牛的功夫进展很满意。而林娘子对他的态度更是如同母亲一般,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近似于母亲般的关爱。

    两人就这样宅在家中,一心一意提升自己,高衙内和薛蟠都没再找麻烦,仿佛人间消失一般。

    刘二牛的两件月牙铲铁匠铺打造好了,按照他师父鲁智深的要求,一件两百斤,一件一百斤,他非常满意。若不是等这两件兵器,他早就回家收秋去了,所以两件兵器一到手,他便急着向贾成瑛辞行。

    贾成瑛又独自在家呆了两天,看看肉食所剩无几,便备上驴车,往西山而来。

    在和刘二牛练功期间,肉食的消耗极快,平均下来每天要二三十斤肉,大部分进了二牛的肚子。

    把车子存放在刘家庄,牵着驴子便进山了。

    这次在西山射猎异常顺利,由于控物术愈加熟练,大部分时候都不用射箭,山鸡,野兔,鹧鸪,一会一只一会一只的被他“吸”到手中,不消半日,驴子背上挂满了猎获。

    可惜没有大型猎物,若能猎获一头野猪或者马鹿,几野山羊也行,都比一堆山鸡野兔强得多。

    贾成瑛正准备赶着驴子回走的时候,听到有喜鹊在树头上嚓嚓乱叫,他静心倾听,一只喜鹊是这样说的:“实在想不通,那些四足兽真是奇怪,不就是一处泉眼吗,附近水源那么多,偏偏要去那里喝水。”

    “我喝过一次,水又苦又涩,可笑的是它们居然为了喝水还打起架来。”另一只喜鹊也感到无法理解。

    “我刚刚从那边过来,有两只猴子打了起来,其它猴子的后怎么都劝不住。”

    “……”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贾成瑛一喜,向喜鹊们议论的方位走去。

    能听懂禽言兽语,不得不说这技能太管用了,甚至和控物术一样管用。

    半个时辰之后贾成瑛赶到那处泉眼,果然有几只猴子在喝水。

    他赶走猴群,然后藏在隐蔽处,先是射中一匹巨大的麋鹿,三四百斤重,刚把麋鹿拖走,又来了一群野山羊。此后陆续射中五六只野山羊,两只狍子,三只一两百斤的野猪。

    如此收获,真是不虚此行了!

    贾成瑛附下身尝试着喝了一口不断渗出的泉水,带着咸味,算是明白了,这里的水含盐,因而动物们喜欢到这里喝水,但出水量有限,以至于它们为争夺饮水权而争斗。

    凭他是不可能把猎获带回去了,于是赶着驴子回到刘家庄,请刘老爷子带着一帮村民帮忙,把猎获抬回了刘家庄。

    其实在这个时,大部分村民家中都处于农忙状态,能够前来帮忙全凭他上次猎熊积攒的人气,而他亦不会让村民们吃亏,寻思着等下收拾完猎获后多留给他们些。

    刘老爷子家,院中堆着几千斤玉米棒子,说是近几年才开始种植这种来自南洋群岛的农作物,是左丞相林如海大人负责推广的。老爷子还说,今年的粮食肯定是吃不完了,打算喂两头猪,到年底不管大小都要宰杀一头,到时候要贾成瑛一定来他家吃杀猪菜,还说七八十斤的小猪才是最好吃的。

    “一定一定!”

    听完秦老爷子的话,贾成瑛对林如海多了些敬重,心里也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

    众所周知,玉米原产于美洲大陆,西方殖民者发现美洲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东南亚,这说明西方殖民者已经在东南亚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了,而此时的大夏,显然没有这种危机感。

    村民们兴高采烈帮忙收拾猎获,有的放血,有的剥皮,有的清理内脏,忙得不亦乐乎。

    一条体格匀称的母狗来到现场,转悠一圈后叼起一块猪杂便走,众人想要拦它,它却很机敏地从人缝中跑掉了。

    “一个多月前下了小狗崽,现在小狗崽满月了,奶水不够,它是在给小狗崽带吃的回去。”有人解释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贾成瑛一听连忙问道:“谁家的狗?有几只狗崽?”

    “贾公子,是俺家的狗,此狗总共生下五只小狗,实不相瞒,家中余粮不多,全凭秋收粮食糊口,五只小狗实在养活不了,若贾公子不嫌弃,五只小狗任你挑选。”说话的是刘二狗,刘老爷子的邻居。

    贾成瑛跟着刘二狗来到他家院子里,见狗窝里躺着四五条小狗崽,个个虎头虎脑,精神饱满,品相极好,与后世的拉布拉多犬很像。

    这才是真正的中华田园犬!

    他对后世农村土生土长的狗子非常喜欢,聪明,忠诚,看家,好养,曾经爷奶家养的一条大黑狗是他的保镖,每天接送他上学,没人敢欺负他。

    “二狗大叔,我想拿走两条狗崽,除了自己养一条,还想送人一条。”贾成瑛说着拿出几两银票。

    刘二狗看见银票,乐得眉开眼笑,:“贾公子若想要,连母狗一并送给你也行,相信到了公子家,定能长的膘肥体壮,若是公子养烦了,可托二牛给俺送回来,千万不要宰杀啊。”

    “自然是不会!”

    贾成瑛把两只狗崽装进篮子里,剩余的三只狗崽留给了母狗。母狗见两只小狗要被人带走,眼中含泪,扒着篮子挨个儿把两只小狗嗅了一遍。

    “到了新家,听主人的话,好好帮主人看家,不许淘气……”

    “娘,你不和我们一起去新主人家吗?”

    “傻儿子,这里才是娘的家!”

    ……

    灵性十足的一条好狗啊,贾成瑛眼睛湿润了,摸摸它毛茸茸的脑袋,心里盘算着再养一条大狗在家中是否合适,最终理性战胜喜好,只带走了两只小狗崽。

    狗儿陪伴他度过了不算幸福的童年,与狗儿相处的场景历历在目,成为一种难忘的乡土情怀,没有养过狗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这边,三头野猪已经开膛破肚,鬃毛也刮了个干干净净,有人正在帮忙翻洗肠子,冲洗肝脏。麋鹿,野山羊,狍子也都收拾完毕。

    “贾公子,按照您的要求已经收拾好了,您看要不要把整猪分成小块,免得回去麻烦?”一位壮汉走过来问道。

    “将猪头和四肢砍下,猪身分成两扇即可。”

    咔咔几声,壮汉手起刀落,将贾成瑛的要求顷刻完成。

    贾成瑛原本打算只带一半肉回去,但一想多了两条狗,还是正在长身体的狗崽,应该多带些肉回去,便改变了注意,掏出五千文钱,要刘老爷子分给帮忙的一群人。

    老爷子开始不肯收,但贾成瑛一再坚持,还说若是这样以后不好来往了,他方才收下,给几个帮忙的每人分了两百文,几人拿到钱后对贾成瑛一番感谢。

    刘二牛赶着马车拉着满车的苞米棒子回来了,一见贾成瑛非常高兴,哥长哥短地叫着:“大哥,俺这两天光干活,没怎么练功,可是我觉得力气比以前大了不少,要不咱掰一掰手腕子试试?”

    “二牛,快些收拾一下送贾公子回城。”刘老爷子吩咐道。

    “好嘞,那就改天再跟大哥比试!”

    刘二牛卸完苞米棒子,帮忙把分解好的肉搬上车,又放上了一些没长老的苞米棒子。贾成瑛则把自己的车子装得满满的,给大伙儿留了两只羊,半扇猪,一只狍子和一些山鸡野兔,收拾停当之后,二人分别便赶着车进城。

    半道上,遇到了进城的马车,这种马车是出租的,刚好车上空空,车主正在等待生意。贾成瑛想到刘二牛家中正忙,便和车主谈好价钱,把满车的肉搬了上去,让他驾车回去干农活。

    到家后请张婶和两个邻居帮忙,四人忙到深夜,将所有的野鸡野兔收拾完毕,临走时贾成瑛给他们都分了十几斤野猪肉,一只山鸡和一只野兔。

    第二天贾成瑛又开始忙碌,他要将大部分的肉腌制起来,为此他让张婶帮忙买了上百斤盐和大量的香料。这可是上千斤肉啊,之前储备的食盐和调料根本不够,工作量极大,又忙碌了大半天时间。

    在这个时代,由于制盐方法的进步,食盐并不贵,差不多四五文钱一斤,普通百姓买盐并不心疼。

    他现在大约每天消耗十斤肉,加上几只小狗,再给林家送去一些,还打算给林如海送一些,剩下的肉实际上只够消耗一两个月,这也是他为什么大量储备腊肉的原因。

    大铁锅中卤制的鹿肉,猪蹄,山鸡,都已经烂熟,肉香四溢,惹得邻居们不断地来串门询问。

    这口大铁锅是他专门请铁匠铺子打造的,能一次性卤制上百斤肉食,贾成瑛也不吝啬,给每个进门的邻居都切一块熟肉,他们吃后个个赞不绝口。

    给驴子吃了些草料,和爷爷吃了东西,将两只小狗喂得饱饱的。

    看看去林桂双家时间还够,他牵出驴子,套上车子,在车子上放了百十来斤鹿肉,两扇野猪肉。又把卤好的鹿肉,山鸡,猪蹄,肘子取了若干,用木桶装了,还有二三十个玉米棒子统统装上车子,遂赶车出门。

    刚刚出门,又想起一件事情,回到院中把两只小狗中黑色的一只抱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