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月共天 » 第三十九章 万里奔京城,争做人上人

第三十九章 万里奔京城,争做人上人

    不胜腰力,陆钟起床,推开门一看,阳光正照得灿烂,那些人却早已分了金银,运走他乡了。\t\t\t\t\t\t\t\t\t\t\t\t\t\t\t\t\t\t\

    此地是不宜久留的,那高义知道自己有这些珠宝,肯定会派人盯着自己的。

    陆钟便去高邮逛书店,花了八十两买了一套二十二史,又买了一套韩昌黎文集和以及文房四宝,放在大箱子里,雇了两个小厮给自己抬箱子。\t\t\t\

    接着去了州属衙门,问什么时候有去往京城的公车。明朝大力支持科举,省州县都会免费派车送举人去京城赶考,这就是公车。所以后来那场有名的公车上书,就是各省的举人义愤填膺,为国事上书。\t\t\t\t\t\t\t\t\t\t\t\t\

    而高义因为在女人肚皮上嗨皮,忘了派人跟踪陆钟,现在才想起来,派了手下两个百户跟着陆钟,有什么举动,随时报告他。

    这边又看着刘千户一等人审讯曾剃头等人的供词,供词里面说他们就是宁王的逆党,来这里作乱。高义也不知道这伙人是怎么招的,反正锦衣卫的业务水平,他是认得。

    根据供词,自己写了一份战报,如何英勇,朝廷规定一个卫满额是五千六百人,自己的高邮卫只有三千二百零一人,还有两千四的空额,可以报个五百人的伤亡,要些抚恤钱来,还有一千九的名额,自己照样舒舒服服喝兵血。\t\t\t\

    这些年卖给陈老虎等人的武器,统统报了,又是一笔大钱。舒服!\t\t\t\t\t\

    把战报连同曾剃头等人的供词,统统送向南京的兵部后,高义是个色中恶鬼,又开始寻欢作乐。\t\t\t\t\t\t\t\t\t\t\t\t\t\t\t\t\t\

    高义派出的两个百户,一个叫做郝义,另一个唤做贾秦,便满城的打探陆钟,真好在运河口看到了陆钟。\t\t\t\t\t\t\t\t\t\t\t\t\t\t\t\t\t\t\t\

    陆钟的后面的两个小厮将箱子放下,他去船上和舒华等人告别,船上有五个人,分别是舒老大、常七娘、宋献策、舒明义和舒华,除了舒华一家之外,只有宋献策愿意去江西做生意。\t\t\t\t\t\t\t\t\t\t\t\t\t\t\t\t\t\t\t\t\t\t\

    他有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所以船上还有十袋私盐。\t\t\t\t\t\t\t\t\t\t\t\t\

    “岳父,岳母,宋叔,大舅哥。”陆钟纷纷见礼,拿出一封信递给了舒华:“去彭泽那边安定以后,便把在这份信上写上地址,让人递到杭州府西湖边的小东楼处。”\t\t\t\t\t\t\t\t\t\t\t\t\t\t\t\t\t\t\

    \t舒华收起了信,从袖子里面掏出一个小物件放在了陆钟的手心,是一个附身符。她当然希望陆钟能够高中,但最重要的是健康,要活着。\t\t\t\t\

    陆钟从没见过这样炙热又温柔的眼神,他有点受不了,上了岸,默默不语。

    却见有巡逻的士兵上船搜查,是一无所获。摇着头出来了,郝义和贾秦远远看着那个兵士摇头,便知道宝物在陆钟身上。\t\t\t\t\t\t\t\t\t\t\t\t\t\t\t\t\t\

    只见陆钟看着舒华那船远行了后,便吩咐两个小厮又将箱子抬起,去了州属衙门,客居的举人也是举人,娄知州极为客气,整个赶考是国家大事,读书人之间有一致的阶级利益。\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高邮刚好有个五十多岁的举人叫做李时芳,是个性格持稳的,今天也来州属衙门打算坐公车,要北上进京。现在已经是十月了,从扬州到北京,时间宽裕一点,得要一个来月。\t\t\t\t\t\t\t\t\t\t\t\t\

    娄知州一看有两个举人,身份核对后,大笔一挥,给这二人派了一辆马车,车上插着两个黄旗,上面写着“礼部会试”这四个大字。\t\t\t\t\t\t\t\t\t\t\t\t\t\t\

    有这四个字,安全系数就大大提高了,陆钟从浙江跑到匆忙,那个时候没有去拿这面黄旗,这个时候娄知州给他补上,他自然也是万分感谢,当然也不是一路坐车。\t\t\t\t\t\t\t\t\t\t\t\t\t\t\t\t\t\t\t\t\t\t\

    从扬州到北京,坐船要方便得多。这车行到码头,便有船来接,都知道车里坐着进京赶考的举人,又有这面黄旗,码头上有吃公家饭的船夫便把陆钟和李时芳借走了,李时芳的行李还好,陆钟的那个大箱子搬起来却废了老劲儿。\t\t\t\t\t\t\t\t\t\t\t\t\t\t\t\t\t\t\t\t\t\t\t\

    \t郝义看着陆钟的船远了,连忙回去禀报高义,高义便让郝义一路跟着,找机会下手,把箱子偷走就可以。\t\t\t\t\t\t\t\t\t\t\t\

    郝义和贾秦便也雇了一艘船,尾随着陆钟的船,陆钟的船很明显,因为没几个船上面有那黄旗。\t\t\t\t\t\t\t\t\t\t\t\t\t\

    \t舒华一行人的船行到了镇江,经过检查后,买了一船的粮食,将拖在水里的一个箱子,和十袋食盐又搬到了船上,食盐混在粮食堆里,另外又雇了一艘船,一行人和那装满珠宝的箱子都放在了另外一艘船上,一行人浩浩荡荡开向江西。\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在船上陆钟很尴尬,李时芳是个很老派的人,也不爱说话,他还是长者,陆钟只好见礼后,待在一旁看司马迁写的《史记》,他看得是其中的《刺客列传》,太史公的文笔古朴壮烈,陆钟看着只觉得热血上涌,开始攥紧拳头,骨头咯咯作响。\t\t\t\t\t\t\t\t\t\t\t\t\t\t\t\t\t\t\t\t\t\

    李时芳听到了声音,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便过来看,陆钟看得出神,没有看见李时芳过来,李时芳看见陆钟津津有味的看着《刺客列传》便直摇头。\t\t\

    陆钟抬头一看,看到了李时芳,连忙行礼。那李时芳回到自己那里拿了一本《汉书》出来,看着陆钟说道:“多看些《汉书.儒林传》,少看些《史记,刺客列传》。”\t\t\t\t\t\t\t\t\t\t\t\t\t\t\t\

    中国古代长期时间里,《汉书》比《史记》要更受文人追捧,因为《汉书》更正统,里面的思想也跟保守一点,对受儒学影响的人来说《史记》有点太刺激了,项羽也能入本纪?吕后也能入本纪?这对他们来说太刺激了。

    《汉书》的文笔也文雅一点,不像司马迁那样,常常口语化。\t\t\t\t\t\t\t\t\t\

    不过对《史记》评价的转折点就在明代,兴起于弘治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是明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以大学生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提出要“文法先秦两汉”,其实也不是两汉,主要是西汉,主要是《史记》。

    在这一批文学家的提倡下,《史记》的地位才慢慢高于《汉书》,这股风气虽然有摇晃,后来心学影响下的文学家虽然反对“文必秦汉”,但是《史记》那股个性又吸引到了他们,这股推崇《史记》的风气一直持续到了后世,一直到两位鲁迅、教员两位伟人将《史记》送上了共和国的神坛。\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当然了鲁迅的文法不太像司马迁,倒想是嵇康,嬉笑怒骂皆文章。教员的文笔是有些先秦诸子的感觉的。\t\t\t\t\t\t\t\t\t\t\t\t\t\t\t\t\t\t\t\t\t\t\

    陆钟也不知道李时芳是“唐宋派”的先声,还是单纯的老迂腐,他也不敢问,拿起《汉书》翻了起来。\t\t\t\t\t\t\t\t\t\t\t\t\t\t\t\t\t\

    \t李时芳看陆钟上了正道,还是有些欣慰的回去看他的四书五经去了,对他来说《汉书》也不是正道,四书五经才是圣贤文章。\t\t\t\t\t\t\t\

    万里运河水,奔腾向京城,来年赴春闱,争做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