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平凡人的梦想 » 马甸知名邮商闯江湖(二十八)—2013

马甸知名邮商闯江湖(二十八)—2013

    所有北漂们最关注的两件事,除了挣钱,就是小孩的教育。小孩读小学和初中相容易些,只要你把居住证和社保提前及时准办好就读是没有问题的。头疼的是读高中和考大学,BJ对外地户籍小孩限制不能在BJ参加高考,只能户籍所在地参考。从小学读完初中就必须要乾坤大挪移。那时工作事业做的好的可以考虑出国留学或者在天津买房落户参加高考,事业不太理想的就会考虑把孩子送回原籍就读让家里老人照顾也可以减轻压力。2013年天津考生人数是6.3万人一本上线率接近30%,985和211的录取率在全国也是排在前五,相比老家的高考录取率还是占优势的,当时天津的政策是在天津买房可以办一个蓝印户口,很多的邮币商都在天津买了房,为了工作和孩子的教育开始了BJ天津两地的奔波。

    BJ漂了二十几年,亲戚朋友都问我们为什么没有解决BJ户口,我无言以对,只能说是自己不够优秀。BJ的积分落户政策始于2017年,在那以前除了大学应届毕业生考公考央企留京外只有高端人才和大企业家才有可能落户BJ。BJ每年的积分落户指标大概6000个,学历,社保,纳税年龄对于70后来说是不占优势的。70后北漂学历普遍偏低,那时大学生是国家干部,正牌的硕士博士都是稀缺资源很少出来漂的,体制内出来都叫下海,下岗的才叫北漂。同时自己也忽略了文凭的作用,花点钱和功夫办个成人高考的文凭还是不难的。还有就是市场的个体户执照都是定额税没有银行账户不能够交社保,这两项跟那些高学历的比就拉低了积分,更何况年龄到四十五岁之后开始积分,在人才济济的BJ这么高的竞争难度,为了碎银几两的我后来就不再往这方面想了。

    13年5月小女儿玉儿出生了,老婆刚怀上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小窃喜,万一是个男孩呢那不就成一个好字了呢(笑)。最近看到朋友圈有个朋友的座右铭,人生哪有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觉得很有道理这正是人生的写照。刚开始小龙女对差十三岁的妹妹还有些小抵触,后来慢慢喜欢上了肉嘟嘟的小妹妹,有时候还会主动搭把手帮着带一带妹妹。我们七零后赶上计划生育管控比较严格的时期,九十年代春晚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演的就特别形象,独生子女大多比较任性自我也比较孤单。我们四十多岁生下玉儿也是鼓足了勇气的,现在的社会观念都比较开放,家庭观念逐渐变淡,甚至为了买房资格就假结婚,把的婚姻变成了儿戏,不知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随着快速进入老龄化,国家放开了计划生育,但教育,医疗,住房的压力却使国民生的结婚率和小孩的出生率直线下降,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观念也跟我们不太一样,喜欢享受生活轻易不结婚,结婚也不太愿意要小孩,也不知道这种思想观念什么时候能改变。

    整过13年邮票和钱币都是盘整低迷期,市场的流动性在快速的下降。四版纸币802,902也从最高点回落了30%,99版也回调的厉害,市场资金被四五版纸币币吸走了一波一波,接着又被港澳钞吸走一部分,因为资金紧张有币商把整捆的99100也拔豹子号后当现金用。邮票行情也不太好,有几个邮票投资大户在线下买了相当多的邮票现货却无法兑现也暂停收购了。十八大之后严控公款消费公司的礼品需求也是大幅下降,我也有些迷茫了,不知道未来邮票行业的路走向何方?

    13年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加的背景下邮币行业汪总,徐总,马总几位大咖与南京文交所的周总孔总有了一次聚会,探讨了成立南京文交所邮币卡交易中心的可行性。邮票钱币也逐渐登上交易所的舞台。邮币交易中心实行货物集中托管,线上挂牌交易的方式,线上交易的模式跟股票类似。在交易所刚开业的初期阶段邮币商大多都不太相信交易所,把邮票钱币托管在交易所,还要交鉴定费挂牌费,大部分邮商从心里上难以接受,所以初期参与的比较少。很快南京文交所挂牌上市了第一批挂牌品种《扇银龙》《扇银蛇》等六种银币和邮票《洛神赋》。洛神赋入库量挂牌量有5万多版,初期的交易量不是很大,价格也比较平稳比市场现货价高20%-30%左右。

    不久南京文交所又公布了第二批托管品种.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和浙江台州的蒋总第一次到了南京托管。当时邮币鉴定是在一座宾馆的套房里进行的。几张桌子并在一起,门口一挡就是鉴定现场,看着简陋的鉴定现场,谁也没有想到交易所几年后能发展到那么大的规模。当时到现场托管的人不多,我托了些步辇图和三版一角纸币,蒋总托管了一些世博纪念币都顺利入库。11月底很快就挂牌交易了,因为刚开始都是敞开托管,所以每天的成交量还不是很大,盘上的价格比市场价高20-30%点。后来南京交易所修改了托管流程实现了半封闭托管。同时南京文交所大力的发展经济会员(经济商},返给他们一定比例会员交易佣金,鼓励他们去开发会员。随着交易所的发展壮大,信德和静雅给邮币商提供代理托管服务逐渐发展成了BJ经济商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