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臣 » 第五百五十章:经略使、大都督、市舶使

第五百五十章:经略使、大都督、市舶使

    …

    两仪殿里顿时一片哗然,众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团,议论纷纷,即便是前排的高君雅等人亦是面露讶色。

    设立市舶司,这个虽然有些突破认知,但经过当庭商议,分析利害之后,群臣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无非新设置一个官署而已。

    至于广州都督府升格成为大都督府,这个尽管有些也有些惊人,但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武德七年,李渊改总管府为都督府,鼎盛时期天下共有八十多个都督府,统辖三百六十余州,但这八十多个都督府里面,仅有四个大都督府,全部是设置在重要地区,分别是并州、扬州、益州、荆州四大都督府。

    直到去年,因防备突厥劫掠边地,高冲在幽州举行幽燕十六州联合军演,然后荐举刘弘基接任幽州都督,且刘弘基是李世民亲信,李世民便升幽州都督府为大都督府。

    至此大唐共有并、扬、益、荆、幽五大都督府。

    现在因管理岭南需要,升广州都督府为大都督府,也在情理之中,并不是不可以接受。

    正好现在的六大都督府,镇守大唐四方,东北的幽州,北方的并州,西南的益州,东南的扬州,居中的荆州,以及南方的广州。

    但是那个岭南经略使统辖八府之政,这就有些惊人了,名义上是岭南经略使,实际上这就是岭南王啊。

    当然,这个统辖八府之政,并不包括军权,只是政务,但这也是非常震惊的存在了。

    原本轨迹上,直到贞观二年,因为岭南地处偏远,不利于管辖,李世民便升任厉文才为容州都督,兼管岭南五府之政,这个五府便是容州、桂州、邕州、交州、广州五个都督府,这也是容州历史上的最高光时期。

    但是厉文才这个兼管岭南五府之政,只是代管,直白一点来说,只是因为岭南五府太过遥远,不利于管辖,李世民便让厉文采协助理政。

    真正的岭南经略使直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才设置,但也只是五府经略使,不包括钦州(今广西)、崖州(今海南)等地区,这个岭南五府经略使仅管辖广州、邕州等地区,即今广东地区。

    后来岭南道一分为二,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岭南五府经略使便成为岭南东道节度使,后称清海军节度使,成为赫赫有名的天宝十节度之一,直到五代时期,清海军节度使刘岩割据岭南,建立南汉政权。

    经略使原本便是李世民在贞观二年于边州首设,现在因岭南局势提前一年设置此职。

    且不说群臣惊诧,高冲本人也是愣住,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第一任岭南八府经略使肯定是高冲。

    高冲先前在跟李世民谈论岭南局势时确实有过想法,毕竟如果没有名义上的官职镇住厂子,他很难在岭南立足。

    他本以为李世民给他一个安抚使亦或是黜陟使之类的临时使官,以方便高冲在岭南立足,没想到李世民这么慷慨,竟是直接设置岭南经略使。

    经略使,那就是以后的节度使啊,相当于一方诸侯,这就是以后藩镇的前身。

    而对于李世民的心思,高冲也是明白,无非就是补偿而已,典型的明降暗升

    毕竟罢兵部尚书之职,千里迢迢前往岭南那蛮荒之地,岭南经略使就是李世民给予高冲的最大补偿。

    不出所料,接下来李世民再次下旨。

    册封燕国公高冲为岭南经略使、广州大都督,兼广州刺史、广州市舶使,使持节都督广、韶等十四州军事,兼领岭南八府之政,加镇军大将军,驻广州番禺城。

    圣旨一出,众臣再看向高冲的眼神便是些许莫名。

    高冲原来的兵部尚书只是正三品,现在升任经略使、大都督,一跃成为从二品重臣,镇军大将军也是从二品的武散官衔。

    现在高冲的官阶已经和父亲高君雅这位尚书左仆射平级。

    在大唐,正一品的官职仅有三公三司以及天策上将,这其中仅有天策上将拥有实权,可开府授官,权力仅次于皇帝和储君,位在诸王之上。

    从一品的职官只有东宫三师,正二品的职官便只有尚书令,从二品的职官现在只有尚书左右仆射、东宫三少(太子少师、少保、少傅)、京兆/河南/太原府以及大都督。

    其余的六部尚书、中书令、侍中、十六卫大将军等全部属于正三品。

    对于一般人来说,正三品便是到头了,正三品以上的官职没有特殊功勋基本无望,至于尚书令、天策上将就更不用想了。

    面对众臣的惊羡目光,高冲出列领旨拜谢。

    这一次高冲虽是罢官离京,但实际上无论是谁都是心底羡慕,经略使、大都督、镇军大将军……

    这其中任何一个放在朝中,也是不得了的存在,现在集于一人身上,这是何等荣宠。

    李世民很是满意这个效果,特别是看见高冲面露惊讶之后,更是心底暗笑,在李世民看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无所畏惧,他并不担心高冲产生异心,他相信他看人的眼光,这就是自信。

    对于高家父子心中惶恐的原因,他也是十分理解,毕竟这也不是什么龌龊的事,大可以摆在明面上来说,担心木秀于林,这也是智者所虑。

    正好高冲对岭南有些思路,那他就成全高冲,并且将整个岭南交给高冲,他相信高冲不会辜负他,他也要高冲相信,当同富贵,并不是一句虚言。

    “正月过后,攸之便启程吧”,李世民捻须笑道。

    高冲应诺,然后李世民看向老态龙钟的黔国公田宗显。

    “辉光公,朕没记错的话,自光现在是监门直长?”李世民脸上带着和煦的笑意问道。

    田宗显在朝中已经是象征性的存在,并不担任实际职官。

    一来他年纪大了,二来他当年也是一方诸侯,若非李世民提前通知今日五品以上大员务必到场,田宗显这位上柱国还不一定会来上朝。

    田宗显的儿子田世康现在是黔州都督,他便带着长孙田阳明在京城。

    田阳明,字自光,在年前,因门荫入仕,担任右监门直长,位列从七品。

    二十出头的田阳明没有半点功绩,便是担任监门直长,守卫宫禁,不得不说,投胎真是一门学问。

    田宗显听得李世民忽然发问,反应过来忙是应诺。

    这老头可精明了,为子孙后代计,主动要求入朝,无论对待何人都是态度谦逊,妥妥的老好人一个,一度让人忘记他可是开黔第一人,当年孤身入黔,整合汉蛮,割据黔中,那是何等的威风。

    李世民对于田宗显、杜伏威、汪华这样懂事的诸侯非常满意,当即捻须笑道:“朕还记得攸之当年招抚黔中时,便跟自光交情颇深,现在攸之前去岭南,身边也不好没有帮手”。

    说完之后,李世民略一思索便是说道:“授田阳明番禺县令,兼广州市舶司主事”。

    田宗显闻言面露喜色,立即拜谢。

    番禺县令和市舶司主事全部是从六品官职,田阳明现在是从七品的监门直长,李世民将其提成城从六品的县令,倒也并不过分。

    并且足以看得出来,李世民对于田家的重用,毕竟市舶司这个新兴部门注定是前/钱途无量啊。

    高冲闻言也是面露喜色,李世民真够意思啊,田阳明和他关系不错,将田阳明调到广州,担任番禺县令,如此一来,高冲到广州后,有田阳明倾力配合,将会减少许多阻力。

    散朝之后,高冲便是迎来众多的恭贺,不出意外的话,只要高冲在岭南不出差错,年龄再大几岁过后,就可以回京登阁拜相了,眼下高君雅也还没有退,这高家的权势恐怖如斯,由不得他们轻视。

    高冲一一含笑回应着,见田宗显佝偻着身子上前,高冲立即上去搀着,“辉光公,身子安好啊”。

    田宗显笑着拍拍高冲的手,脸上满是褶子,笑呵呵的说道:“托攸之的福,还能好活几年。

    攸之啊,你我之间也不用甚客套话了,自光那小子就跟着你了,若是他敢逆着你来,伱直接抽他”。

    “辉光公言重了”,高冲打心底佩服这位老者,真是人间清醒,活的通透,“我跟自光这关系你就放心吧”。

    亲自搀扶着年过七旬的田宗显登上马车后,高冲回头一看,薛元敬正在身后。

    “攸之,我叔父想见你”,薛元敬在耳边轻声道。

    高冲微微点头,朝左右一些京官叉手拜别后便是登上薛元敬的马车。

    “兄长身体怎么样了?”

    进入马车,立即感受到一股热气,案桌上小炉子煮着茶水正在沸腾。

    薛元敬给高冲斟一杯茶,长叹一口气,只是摇摇头。

    高冲眉头一皱,“摇头什么意思?孙老神仙怎么说?”

    “孙道长说至多撑到开春”,薛元敬面露苦涩。

    高冲默然,再没有说话,二人相对无言,一直到薛府。

    屋里面挺暖和,不过始终充斥着一股刺鼻的药味,薛收已经不能下床,只得靠在床榻上。

    薛元敬已经将今早朝会的事叙说给薛收听,薛收咧嘴笑道:“这次杜淹该、该臭名远扬啊”。

    高冲心里有些酸涩,只是说道:“他也有这个觉悟,无所谓了”。

    薛收点点头,直叹道:“他不简单啊,本是敌国贰臣,硬生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不提他了”,高冲上前坐在床边,“兄长你叫我来,是不是对岭南之事有所嘱咐?”

    高冲也没有说一些保重身体的虚话,因为他知道薛收的身体是天生羸弱。

    经过无数次御医会诊,还有孙思邈老神仙多次诊治,这么多名家依旧是束手无策,可见是回天乏术了,毕竟世上也没有神仙,更没有灵丹妙药,生老病死,实在是无可奈何。

    “你还是这般机敏”,薛收苍白的脸上勾起一丝笑容,“什么都瞒不过你”。

    然后伸手从另一边取过一本小册子,郑重其事的交给高冲,示意高冲打开看看。

    高冲不明所以,打开一看,只见扉页上书:岭南暗卫名册,顿时眼神一凝,将册子合上。

    “兄长,这……”,高冲有些惊诧,“我看这个不合适”。

    薛收很是满意高冲的表现,“放心,这不是我擅作主张,这是圣人的意思”。

    高冲静静的看着他,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岭南太过偏远,威凤卫发展缓慢,现今为止,八府九十余州,也不过三百余人,如钦州、交州等地,更是毫无进展,说来也是我办事不力”。

    说着薛收抬抬手制止高冲说话,继续说道:“昨夜圣人来看我了,已决定将威凤卫单独成立,你此去岭南,困难重重,希望这三百来人可以给予你一些帮助,同时圣人也希望你可以在岭南把威凤卫发展起来”。

    高冲听完之后便是心底了然,刚刚他还奇怪,威凤卫可是李世民手中利器,薛收怎么敢把岭南的名册给他,这可是大忌讳,原来这是李世民的意思。

    虽然没有干涉过威凤卫的事务,但是高冲也知道,现在的威凤卫十分庞大,以京畿举例,便是不下数千人,已是好几个上等军府的规模,而整个岭南竟仅有三百余人,确实是发展缓慢。

    这也是岭南独特的人文环境使然,天高地远且不说,岭南诸如钦州、高州等地,全部是一家独大,宗族大过于官府,这种情况下安插暗卫确实是非常不易。

    “圣人已经任命桓法嗣为威凤卫岭南中郎将,负责岭南地区的威凤卫所有事宜,受你差遣”。

    薛收乐呵呵的说道:“这老道天生便适合做细作,这些年来,他的功劳不小,现在总算是搏了个官身”。

    “圣人已经决定公开威凤卫了?”高冲很感兴趣的问道。

    薛收含笑点头。

    “那兄长你?”

    “威凤卫将军,蒲国公,金紫光禄大夫”,薛收苍白的脸上终于涌上一抹红润。

    他出自河东薛氏西祖房,他的天祖薛强谋略无双,与名相王猛齐名,官拜前秦大司徒,也不过冯许翊郡公之爵,他的祖父薛孝通文武全才,与西魏太祖宇文泰义结金兰,赠车骑大将军,最终爵封汾阴县候。

    他薛收虽然天不假年,但是爵封国公,已经是薛氏西祖房的支柱,薛收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汾阴正在河东蒲州地界,即在古蒲国范围,封其蒲国公,也算是衣锦还乡,光耀门楣了。

    然后高冲听完一愣,还没反应过来,直接问道:“只是将军?威凤卫等同于十六卫,那大将军是谁?”

    薛收摇头笑了笑,“攸之你糊涂了,威凤卫这个名字还是你取的,如此敏感的位置,你觉得谁敢担任”。

    高冲恍然大悟,这倒也是,李二自比威凤,威凤卫执掌间谍细作,这个位置十分敏感,可不敢使人独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