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上古神话如何由来,如何发展? » 第1章 古代著作--写上古神话的有哪些?

第1章 古代著作--写上古神话的有哪些?

    从古代著作中寻找上古神话。历史著作中对上古神话构成影响大的有山海经、史记、淮南子、尚书和神异经等。帝俊作为第一任天帝,出现在《山海经》,是后世神话最早的四大天神家族之一的最早创始人。

    山海经是否为第一部有关上古神话的书籍?

    是否写了上古神话的主体内容,有哪些核心脉络?

    我们为什么都自称为炎黄的子孙,伏羲、女娲等哪里去了?

    上古神话,是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国神话体系由上古神话、道佛儒的宗教神话、文学神话和民间神话等构成,庞大而复杂,包括了许多经典著作和传说,又有各个区域的神话传说。

    在秦王朝统一华夏以前,中华大地上散布着交叉纵横的各部落,各自有神话传说,各自有区域的最高神祇或神话体系,又显得纷乱。

    于是混乱下,各区域神话的主神祇间难以融合和统一,比如天神众多,是具体的表现了。太昊说他是东夷的,伏羲说他是中原的,于是后世说伏羲与太昊是同一个人。那么西戎、北狄和南蛮的主神呢?

    上古神话的部分,仅指西周以前没有文字记载的内容,所涉及的书目较古代神话少一些。《山海经》《尚书》《淮南子》和《史记》等记载的上古传说较早,影响力大,是主要的著作。《神异经》《诗经》《楚辞》《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都对上古神话有描写,共同构成了基本的脉络。

    天庭体系由道教神话和儒教神话紧密结合构成,采用儒家治世的体系。现在一般都接受的是,姜子牙封神之后,天庭体系才确立,其内容属于上古神话向古代神话转变的过渡。之后,玉皇大帝是天庭的皇帝,四御是辅臣,五老是各部首领,各有传承。这个体系,显然是儒教或儒学治理人间的基本框架,但不是上古神话的内容。

    后世天庭的神祇多数为儒教神祇,采用道教传说生化而来,据说是姜子牙上古封神的结果。在此之前,天界还有其他天帝,如帝俊、东皇等,是上古神话体系的内容。上古神话体系可能至西周灭商为截止,后面为古代神话。

    神话中,玄奘西游取经后,儒教势力融入天庭系统为标志,逐渐形成“三教合一”的趋势。但至今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三教合一之后的神话体系。道家的神祇和儒家的神祇是如何融合的?天界是否仍然以儒道架构下的玉帝为尊,称佛称圣的释家是否势力足够庞大,足以与儒道的天庭架构相匹敌?儒圣和道圣在天庭中的地位如何?后世武圣、文圣两庙的先祖们地位如何?优秀的兄弟姐妹们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神话小说作品出来。

    小说神话毕竟缺乏公认的文化背景,能流传一时,只是过眼云烟。

    上古天帝,穿兽皮,抹岩料,戴羽毛

    五部古籍,对上古神话的起源和发展影响较大

    山海经

    《山海经》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所写,具体作者不明。记载了洪荒宇宙及部分三皇五帝成员,包含山海疆域、自然崇拜、异兽神祇,也包含了巫、妖、鬼、魔、僵尸等形象的记载,但缺乏时间的跨度描写,感觉更像是一副静态的山海图志。大量关于上古代神话传说和怪异生灵的记载,对后世神话演绎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神话故事记载的源头。

    如果你只把山海经当成志怪小说,那么其作者该不高兴了,里面包含了很多上古的文化信息,比如图腾文化。它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奇幻程度和史诗意味非常好。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图腾)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各(图腾)国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几位上古帝王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内容。中华九州的四方被东南西北海所包围,大概是四海八荒的由来。

    山海经没有描写详细三皇五帝的具体故事,没有情节的演绎。有关于三皇五帝的人物记载没有形成“三皇五帝”的上古神话脉络体系。后世神话对三皇五帝的发展多有变化,山海经并未形成上古神话体系的大部分内容。

    整个上古神话的三皇五帝的脉络是逐渐发展的,以山海经为起点,在漫长的千百年里面发展,成为我国古代的文化记忆,当然内容不是真实的史诗。

    山海经记载了常见的人物有夸父、女娲、后羿、蚩尤、伏羲(创造八卦)、刑天、黄帝、炎帝、祝融(火神)、共工(水神)、嫘(léi)祖(制衣养蚕)等。帝俊、黄帝、炎帝是三大家族神系,有说法太皞(太昊)家族也是源自山海经的第四大家族神系,由东到西,中原到蛮夷,海外到大荒。

    帝俊,华夏神话中最早的上古天帝,这一古帝名号只见于《山海经》(在《大荒》《海内》两经中多次提到)。1942年9月在长沙东郊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所写的帝夋几乎可以等于帝俊。

    后世神话衍化,帝俊家族衰落,太昊家族被伏羲女娲家族神话吸纳融合,黄帝和炎帝作为两位伟大的帝王获得“永流传”。

    这里发生了长期的激烈的斗争,上古世间的表现在神话中是神祇家族世系对于世间信仰力(信仰和供奉是神祇神力的来源)、玉石矿源(玉石灵宝提供灵力)的争夺。守护住信仰和玉石就守护了家族的基石。具体的斗争内容展开不在本文呈现。

    炎黄子孙

    《史记》和《山海经》关于上古神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但有诸多共同出现的人,女娲、黄帝、炎帝、蚩尤、神农、鲧、大禹、舜、姜子牙、周文王等都有近似的记载,大概是史记受到了山海经的影响。

    东汉皇甫谧(mì)写《帝王世纪》,第一次对黄帝以前帝王世系进行描写,把上古历史推到了“三皇时代”,排出了三皇时期的帝王世系,但与史记有所不同。唐代司马贞写《三皇本纪》,又对史记做了伏羲、女娲、神农炎帝等作为上古部落首领神话的增补。

    上古神话记载,三皇五帝之间的承续关系在神话传说中被描述为家族传承。后世帝王认为前世帝王是自己的直系直系或旁系祖先,自己受禅让或被公推为领袖,对后世上古神话演绎影响很大,整个上古神话被认为是家天下的神话演绎。当然不同的文献和传说中,三皇和五帝的记载差异很大,掌握其中脉络就了解了上古神话,本文后续或另外会撰写的。根据古代传说和神话,这些古代帝王往往在其位期间做出了伟大的事业和贡献,被尊崇为神灵,象征着祖先的威望和智慧。

    在史记和山海经等书籍记载中,一些上古时代的帝王被尊奉为山海异兽或半神半人的存在,他们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被认为是神的后代或神选择的执政者,有了合法性。

    自《史记》开始,黄帝成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公认始祖之一,“我们是黄帝的子孙”这个共识,将中华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又有更早之前,《国语·周语下》记载“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sì)’、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祚(zuò)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lǚ),以养物丰民人也……皆黄、炎之后也。”可见,炎黄被史记认为是中华的人文始祖,对应的时期正好是男权氏族部落社会的初期。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传说他双目失明,故称“盲左”,与孔子的关系很好。他的作品《左氏春秋》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面貌,也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影响力非凡。《史记》影响力,大家更是知晓的,所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部著作促成了炎黄文化的确立。

    上古神话“家天下”传承,炎黄二帝的巨大影响力更得以稳固。炎黄大概是神话中,男权替代女权的最早的男性帝王,后世帝王遵其为始祖。于是,后世的朝代传承都具有了合法性,都是炎黄的“直系”子孙。文化上,我们的祖宗源头是共同的,承认炎黄子孙并不否认巢王、燧皇、伏羲、女娲、盘古同样是祖先的地位。无论是实际考古,还是文献记载的溯源,大概到春秋截止。更早有文字记录的商末或西周时期,更没有体系地记载上古的事情。说白了,即使有记载,也是后世记载数千年前的故事,不作数。

    于是,基于炎黄二帝的影响力更大,“黄帝子孙”作为华夏民族的自称,永世流传。这是作为文化的认同。

    最后,您有没有发现?上古神话的内容都是后世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