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上古神话如何由来,如何发展? » 第5章 应龙涅槃重生,后世创造光辉形象

第5章 应龙涅槃重生,后世创造光辉形象

    应龙涅槃重生,后世创造光辉形象

    元始应龙在开天辟地神话中消耗了大量的法力,陷入了沉睡,她后来又怎么成为天庭最高守护神的呢?应龙不得已经历了一次涅槃的过程。在涅槃中,元始应龙会暂时放下天体化身和世界事务,沉浸在深层的冥想和修炼中,让他的法力重新充盈,并且修复了部分自身的损耗。

    为了保护世界的和平,帝俊、伏羲和先天五母,连同西王母、东皇太一、燧皇、巢王、雷神等众多神灵担当起护法的角色,与强大的魔神进行对抗。

    终于,涅槃使他获得焕然一新的力量,凭借新生的力量,应龙多次加入了神祇和人族正方统一的战斗中。

    应龙涅槃重生后,来到东海之滨。扶桑树是一棵能生长到此处天空的巨大神树,神树上有三足金乌的十个分身。每天早晨,三足金乌飞到扶桑树上,从这里升起,带来新的一天的阳光和光明。三足金乌的能量与太阳的光辉紧密相连,神能巨大。应龙与三足金乌形成了合力,双方形成了强大的组合,当然三足金乌扮演了应龙的小弟角色。

    应龙借助她的双翅协助三足金乌分身,共同对抗魔神的肆虐。他们合力斩杀了众多魔神、妖异,对自然神祇一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以新的形态和身份出现,继续引导众生,维护宇宙的平衡和秩序。

    昆仑论道时,她说,“我涅槃不只是形式,而是思想。”

    当时,我并没有明白。后来我明白了,这句话说跟生命之光的悉达多那段话意思相近。

    “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

    去经历罪孽,追逐肉体和财富,

    去贪慕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

    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

    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

    而是接受这个世界,

    爱它,属于它。”

    有人说,谁真正理解了悉达多,谁就理解了人生。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涅槃重生”。这样的人,不多。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随波逐流,某日悟道。“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务(必)取真经”,我们摆脱束缚和羁绊,包括内心灵魂的和道德的。我们需要形成自己的实用的一套人生哲学体系。

    神龙分类,传说有真龙、杂龙和五行神龙

    后世神话有传说,真龙有火龙、雨龙、云龙、蟠(pán)龙等多种。

    火龙

    能喷火的神龙,同时是邪恶与正义兼具的代表。

    相传太阳神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也就是火龙。

    火龙管惩罚世间恶人,有人罪恶滔天,火龙便会降下天火焚尽世间罪恶。

    中国物种名录中有中国火龙即蝾螈,又称火蜥蜴,为侏罗纪中期演化的两栖动物中蝾螈科的一种。

    雨龙

    也称水龙,行雨之龙,四海龙王皆为雨龙。体长千里,头有鹿角,背覆凤毛,行云雨,能化为雨水,有救灾辟水的能力。一般认为二十四位主水龙都拥有定海珠。

    后世中,雨龙被认为是一种掌管雨水和水域的神秘生物,具有掌控水和降雨的能力。

    旱季期间,它会升起至天空中,用它的力量扰动天气,带来大量的降雨。

    云龙

    是云和龙的综合。有学者说,龙的形象是出自于云朵的幻象,形状像是腾飞的龙,因此龙可以在天上飞翔。

    也有说法,云龙就是雨龙。“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

    后世神话演化中,以“云龙”比喻君臣之间的风云际会。

    蟠龙

    蟠龙为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以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

    白龙马在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后,被升为“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又称八部天龙马)”。后在化龙池得复原身,化为真龙,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此时的白龙马即是蟠龙,在天界的地位已较高。

    五行神龙

    神龙也区分五色,分别是黄色、青色、赤色、黑色和白色,代表五行。

    黄龙代表着五行中央大帝,是最高神龙,是尊贵和权力;

    青龙代表着春季东方木属性,是成长和生命的力量;

    赤龙代表着夏季南方火属性,是幸运和吉祥的好运;

    黑龙代表着冬季北方水属性,是邪恶和凶险的象征;

    白龙代表着秋季西方金属性,是纯洁和神圣的存在。

    龙族性淫,杂龙和各类后代不胜其数

    神龙拥有各物种的神格和形状,它又生出麒麟、凤凰、建马、鸾鸟等一切飞禽走兽,成为不同的上古神兽,又和不同的物种生出了不同的物种。

    龙性淫乱,为杂交生出各种后代,可谓淫而无所不交,上文提到它连癞蛤蟆也没有放过。所以就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的说法,当然事实上远不只有这“九子”。古人经营用九代表多的意思,比如九天、九阳、九阴等。九子是很多的儿子,并非只是九个儿子。

    按照龙生九子的说法解释。老大囚牛;老二睚眦(yázì);老三嘲风老四蒲牢(púláo);老五狻猊(suānní);老六霸下,又名赑屃(bìxì);老七狴犴(bìàn);老八负屃(fùxì);老九螭吻(chīwěn)。

    大儿囚牛,为鳞虫(蛇)之长,有牛的身形,还有龙身、麒麟之貌。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据说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睚毗(yázì),像长有龙角的豺狼,平身爱杀,一般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睚眦必报是它的性格。也用在仪仗上,虎虎生威。

    三儿嘲风,一双翅膀,一声怒吼,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它善于瞭望,多安在殿角上,宫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形象。

    四儿蒲牢(púláo),形状像龙但比龙小,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它原来居住在海边,害怕庞然大物的鲸,被吓得大声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铜钟格外响亮。这条龙,好欺负。

    五儿狻猊(suānní)形似狮子,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喜欢人间烟火,跟一个和尚的性格形象相似。据说,它是随佛教传入中国的,被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视为佛门护法。他可以修炼成为神兽佛陀。

    六儿霸下又名赑屃(bìxì),样子似龟,一直拖着碑的那个小家伙。据说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为功德碑。

    七儿是狴犴(bìàn)又名宪章,样子像虎。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喜欢司法诉讼。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维护肃然之气。

    八儿是负屃(fùxì),身似龙,喜爱文学,雅好斯文,也是才子。它盘绕在石碑头顶,是士子学生的代表,石碑两边的文龙是其遗像。

    么(yao)子是螭吻(chīwěn)又名鸱尾(chīwěi),是鱼形的龙。也有说,外形似鸱鸟的尾巴,是鸟形的龙,因为鸱尾早期是鱼尾巴的造型。后世,形成了半龙半鱼半鸟的样子。它是雨神座下辅神,能够灭火消灾。

    龙性淫,人是龙的传人,人也性淫。文学之理。

    山海经及后世文献对它们的故事描写并不多,但还记载了其他种类的杂龙,比如蜃龙、鼍龙等,各有形象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