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醉在汝海云深处 » 第八十四卷 调动

第八十四卷 调动

    六月中旬的时候,课程已经讲完,开始转入期末复习阶段。

    华云先是逐章复习一遍,再按知识体系进行综合复习。考前几天再进行重难点讲解,可以说,华云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考试是由镇教办统一组织的。全镇各学校都要派人外出监考。华云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安排外出到云深监考,从没有留在学校组织考试过。

    一天考试结束,第二天就是评卷。全镇教师都集中起来,到云深中心小学或者镇教育办,进行评卷。

    华云从不知道,考试和评卷也是有“讲究”的。

    考试之前要给学生安排座位。一线的教师,研究考试,有些教师,还是有功夫的。知道每次考试教办排座位的规律,上报学生名单的时候,予做设计,使学习程度好的和差的搭配着坐,在考试的时候,方便优等生给予学习后进生一定的“支持”。有经验的教师,还会面授一些“支持”和“求助”的方法,让监考老师防不胜防。

    评卷也是有猫腻的。有的教师会教给学生在试卷上作标记的方法。有位李老师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每行都错一格去写。结果自己能找到自己学生的试卷,别的教师也会发现这个特征。

    有的老师,让学生答题时的第N个字,都抹成墨疙瘩,或者签掉,或者某个字母写的异样一些。

    这些老师看到是自己学生的卷子,评分的尺度就放宽一些,对不是自己学生的试卷,尺度就卡的严一些,就是这一“宽”一“严”,平均分就拉开了差距。

    这种做法,既是对学生的误导,也有违教师的公平。你辛辛苦苦一年,不如别人临考的一个或者几个“小动作”。

    每次考试,都是镇教育办与一些教师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对于考试要作一些“安排”,渐渐在教师中,也自己不成了什么秘密。只是谁的成功,谁的不成功的问题。

    对于学校来说,很多领导是知情的。因为考试,不仅评的是教师,还有学校,甚至影响校长的进退。有内涵的领导,往往对教师们的这种安排“视而不见,乐观其成。”

    所以,考试的时候留校,就是一个好的差事。一不用辛苦外出监考,二可以促使自己的“安排”成功。甚至,借着给监考教师送茶、送水的机会,都可以有所“作为”……

    但是,能留在学校组织考试,可不是每个教师想留就能留的,这里也是有“功夫”的。

    考试已经变味,不再是简单的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而是成了对教师对学校一年教学情况的“秋后算账”。

    就拿火庙学校小学部分来说,如果你在镇里排名在十名以后,你就得到偏僻的小学去“支教”。所谓支教,就是一种惩罚,让你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一考定输赢”成了教育的噩梦。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懒政的方法,给一线教师、校长,形成了误导,更毁了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地植入了作弊的种子!

    腐败起源于懒政,懒政导致于公平公正的破防,没有了公平公正,谁还去努力工作?谁还日日夜夜去打拼?!

    教育滋生着腐败,腐败又引导着教育。如此的循环,教育那里还有“圣土”?!

    破防这个魔咒,就要去除唯分数论的影响。可如何去除?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绩很快下发到了学校,华云所教的四年级数学排名十一名。

    按照学校制度规定,华云是应该去支教的。华云明白,大家也明白。

    会怎么处理呢?大家拭目以待。

    晚饭后,布校长到华云办公室谈心。

    两人扯了会闲话,转到了正题。

    “老弟,我想和你商量商量你的事。你脑袋管用,看有没有什么方法留下来?”布校长非常家常地和华云商量。

    “我没有什么办法。我走就是。”华云知道布留不下自己。

    “近一点的学校,就芳村小学和杨村小学。我和他们联系联系。”布云东说着,就开始打电话。

    华云知道自己去不了,但也没有阻拦。既然布云东想打,就让他打去。自己心里确定离开火庙是肯定了。可是自己去那里呢?自己教了一辈子初中,教小学已被检验不适应。初中就这三所学校,镇中自己进去如虎归山关索铁定是不让自己去的,现在只有去古梁初中也就是二中,那里毕竟是自己奋斗过的地方,并且现在的校长也是自己原来的下属和亲戚。

    主意打定,华云出了办公室,往二中打电话。

    “哎呀,老师。我这里今年还要出去几个人呢,我正在为难呢。”二中校长的电话。

    对方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但已经清楚了答案。算了,何必要逼着人家直接说出答案啊。

    华云挂了电话。

    思考了几秒钟,心里打定了主意。虽然不是自己的理想,也就只有这样了。事实上,自己还有多少选择呢?

    “老弟好,你咋舍得给我打电话了?”华云挂通电话,对方的语音传了过来。

    “孟哥,你那里缺人不缺?”

    “缺人啊?谁想来?”

    “我想去。”

    “笑话,你会来我这?”

    “真的。”

    “怎么回事?”孟校长一直感觉华云在和他开玩笑。

    华云简单的把情况说了说。

    “既然这样,你来吧。”

    “那手续就麻烦你老哥办了。我就不和他们说了。”

    “好。”这边华云挂断电话,回到住室。布云东也打完了电话,说芳村、杨村都要出人,进不去。

    “我再问问别的学校。”布云东说。

    “不用打了,我决定去注人城。”华云阻止了布云东,说。

    “什么?你去注人城?”布云东不敢相信。那是云深镇最偏远的地方。

    “是的。我和孟校长联系好了。”

    ……

    “既然这样,我让总务江老师给你发三百元,是我的一点心意。”

    华云没有拒绝,也没有表示接受,就开始整理东西。

    三天后的上午八点。

    华云开着奇瑞风云2到了注人城小学。注人城是云深镇与霍阳镇交界处的一所村子,属云深镇管辖,是云深镇最偏远的一所学校。单班小学,外加两班幼儿园。

    “来来,来,把老师的行李都搬到这个大屋子。”

    几个六年级个头大的学生过来,将从车上卸下来的物品都搬到大屋子(一个教室,改做电教室和住室、伙房。)

    “老师,你来了。”边厢走过来一位中年教师,华云曾经的初中学生,现在的李老师。

    李老师的家在古镇的西侧,几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家境比较困难。

    “这里比较困难,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这屋里有面,有油,都是村里给的。你们缺什么了,我再去买。李老师在这里住,你住不住?住了,再给你弄张床。”孟校长说。

    “不着急,我暂时不在这里住。”

    放好行李,两个人一起来到了校长办公室。这也是一座教室。

    学校里的住室只有两个楼梯间,都放着废桌废凳子。原来这里没有外地教师,都是本地的,在家吃住。

    “你的课,就教三四年级数学吧?”

    “好。”

    “咱学校六个教学班,八位教师,课都比较重。”

    “没啥,咱就是干这个的。”华云说。

    孟校长拉住华云的手,说:“咱凑到一起了,也是缘分,有啥困难,尽管和我说。还有,你打算在这里上班不上班?”

    由于注人城学校位置太偏远,一般分配到那里的人,都不去上班,留下一个代课教师的工资,由学校再去找人代课。

    本来华云打算上班一段时间,再择机和孟校长谈这个问题。见孟校长直接这样问,就直接回答了。

    “我也不想上班,正要和你商量这个事呢。”

    “咱弟兄们的事,好说。你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我找个人来带课。”

    两个人商量好,华云先上着课,孟校长开始寻找合适的人来带课。对于孟校长来说,也是无奈,与其让调来的教师三心二意时刻想着调离,还不如在村里就近找个合适的人来带课,虽然程度不高,但小学的课还是能教的,毕竟这些来带课的人好领不说,工作也比较努力。

    过了一段时间,人找好了。

    华云交待了工作,就回了云深打印部。准备开拓一下打印业务,“堤外损失堤外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