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中兴传 » 第十四章 艺术家之友

第十四章 艺术家之友

    于是林灵素对赵佶说:“官家,你是人间的皇帝,又是道家仙人下凡,众望所归,你应当称作教主道君皇帝。”

    赵佶欣然接受了这一封号,在林灵素的建议下,赵佶下诏全国各地都必须建设“神宵万寿宫”,并在皇上生日的时候举行盛大的仪式,而神宵宫的道长,甚至享有地方官的品级。

    道教有神仙,佛教也有神仙,怎么让佛教的神仙体系纳入道教呢?林灵素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他让赵佶下了一道指令,改佛号为大觉金仙。

    这么一来,佛教的神仙也归入了道教的管辖范围,例如我们在《西游记》里看到,孙悟空在天庭闹事,玉皇大帝直接召来了如来佛祖,说明佛教再高级别的神仙,也听玉帝号令。

    在建设政教合一的体制之余,林灵素还编纂了大量道经,制定了很多的法定仪式,比如现在民间还流行的开光、法会,都是林大师的心血。

    林灵素的得宠,自然让蔡京嫉妒,之前蔡京被道士郭天信搞过,他生怕林灵素是第二个郭天信。

    实际上,林灵素也确实看不惯蔡京等人弄权,发扬道教虽然也耗费了一些国家财力,但还不致于祸国殃民,哪个朝代又不拿宗教当做统治基础呢?古今中外都一样。

    但蔡京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却很可能搞垮国家,于是林灵素也时常对赵佶旁敲侧击,要提防蔡京。

    有一次,林灵素去太清楼陪赵佶吃饭,瞥见了“元祐奸党碑”,马上弯腰就拜,赵佶纳闷,问道:“仙师这是干什么?”

    林灵素答道:“这上面的名单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啊。”

    赵佶无言以对,他当初搞这个事,也是蔡京怂恿,没想搞这么大,只是想树立典型,让大臣们不要执着于党争,专注在政务上。

    林灵素还即兴做了一首诗:“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赵佶把这首诗拿给蔡京看,蔡京大惊失色,心想好你个林灵素,我把你引荐给皇上,你竟然背地里阴我。于是高官蔡京就和高道林大师结了冤。

    蔡京几次找机会想除掉林灵素,但是与林大师斗法,他的道行还浅了一点,都没有得逞,但林灵素已经厌倦了这种尔虞我诈的生活,他时常在夜里对着王文卿修道的方向感慨道:“老王啊,还是你看得通透啊。”

    这一年,逢京师遇洪水袭击,赵佶请林灵素止水,林灵素婉拒道:“此水非我能止,请太子出马祈求上天,水自然能退。”

    太子赵桓于是登上了城墙,点香祈福,水果然退了,百姓都说赵桓有福气。

    蔡京却等到了这个好机会,纠结一帮同伙攻击林灵素,说他抗旨不遵,还消耗太子的福气,加上之前他还妄自议论要求宋国迁都,这都是大逆不道。

    林灵素听到了这些非议,哈哈一笑,随即上奏赵佶请辞。

    赵佶信道以来,受到了朝廷内外的诸多压力,尤其是大家都说他迷信林灵素,其实他何尝不知道,没有林灵素,也会有马灵素、蔡灵素,但他现在需要一个替罪羊。

    于是赵佶批准了林灵素的辞职报告,林灵素潇洒的走出了京城,什么都没带,正如他轻轻的来。

    赵佶前后赐给林灵素各类物资三百担,林灵素都分门别类留在了宫中。

    宣和元年(1119年)十一月乙卯,赵佶在京城南郊祭拜昊天大帝,大赦天下,送林灵素归山。

    林灵素走了,道君皇帝赵佶继续推广道教,但是很可惜,外国的蛮夷不认赵佶这个下凡的神仙,不然也不会来侵略长生大帝。

    除了在宗教上的追求,赵佶在艺术上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在登基之前,赵佶的最大爱好就是鉴赏书画、写诗作词,结交了一大批艺术家,比如米芾(音福)和王诜(音身)。

    米芾,字元章,湖北襄阳人,书画家、金石收藏家、鉴赏家,因为狂放不羁,又被人称作“米癫”。

    米芾是个天才,六七岁就学写颜体,十岁能刻碑文,不过他过于清高,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他不屑于参加科举。

    万万没想到,不想参加科举的人,还是出道了,出道的原因不是拼爹,而是拼妈。

    米芾他妈,是宋神宗的第一个奶妈,这么算来,米芾和赵顼就是同饮一口奶的奶兄弟。于是赵顼登基后,直接给了米芾一个官位,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检查一些文献的错别字。

    这是个清闲的工作,也符合米芾的性格,不用老和人打交道。所以米芾一出道,就一直干这种低阶小官,不是他没有后台,实在是他不懂为官之道。

    赵佶还是个王爷的时候,就喜欢和米芾混在一起,因为米芾不但自己书画造诣高,还有很多收藏,赵佶从中吸取了很多文化的养分。

    王诜是赵佶的姑父,他娶了宋英宗的女儿,也就是宋神宗的姐姐,赵佶的二姑。同时王诜也是著名的书画家,结交了一批文人墨客,比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等。

    因为王诜是驸马爷,所以和他在一起舞文弄墨的都是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而赵佶作为他的侄子,也就有机会和北宋最顶级的文化圈近距离接触。

    可以这么说,没有王诜,就没有赵佶后来的艺术成就,是王诜带他走进了艺术的最高殿堂,米芾也是通过王诜结识了赵佶。

    因为赵佶自身的艺术造诣很高,所以他对于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要求也很高。

    赵佶登基后没多久,蔡京在他授意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国各地按太学的三舍法建立学堂,三舍法将一个学校的学生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层层考试选拔,不仅仅针对文字这一学科,还扩展到了算学、医学、书法、画画等,统归国子监管理。

    国子监相当于教育部,三舍法这一举措普及到各门学科,让那些诗词歌赋不怎么好的学生,也有了升迁的途径。

    在这所有学科里,赵佶对于绘画是最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