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中兴传 » 第一零一章 重点打击老干部

第一零一章 重点打击老干部

    万俟卨姓万俟,祖上是鲜卑人,还是北魏十大贵族,五胡乱华的时候迁入中原,他本人已经汉化,出生于开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

    因为在京城附近出生,所以万俟卨的仕途多了个选择,就是当太学生,但他不像陈东那么愤青。

    金兵南侵的时候,匪寇四起,万俟卨到湖南避乱,主持湖南军务的程昌寓让他负责沅州(今湖南芷江)防务,他成功的抵挡住了大盗曹成,因此升为了湖北转运判官、提点湖北刑狱,和岳飞有了交集。

    之后他就攀上了秦桧,一步步做到了参知政事。

    但是人都会膨胀,万俟卨以为自己在处理岳飞这件事上有很大的功劳,深得皇帝欢心,秦桧也得靠边站。

    后来万俟卨以大金报谢使的身份出使金国回来,秦桧要他以金国人的口气在赵构面前夸赞自己两句,他竟然不干,这让秦桧十分恼火。

    又有一次,秦桧退朝后代替赵构批阅圣旨,同时暗中提拔自己的亲信,按照流程,这个圣旨要先给万俟卨看过再往下发,因为万俟卨虽然是副宰相,但发布政令他也是要通过的。

    当下属把秦桧批好的圣旨送到万俟卨跟前时,万俟卨竟然不屑的把圣旨推到一边,还说:“没看过这么安排圣旨的。”

    秦桧当即大怒,什么时候我做事还要你来教了?两人从此形同陌路,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不久之后,秦桧就指使台谏官弹劾万俟卨,并且往死里整,让万俟卨连官都当不了,只能居住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和沅州(今湖南芷江),相当于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

    秦桧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战友”万俟卨,在参知政事这个岗位上担任秦桧的副手,也只干了一年半。

    秦桧能如此频繁的更换宰相级别的执政官,就靠他一党专政的第三条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控制台谏部门。

    大才子秦桧,最了解宣传的重要性,任何时候他都要控制舆论,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假的可以说成真的,比如他在炮制岳飞冤案的时候,就能发明出“莫须有”这样专业的名词。

    因为了解舆论的重要性,所以台谏部门都是直接受秦桧指挥,成为他手里攻击政敌的一把利器。

    在控制当政官员的同时,秦桧还念念不忘那些已经下台的老同志。

    秦桧从金国回来第一次上台,要感谢吕颐浩,但他第一次下台,也拜吕颐浩所赐,所以他对吕颐浩恨之入骨。

    公元1147年,两浙路台州出了一桩稀里糊涂的民事案件:一个名叫吕摭(音直)的官二代,突然被人举报,说他大逆不道,竟然与庶母,也就是父亲的小妾私通乱伦。

    这可了不得,在古代这是伦理大案,儿子私通父妾,称为“内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严重程度堪比谋反。

    犯这个罪的人,虽然不用浸猪笼,但也免不了牢狱之苦,甚至可能判死刑。衙门接到举报后,马上批捕,将吕摭披枷带锁,关进大牢。

    台州知州曾惇亲自提审吕摭,要他坦白从宽,可吕摭坚决不认,他说:“大人啊,你们搞错了,我父亲的小妾都快五十岁了,我怎么可能和她私通呢?我是冤枉的。”

    可曾惇不信,每天都把吕摭揪出来审问,而且每次都动刑,把吕摭打得皮开肉绽,痛不欲生。

    曾惇审了几天,发现吕摭是个硬骨头,于是他就威逼利诱道:“吕摭,你只要承认这件事,签字画押,我保你平安回家,而且还可以来衙门里领一份差事。”

    吕摭一听,有这样的好事,也许是曾惇为了破案率做出的妥协,于是他就头脑一热,真的签字画押了。

    没成想曾惇翻脸不认人,不但没有放了吕摭,还把吕摭摁进囚车,连同罪状一起递解两浙转运司提刑司。

    两浙提刑司建议判处吕摭死刑,火速把吕摭往临安府递解,交给秦桧来处理。

    秦桧看到吕摭的名字,嘴角露出一丝奸笑,这个吕摭,正是吕颐浩的儿子,而这个案子,也是他交代曾惇办的。

    吕颐浩1139年已经死了,秦桧想整吕颐浩,总不能把他挖出来鞭尸,于是就让曾惇找一找吕颐浩家里人的晦气。

    秦太师吩咐的事,曾惇当然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于是就一手策划了这个案子。

    秦桧马上同意了吕摭的死刑判决,但死刑犯都要皇帝亲笔打勾才能处决,秦桧把卷宗呈上去,在赵构面前添油加醋,说这个吕摭多么可恶,竟然干出这样畜生不如的事。

    赵构只问了一句:“这个吕摭,是吕颐浩的儿子吧?”

    秦桧愣了,他心想这是谁透露的消息,但他也只能点头称是。

    赵构为什么知道吕摭的来历呢?因为吕颐浩可是为南宋的建立和稳定做出过大功劳的人,他死后,被封为太师、秦国公,跟秦桧也算平级,赵构怎么会不知道他家里有哪些人呢?

    既然吕颐浩做出过大贡献,那么他的后人犯了点伦理错误,总得酌情减免些刑罚,赵构对秦桧说:“你也有儿子,如果你的儿子犯了错,朕也会网开一面的。”

    赵构的言下之意是,你秦太师不要逼人太甚,想想自己退位后的生活。

    最后,吕摭保住了一条小命,被剥夺了功名,发配梧州(今广西梧州)编管。

    张浚和赵鼎这两个帮助秦桧第二次当上宰相的大佬,也是秦桧重点打击的对象。

    赵鼎下台后,秦桧还不放心,因为赵鼎和他一样是主和派,他怕赵鼎东山再起,于是一再唆使台谏官攻击赵鼎。

    赵鼎最后被一贬再贬,流放到了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崖州)。

    宋朝开国法律规定要厚待读书人,不能妄杀,发配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算是宋国对读书人最严厉的惩罚了。

    在海南岛的三年时间里,赵鼎几乎与世隔绝,没有哪个门生故吏敢来看望他,只有广西经略使张宗元时不时托人带些米酒过海,供他借酒浇愁。

    秦桧得知后,要求吉阳军政府每月向他报告赵鼎的生活状况,他要知道赵鼎是死是活。

    赵鼎知道秦桧这是逼他去死,于是就遂了秦太师的心愿,绝食而死。

    临死前,赵鼎写信给儿子说:“秦桧一心想我死,我死了,你们就不用担惊受怕了,要不然,全家都要遭殃。”

    这一年,正是秦桧陷害吕颐浩儿子吕摭的时候。

    张浚的下场好一些,他军旅出身,心理素质够硬。

    1139年天眷和议达成以后,赵构大赦天下,本来已经被贬到永州居住的张浚官复原职,但他主战之心不死,很快又被秦桧排挤出朝廷,去福州当地方官了。

    1141年绍兴和议以后,张浚被退休,朝廷给他的待遇是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和万寿观使,妥妥的国级待遇。

    虽然退休了,张浚还管不住自己的嘴,他在1146年再次上书要备战抗金。

    秦桧大怒,直接剥夺了张浚的所有待遇,只保留了宫观使的俸禄,又把他发配永州居住,让党羽严密看守。

    要是换做赵鼎,他就会想东想西,但张浚在永州过的好好的,只是秦桧一天不死,张浚就没有出头之日,他得好好活下去。

    秦桧排除异己做了不少坏事,为了控制舆论,他还大兴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