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中兴传 » 第一零三章 双面间谍逝北国

第一零三章 双面间谍逝北国

    宋金和议,王伦的功劳不小,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最先达成了双方的协议条件,本来和议之后,他应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可金国扣着王伦不放,其余使者都纷纷回国安享荣华,唯独王伦被金国留下来,要委以重任。

    宋金和议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要把对方的官员都遣送回国,按理说,秦太师应该向金国索要王伦。

    可秦桧不知道是忘了王伦的存在,还是觉得王伦功高震主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总之他没有向金国表达王伦回朝的意愿。

    金国朝廷几次三番做王伦的工作,要他为金国效力,可王伦就是坚守气节,不愿屈服。

    金熙宗完颜亶(合剌)还亲自劝说王伦:“你回去有什么好呢?秦桧嫉妒你的能力,必定容不下你,留在金国,朕保你荣华富贵。”

    王伦却说:“我是奉朝廷使命而来,并不是归降了金国。陛下的好意我心领了,还请放我回国吧。”

    完颜亶(合剌)生气的甩手而去,到了1144年,他不甘心,又下旨让王伦担任平滦三路都转运使的高官,这相当于封疆大吏,可王伦又拒绝了。

    终于,金国人失去了耐心,要处死王伦,收到死讯,王伦不慌不忙,沐浴更衣,穿戴好自己的宋国官服,然后朝南跪拜,痛哭流涕:

    “先臣文正公因为正直而辅佐两朝,天下皆知他的为人。臣今天被扣于此,金人想用高官厚禄使臣归附进而侮辱朝廷,臣宁愿一死也不辜负使命!”

    说完,王伦慷慨就义,享年六十一岁。

    王伦是名相王旦的后代,他虽然没有王旦的文才,四十多岁还在打流,却凭着一腔热血开创了宋金和平的局面,他无愧于王家的名声,伟大的外交家王伦同志永垂不朽!

    在金国还有很多为宋国开展地下工作的高官,比如宇文虚中。

    宋金和议最终达成后,执掌金朝军政大权的完颜宗弼(兀术)为断绝在北方当官的宋人南返的念头,便向南宋索要这些人的家属。

    宇文虚中得知后,赶紧写信给秦桧,请求他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家属送到北方来。

    可秦桧为了讨好金国,才不管宇文虚中曾经为南宋做过多少贡献,他亲自督办,把宇文虚中全家都抓了起来送到了金国,断绝了宇文虚中告老还乡的念头。

    可宇文虚中并未放弃,几年后他与高士谈密谋,要联络北方抗金义军劫持完颜亶(合剌),逼迫金国把赵桓放回南宋,而他们也可以趁机回国。

    这个高士谈,是个文弱诗人,在金国当翰林直学士,没什么政治斗争经验,而宇文虚中久在金国,也不清楚南宋现在的政治局面。

    在行动之前,宇文虚中联络南宋朝廷,让南宋方面出兵协助,方便他们的劫持活动。

    且不说金国的抗金力量能不能打败正规金军,单是让赵构去迎回赵桓从而得罪金国,就说明宇文虚中脑子进了水。

    秦桧收到宇文虚中要造反的消息,直接一转手就给了金国朝廷,完颜亶(合剌)气得浑身发抖。

    宇文虚中此时已经是金国的翰林学士承旨,加特进,还兼任礼部尚书,这是什么级别呢?

    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学士的首长,相当于宰相,特进相当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这么一算,宇文虚中和秦桧是平级。

    秦桧以金国奸细担任宋国宰相,宇文虚中以宋国间谍担任金国宰相,这才是真正的和平,可宇文虚中非要回归不认可他的南宋,这就是破坏和平了。

    如果宇文虚中不通知南宋出兵协助,以他在金国的威望和势力,以及能够经常陪伴完颜亶(合剌)的方便,说不定这次劫持还真的能成功。

    宇文虚中准备在完颜亶(合剌)祭祀的时候动手,祭祀的步骤都是他一手策划,这时候金军护卫防备最松懈,而他本人也已经是北方义军的总指挥,一呼百应。

    想到这里,完颜亶(合剌)就不寒而栗,他心想我这么信任你,你竟然想杀我,“来人,给我把宇文虚中全家都抓起来!”

    1146年六月,完颜亶(合剌)将宇文虚中全家老幼一百多人反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内,然后在周围燃起熊熊大火,把他们活活烧死。

    一瞬间,哀嚎声不绝于耳,烟尘滚滚,明亮的天空变得一片灰暗。

    宋朝最伟大的间谍,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宇文虚中先生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七岁。

    宇文虚中被灭门的消息传到南宋,因为秦桧的关系,朝廷并未对宇文虚中做出相应的认可,甚至传播言论说他是个变节的小人,此后很多年,他的潜伏事迹都不为人知。

    很多人因为秦桧而死,秦桧也一直在忙着整人,他好像忘了自己作为宰相的职责,但是有一点他没忘,那就是关心教育事业。

    每年太学的开学典礼,秦太师大概率是会到场的,他会当着太学生的面发表一通热情洋溢的讲话,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太学是除了科举之外,最大的一个人才集散地,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以后都将步入仕途。

    秦太师最早考中进士的时候,就是在太学里面当差,这里有他很多美好的回忆。

    当然,秦桧如此关心教育事业,除了有一份情怀,也有笼络人心的打算,毕竟这里很多学生以后都会在官场上发光发热,要是能够为他所用,他就不必四处网罗帮手了。

    另外,发展太学教育也是赵构的心愿,赵构还亲自和吴皇后一起给太学书写了课本,包括《周易》《尚书》《春秋》《论语》《孟子》和《诗经》七部。

    赵构在书写这些经书时,非常认真,每天都要写到手腕发酸,感到笔力不济的时候,就让吴皇后接着续写。

    为了防止出现误传或遗失,赵构还令人将他和吴皇后书写的经书铭刻在巨石之上,被称为《南宋太学石经》。

    能和皇帝同气连枝,秦桧自然乐此不疲。

    另外,秦桧对发展经济也有一定的手段。

    作为人人贬低的奸臣,秦太师的手段当然不止用在整人上。

    有一年京城闹钱荒,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越来越少,百姓人人自危。

    中国人有存钱的习惯,但也不至于囤铜钱,临安知府反映情况说,现在许多商品滞销,还出现了以货易货的苗头,但是双方往往谈不拢,经常谈着谈着就吵起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南宋的钱币铸造量大大低于北宋,市面上流通的铜钱少了。

    而北方的金国也缺铜钱,很多奸商还把南宋的铜钱走私到北方去,尽管南宋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市面上的铜钱还是越来越少,大家都不愿花钱,宁愿让铜钱留在家里生锈。

    秦桧了解了情况之后,眼珠子一转就心生一计,他吩咐下人请一名剃头匠到他府上为他剃头。

    剃过头之后,剃头匠准备下去找管家领钱,没想到秦桧叫住了他。

    只见秦桧让下人捧出了一大盘铜钱给剃头匠,剃头匠受宠若惊道:“秦太师,这太多了,用不了这么多钱。”

    秦桧一摆手道:“诶,我告诉你,现在这钱不经用了,你拿了这些钱赶紧花掉,官家已经下旨了,准备废掉这些铜钱另外铸造新钱。”

    剃头匠拿着铜钱出门以后,赶紧回家把消息告诉了家人,并吩咐他们要把家里藏着的铜钱花掉。

    同时,秦桧找来了铸造钱币的官员,说皇上刚刚下旨,要废除旧钱,让他重新设计一版铜钱的款式,要快,明天就要看到样板。

    那个官员急匆匆的下去办事,却也把这个消息漏了出去。

    于是,官方和民间都这么传,很快,消息就传开了,宰相大人说铜钱就要废了,那肯定是要废了,于是京城市面上多了很多铜钱,钱荒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

    而所谓铜钱废除的消息,当然都是秦桧杜撰出来的。

    秦桧在位期间,南宋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这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赵构也出了很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