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以重生竞魁位 » 0006:舅舅是个好老师

0006:舅舅是个好老师

    几个村上的电工都沟通好后就准备前往龙江农场了。新中国轰轰烈烈的北大荒粮仓,文佳这里也算上一块,不过是在三省交界地带,这个时候沙化还没那么严重,冬天还是大雪纷飞,甸子上的野兔还是能轻易的打到,只要你能申请到猎枪,一家人吃肉是没问题的。交了公还能剩下,完全靠工分的人只能到过年的时候队上才会分到肉,平时真是很难吃到。文佳回来最大的理想就是陪在妈妈身边,一定不远离,小的理想有很多,其中最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吃上肉,要活的有质量。

    现在是七六年了,离改革开放也没几年了,她不用操心高考,也不用操心包产到户,这些大的时代潮从来不是小人物能推动的。要改革了,农村上很多的管控会越来越松,只要稍有一些想法赚点生活费还是容易的,小文佳还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妈妈,有一个只要给主意执行力颇强的爸爸,条件都具备了。

    在爸爸去龙江的第二天,文佳的计划就开始了。最开始的产品就是家里的席子,在该烫的烫,该煮的煮了之后,重点的编文佳力争全程参与。第一个就是席子必须得有图案,这个图案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妈妈知道,这个席子可以这样编,以后可以用到很多地方。文佳从那个农书里找到剪纸的部分,拿着一个图照着画,看着象无心,但只是要有一大体的图,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东西。看到了国旗,文佳就画了一个五角星让妈妈编在席子的边上,至于要怎么实现,那就是妈妈的事了。看到灯笼,那就编在四角,中间就编了一头卡通大象。因为文佳的指手画脚,原本几天就能编好的席子,妈妈用了八天。好在有块木板,也不是很急。

    舅舅看着文佳指挥妈妈干活,一开始在旁边笑,后来就不笑了,还提了很多意见,比如可以编字,可以编如意节,很多很多。舅舅会画很多东西,文佳就让舅舅把他能想到的都画下来,让妈妈都编上。这个席子在大家的参与下,图案有十几种,因为随性,看起来有点乱,不过文佳很满意。离她第一步不远了。

    家里的粮食只够吃一个月的,必须在爸爸拿回钱的时候自行解决,也要让妈妈明白,她也可以很轻松的赚到钱。

    文佳让大家想哪些东西是家里面必备的,但又是易更换的。不需要太结实的,用个几年就扔不会太心疼的,这些都是玉米叶编织所拥有的特点。

    妈妈就先想到放衣服的箱子,舅舅想到夏天放在枕头上的垫巾,哥哥想到摆鞋子用的柜子,文佳想到母鸡生蛋的鸡窝。一堆的东西。

    妈妈就先编放衣服的箱子,这个比较大一些,但也不能太大,要易搬动。这个下面是个四方形盒了,上面要有个盖子,妈妈选的五角星图案,因为都编过一次了有经验,编起来很快,又是横平竖直的,图案也容易放置。而图案是按玉米叶本身的颜色来自然形成的,用上褐色的鱼网线,玉米叶搓的细,除了费时间,但真不费神。

    后来又编了几个枕垫,然后还编了几个圆的放杂物的小笸箩,都用的灯笼图案。文佳的鸡窝因为是冬天,估计没市场就没编。但妈妈给她编了个小背篓,上面用黑色的鱼网线勾了个梅花的图案,文佳很喜欢。

    七七八八的编了有十来个东西,这时候妈妈就要想着去哪卖了。

    姥姥这几天每天都跑一趟,二女儿做的这个事她觉得不错,即使卖不掉自己也能用,就是她有一堆的事要顾,不然她都想编。她也给妈妈带来个好事,就是村西头的老边家一直偷摸的倒卖东西,她也是无意中知道的,谁也没告诉,连老边两口子她都没去问。这年头有个营生不易。

    妈妈借着去老边家描鞋样的由头,从东头贯穿了整个村子。到了老边家,拍门的活就是文佳的事了,冬天,谁家都是大门紧闭的。老边家的三小子来给开的门,很壮实的一个少年,有十一、二岁,具体的文佳也不知道。

    老边的老婆枣花是山东人,现在还一口的山东话,看到妈妈很惊讶,妈妈笑着说是来描个鞋样,然后从文佳的小背篓里拿出袼䙏,又拿出一块黑烫绒。说拿出来给舅舅做鞋子,姥姥的针线活不好,舅舅们的鞋子很多都是妈妈做的,这也是奶奶看不上妈妈的一个原因。

    妈妈又抬老边媳妇,说听说他家的鞋样全,做完还穿着合脚。

    老边媳妇高兴的去拿鞋样,拿过来后不经意的问了一句:“这小背篓可真好看,哪买的?”

    妈妈赶紧说:“我编的,我大兄弟给我设计的样子,文佳从书上找的图,这不刚分家吗,啥啥都没有,粮食也吃不了几天了,就想着编点东西,看能不能换点粮食吃,总不能饿着孩子。也是我没用,不得婆婆喜欢,不然也不会走到这上步。”说完,妈妈的眼泪差点下来。

    本来家丑不可外扬,妈妈这些天也从不说这事,但有求于人起码的诚肯还是要有的。话不用说的太明。老边媳妇就明白了妈妈的意思。也知道妈妈能来肯定是知道什么,但这么长时间也没什么言语出来,也知道妈妈是个嘴严的,看着也实在真困难。就把妈妈拉到炕上坐下,细细的说了她们的路子。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路子,就是离我们村上有一个部队,做什么的不知道,但有很多随军家属。这有家了,就得置办东西。居家过日子总会有短缺。老边也是偶然在车上听一个家属说起来买东西难,才动了做小买卖的心思,但不敢大干,小打小闹的,也就够孩子们吃个饱饭。说是买卖,其实主要是拿实物换粮食,部队大院的人粮食吃不完,会拿出来换个鸡蛋,换个鸡什么的。但文佳这个东西人家要不要还真不好说。

    妈妈打听到了消息,也没多呆,就拉着文佳回来了。这编的东西个头有点大,拿出去有点显眼,还是舅舅说天不亮就得起来,趁着天黑赶路,这样就得把文佳和文彬放到姥姥那。但文佳想着一起去,看看行情。妈妈说什么也不能带,将近十里路呢,小孩哪里走得动。

    文佳也没办法,只能碎碎念的,这个要换什么,换多少。妈妈捏着她的鼻子:“哪能定换什么,肯定是人家给什么,我们用的上就换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换出去呢?”

    其实编这个之初文佳就知道有这个市场,上一世她还在那里卖过鸡蛋,换过米,不然也不会撺掇妈妈编这个了。实在是家里什么材料都没有,不然她都想弄点南方的小吃去卖,绝对有生意,当兵的里面很多是南方人。在南方呆了几十年,还是知道一些点心的做法的。

    文佳没办法跟去,只能在姥姥这等了,一天都是不安心,饭都吃不下,看着吃的香甜的哥哥,一阵苦笑,谁说少年老成是好事了,你试试一个幼小的皮囊包个老灵魂,不愁死你。

    左等右等,当天大黑的时候,姥姥家的大门有了动静。不等文佳穿好鞋下炕,妈妈就掀帘进来了,还带来了一身的冷气。但手上没有东西。

    “上午就把东西全换出去了,但那时从村外回太打眼了,我就和春来穿的大地,一边走,一边捡柴禾,捡的有点多,运了两次,碰到了两波人,还问怎么跑这么远捡柴禾呢?”

    文佳在心里给妈妈一个大赞,太机智了,聪明的一休有没有啊。这下家里的柴也有了,还不打眼。妈妈赶紧把换的东西拿出来,好多花花绿绿的票子。

    “妈,这二尺布票给你,留着给香儿扯块布,这还有二斤粮票留给大弟。”姥姥赶紧把东西往回推:“你先别顾我们了,平时的针线活都不少累你了,也怪我不会,苦了你了,你婆婆也是因为这个给你上眼药,这我也知道。”

    “没事,现在知道门路了,以后就顺当了,今天也多亏了大弟,不然我一个人也背不了那么多东西。累他一个老师跟我干这上不得台面的事。”

    一番推托,姥姥最后还是接了,妈妈也接了文佳文彬往回走。一路无话。

    到家洗洗弄弄,小文佳忍的辛苦。她上下两辈子也没做过生意,兴奋的好象东西都是她卖的一样。

    妈妈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三个小袋子,一个里面白白的一片,居然是大米;另一个袋子是白面,还有一个袋子是高梁米。三个袋子粮食加起来也就二十斤的样子。妈妈更兴奋:“这大米是那个箱子换的,为了换这个箱子,人家还回了一趟家取,这白面是枕垫子换的,换了好几个人,这小笸箩都是附近的住户换的,只能换了高粮米。还有几个军官拿票换的垫子。才编了十几天,就挣这老些,再攒个十几天,妈再去,还是这个枕头垫子好换,那些军官有个买三个呢,说是给人带的。下次我多编点这个。编上五角星,和他们帽子上的一个样。哎,要是有红颜料就更好了。”

    大舅在旁边看妈妈絮叨,一脸的笑。妈妈这是有奔头了,好事。

    第二天,妈妈拿了一个小背篓,去了老边家,里面放了两斤白面。消息是人家给的,得去谢谢。

    回来后,妈妈又去扯玉米叶了,姥姥也一阵风似的给妈妈抱来很多玉米杆,拿玉米叶过来太奇怪了,拿玉米杆这是妈心疼姑娘说的过去。一家的机灵鬼。前前后后跑了四五趟,妈妈一劲的喊够了才不送。走时还跟妈妈喊:“放心烧,我明天就让春戈和香去捡,你孩子小离不得人。

    隔壁的方大爷出来晃了两次,逗趣的和姥姥说了几句:“做你家的闺女不亏,这柴火都快堆成山了。”

    姥姥忙笑着应:“他叔,麻烦你了,这柴火不够你吱声,这我们手脚快一点也就几天的事,就是这附近的都捡没了,得到远地方去,你一个人不方便,我们人多好干活不是嘛。”

    方大爷客气了几句就回屋了。文佳瞅着他,想着几年后的事,总是喜欢不起来。从不愿意和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