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以重生竞魁位 » 0037:去院里

0037:去院里

    云卷云舒,时间慢慢在流逝。妈妈的衣服做的有二十几件了。大舅舅来信了。

    信中说他一切都好,同学们学习都很拼。攒了十数年的学习热忱一下子释放出来,这个力量是不好形容的。一切都百废待兴,恢复高考只是其中重要一环。

    这个小家是条小船,随波航行。嗅觉敏感的人都感受到了变化的到来。爸爸妈妈绝对是那只早起的鸟。

    看到大舅舅的信,妈妈信心十足。他给舅舅写了一封信,除了表达关心鼓励,着重表达的是让他看看省城那里衣服好不好卖。

    随着信寄出的还有包裹,有生活用品,还有两件妈妈新做的衣服。

    希望随着信寄出了。家里的生活又回归忙碌。家里编织的东西基本上编完就能卖出去,文佳想现在的市场空白一片。前世这个编织是要带着情怀打广告的。现在是实用至上,做的人太少了,过了今年就会大有改观了。

    妈妈一直不忘住院时的那个曹奶奶。这一晃都两个多月过去了。那个神密的部队大院是该去一次了。去是要去,可是带点什么东西难住了妈妈,实在是不知道啊。

    文佳知道曹奶奶是江省苏市那面的人。印象里那里是吴音地区,嗜甜食。炒盘青菜都要放勺糖的地方。有一次去那旅游,当地的卤食很出名,记得当时还买过,确实好吃,软糯鲜香。后来回到家自己还找出食谱做了几次,总做不出那个味。也是,啥都能仿出来,也就不是地方特色了。

    不过,曹奶奶可能要的不是真正的味道,而是来自家乡的信息呢?

    文佳在妈妈和爸爸商量怎么办时很理所当然的说:“肉,当然带肉了。”

    妈妈摇头:“这东西她们不缺啊?”

    “做熟的带去,那个农书上有卤猪肉的做法呢。”

    爸爸赶紧把农书拿出来看,翻了半天,才找到卤肉那一页。不过是卤猪头肉。总不能带个猪头去吧,那象啥话。

    还是妈妈脑子活:“猪头不用买一个,买个几斤,再买几只猪蹄不是更好?”

    文佳在旁边溜缝:“猪肝也好吃。”

    三个皮匠就把这事定下来了,小文彬知道可以吃到猪肉,也高兴的很。

    爸爸去赶集时就把东西买来了。

    肉是有了,不过书上说的调料真是买不到,集市上转了几圈,爸爸也就买到了一点花椒和八角,这调料太少了。

    没办法,那就只能这样了。不过这时候的猪都放养着长大的,肉香得很,调料什么的真不是个事,况且东北这面的人养猪都是一年半才卖,肉质更好,前世时,只要回过东北后,再回南面有半年不想吃猪肉了,闻起来总有一种燥味。

    爸爸先是在院子里起了一堆火,把猪头和猪蹄上的毛燎掉。再用清水洗净烧黑的部分。猪肝反复清洗留用。

    大锅起火,花椒八角放进去煮上,再把肉放进去,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慢的熬,熬到汁水起粘时把猪肝也放进去,又放了盐和糖,最后再倒点土酱油。

    等到出锅,香的文佳都觉得这才是最正宗的。耿式卤肉正式出炉了。

    两小只做了最先品尝的人,哥哥一边吃一边喊:“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把肉晾凉后就放在玉米叶编的小篮子里。

    第二天,文彬要上学,只有文佳跟着去的。这天也不是集日。三人不只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了,一点都不觉得累。在学了文佳教的呼吸法后,爸爸甚至觉得就是跑上这么远他都没问题。身体一天天的强壮。妈妈甚至觉得她都年轻了很多。

    自从验证这个呼吸法是《通灵谱》的配套法门,文佳也不敢轻视它了,也告诉爸爸妈妈好东西就不要让别人知道了。

    实在是说不清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文佳怕麻烦。

    一个多小时,他们到了大院的岗楼前。大门两边各有一名荷枪的军人。看起来威风凛凛的。对于军人,文佳有一种深入骨髓的崇敬。前世有一句话: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而军人绝对在哪个年代都是负重前行的代表。

    现在这个院子内的,都是军人,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三人徘徊了半天,不得其法。实在没办法,只能去问站岗的军人。

    军人态度很好,问了联系人后,去旁边打了个电话询问,半天后才过来说可以进去了。进去后怎么走也告诉清楚。

    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的情形到是没有,文佳前世是来过这里的,和同学。这里到后来开放了,周围的人可以到军人服务社办的浴室里洗澡。当时地方上这种设施不如军队的好,很多人都是到这里来,还能到军人服务的食堂买馒头。但这时,肯定是不让人随便进的。

    拐了不知道几道弯,好在曹奶奶的儿子职务可能还可以,问的人都知道。总算是来到了几间砖砌的平房前。曹奶奶已经在门口等了,和她一起的还有一个穿军装的中年妇女,估计是她的儿媳妇。

    进去以后,能看到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客厅,客厅最中间靠向北面是一个条案,上面放有收音机,还有茶具。墙的两侧是好几个伟人画像。时代特征明显。

    这时从旁边的房间里冲出一个小男孩,大小和小文彬差不多大吧,文佳也说不准。

    曹奶奶赶紧介绍,女人是她的儿媳妇,姓姜。男孩子是她的孙子。她儿子上伍去了,不在家。

    一家人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放,感觉放哪都多余。妈妈忙拿出装肉的小篮子,递给曹奶奶,说是自家卤的,不要嫌弃。

    那个小男孩跑过来一看是肉,刚想笑,又赶紧绷起来,恐怕我们发现一样。

    曹奶奶说着客气话:“来就来了,还带啥东西。下次别这样了。”

    爸爸递给曹奶奶的儿媳妇一个篓子,憨笑一下:“自己编的一些小玩意,能用就用用。”

    曹奶奶的儿媳妇接过来看到爸爸拘束的样子忙笑着说:“别见外,我们家啊难得来个人,老太太可喜欢家里啊热热闹闹的。可不你们就来了,看把老太太高兴的。我长你们几岁,叫嫂子就好。”

    爸爸直点头。姜婶把篓子接过一看:“哟,编的真好,这都是怎么用的?”

    妈妈就一一给她介绍了一下,她笑的真诚:“别说,还真有用,这是什么编的,真好看?”

    “就是我们乡下的玉米叶编的,不值当啥。”

    那个小男孩一直看着装肉的篮子,姜婶子假装看不见,还让他陪陪文佳。文佳看出他不太愿意,也不上前。

    姜婶脸沉了下,马上又好了,笑着问文佳:“几岁了,跑很远吧,累不累?”

    文佳小声的说不累,又把年纪说了。每次说到年纪她心里都尴尬一下。哎

    “呀,比晓军小一岁呢,那你是妹妹了。晓军,带妹妹去玩吧。”

    文佳是真不想去,就靠着妈妈站着没动。小正太看文佳不理会他,他来脾气了,上前拉着文佳:“走,让你看看我爸爸用弹壳做的枪去,用了一百多个弹壳呢。”

    文佳前世见过这种玩具枪。军人对子弹很是执着,开发出了很多种功用,有枪、腰带、各种包上的装饰。

    妈妈看着兴奋的小男孩,以为文佳是因为她没发话不敢去,就推了一下:“和哥哥玩去吧。”

    这个晓军的房间很简单,格子的窗帘,格子的床单,格子的桌布。姜婶估计喜欢这个花色,也符合小男孩,总比铺花布好,文佳一阵恶寒。

    晓军拿出了他的枪,长长的枪管,胶质的枪托,枪身上都是子弹壳,看的出来做的很用心。每一个弹壳都打磨的光光的,散发着铜色,也难怪男生会喜欢这种东西。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就是不一样。晓军在一边解释每一个地方的用法,文佳都很给面子的表示惊讶。

    这个军人孩子的特征很明显,衣服从里到外都是军用的,连被子都是,还有一个军用的书包,这是她前世梦寐以求的书包。现在看到就挂在墙上,不自觉的就上去摸了一把:“这是我妈特意给我准备的,说是给我到城里上学用。你上学了吗?”

    “还没有,下面就去了,妈妈说给我报名了。”

    “那你在哪上学,会在院里吗?”

    “不会,我们那里也有学校,村里的孩子都到那上学。”

    “噢,可惜,你要是在这上学,我还能带你去看防空隧道,R国留下的,里面可长了。”

    那个隧道文佳前世也去过,大夏天进去都冷得很,听说是做实验的地方,不是特别清楚。

    晓军还给她看了他画的画,无一例外,枪、坦克、炮弹什么的。画的很好。

    来了一段时间了,中午就到了,晓军的爸爸回来了。声音洪亮:“电话打过来,我就知道是老太太念叨了好几次的这家了,怎么样孩子都好吧,可别留下后遗症啊,这个病凶险着呢。”

    爸爸的声音传来:“好了,好了,都好了,多亏了大娘给的奶粉,回去就给孩子喝了,现在身体棒着呢,跟我跑了十来里路,啥事都没有。”

    “文静啊,弄两菜,我和大兄弟喝几杯,难得。我妈呀来这一年多了,一直呆着不得劲,上次住院回来后,就念叨你家这小姑娘,说福气的很,长的还好,就是总不见你们来。”

    “家里忙,要上工,不然早来认门了。”

    “多走动走动,这门岗上的我都熟,找我都认识,尽管来。”

    中午的饭很丰盛,有文佳回来后难得吃上的大米,还蒸了几个馒头,量大的很,一看就是用心了的,怕他们吃不饱。正中间是他们带来的卤肉。

    曹伯伯客气了一下夹起一块放在嘴里:“呀,放糖卤的,妈,你吃吃,肯定喜欢。”

    曹奶奶夹起一块:“嗯,嗯,还别说,真是放糖了,有点家里的意思。”

    “这你们自己做的,好吃,好吃,”

    一连吃了几块,脸上的笑就没下去。小正太的筷子也飞了过来,一大块肉放嘴里,咽下去后叫到:“太香了,小佳你妈妈做的肉太好吃了。”

    文静阿姨也夸说好吃,就问怎么做的,当听说要火燎,还要刮毛,就连呼做不来,这只有部队食堂能这么做。这个院里要是点火,前后邻居都得来看发生什么了。

    妈妈就赶紧说:“这好办,爱吃我就多送几次,正好我是经常到这赶集的,也不费腿。”

    “噢,我看你们编的那个枕垫,部队里的兵都用上了,很实用啊,这一天训练下来,又是汗又是油的,垫上这个,枕头不容易脏。都一年多了吧,原来是你们编的啊?”

    爸爸没想到编的这个东西,曹伯伯也听说过,心里高兴,嘴里说着就是换点家用的。

    吃过饭,两人又聊到孩子的安全问题,都说文佳这个无妄之灾不少孩子都遇到过,有的就此没了。大人能不痛吗?

    还说到这孩子非得玩这些个吗:“要我说啊,就要从学校开始,统一练军操,天天练的没劲喊累,就不会玩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文佳心说,军操,那得有人训练啊,据她所知,现在的村小体育老师都没有。上大学时的军训那是有正规的军人来给训练的,是累,大太阳底下走踢正步,排队式,卧姿描准。一天天下来,除了累没别的了。

    “不练怎么行,军人是要保家卫国的,上了战场,枪子可不长眼睛,你本事不够,就得拿命来凑了。”

    还说军人不只平时练的苦,冬天还要加练,三九天,下大雪都要练,只有在最恶劣的天气里训练,才能练出钢铁般的意志。

    文佳在旁边听着,醍醐灌顶,是啊,在恶劣的天气里练体,就能修练意志,修体修魂这时候就是相辅相成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原来真正的意义是这个。

    曹伯伯还要去队伍上,爸爸看看差不多了,就告辞回家。走时,姜婶不停的往篓子里装东西,大米、白面、红糖,还把晓军的书包也给塞了进来。小正太肯定不乐意了,姜婶在他耳边说了什么,他就笑了。

    来时满满的背篓,回去时还是满满的背篓。临了,曹奶奶还追着说:“下次再来啊,这也不远。”

    爸爸答应不忙了就来。一一说过再见,一家人就往回走了。

    晚上文佳苦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能练意志的基本原理到底是什么,总不可能就是为了练来抗冻、抗热吧。一定是在坚苦的环境下锻炼,身体必须拿出所有的机能来抵御,让伤害控制到最小,那这个锻炼的到底是抵御的意志,还是面对环境的意志呢?

    如果不在乎肉体的伤害,让这个寒极的力量直接进来,再行一点点磨练会有什么效果,就象冬泳的人,是不穿衣服数九寒天就跳到冰水里的,然后还能运动,从水中出来后不觉得冷,是不是这个道理,那是不是冬泳的人意志更坚定,比穿衣服在冬天训练的人还要坚定呢?

    还有这个伤害来的时候,是做好准备迎接;还是放任由他来,由它伤害,我自坚守本心,我心由多不由它。只要能坚信能战胜所有的磨难,总会升华。

    文佳想这个是不是要分阶段,做好准备是第一个阶段,任由来去是第二个阶段?

    没有前人让她拍在沙滩上,真是痛苦。如果有一个传说也好啊,至少说明有人这样成功过。

    那个老西司怎么没给她留个点化口诀呢,找她一趟,就为了告诉她责任很重,早死早超生?

    远处的某个狱营,一个老者又开始打喷嚏了。不用掐指,都知道又是那个不安分的人在骂他。

    他也在想,是不是对她太苛刻了,这样用的时间会过于漫长,能不能达到效果还不一定。要不要设个挖宝的游戏让她跑跑。不只是功法,修练物质都给备上。

    刚有这个想法,就看到一又眼睛冷冷的看着她:“别干扰她,她此去一趟,主要为练心神,不用营外,主内修。我刚观望了一下,她已经有所悟了。靠她自己走出幻境,心境才最坚实。以往的她太容易为外物外事所累,不利于她掌控整个魁宫。这是她想成为宫主必须要经历的,给她时间。”

    “你都这么心狠了,我还有啥说的,是你的徒儿,又不是我的,只是到时候别心疼,又来怪我让她下幻营。”

    “你上次就不该叫她回来,让她自然苏醒不是更好,现在她有杂念了,不知道会不会走弯路?”

    “能怪我吗,你看她都轮回了十六次了,还有那么深的执念,我看她是在下幻营时就下决心好好玩一场了,枉我们几个老家伙替她操这个心。”

    “我的徒儿我相信,上次观她的灵体,凝实如法身,离功成不远了,待她圆满,我们庭又得一助力。等着吧。”

    “这不是那个蛮主最近又有行动嘛,开始对他们的修行法有点怀疑了,想着是不是抓我们这面的好苗子去研究,我是怕璇玑在幻营的事被他们发觉,璇玑已离开五年了。总不好说她一直闭关吧。”

    “哼,那个老家伙,总算承认他们不如我们了,靠蛮力得来的造化怎会长久,终于还是要回到自身上来,为外物所诱,这种掣肘他到时候一定会被反噬。我们终将会得统整个灵庭。”

    文佳不会知道她所引起的争论,只是当她想到这些关节时,心超乎寻常的安静。没有因为找不到方法而烦燥,没有闷痛。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兴奋。她也不好断定这是好是坏。总归这些方法她会按自己的想法一一去试验的。

    一夜无话,第二天的清晨,两个倔强的小身影旁是两相无奈的大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