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 第81章婚礼

第81章婚礼

    1月6号,正月初五,老于家大喜的日子。

    这是早就定好的日子。

    因为春节放假五天,初五是最后一天,如果这天不办,那很多人都要上班了,没时间来参加婚礼。

    于家提前打了招呼,这趟房的邻居在初五这天不仅要借房子,还要借锅碗瓢盆,桌椅板凳。

    初四开始,就有大师傅来备菜了。

    有些炖菜,炸菜都要提前一天完成,或者完成半成品,明天就能快速的出菜。

    作为邻居,熊家被安排成接待的客房之一。

    有婆家这边的亲朋好友来了,就安排在熊家歇息,吃席。

    这趟房一共五家。

    熊家在最东,于家排第二,毛家第三,汤家第四,最西边是刘家。

    虽然大家都住一趟房,是邻居,可邻居与邻居的关系并不一样。

    比如说,熊家与于家关系不错,与毛家关系也好,可跟汤家一般,跟西边的刘家只是点头之交。

    人都是势力的,这邻居的相处之道也是这样。

    你想,熊家只是猪号养猪的工人,很多人自然是看不上的,也不愿意打交道。

    也只有离的近的于家和毛家相互走动。

    初四,熊贵清和老弟成了跑腿的。

    被于家的知客安排去分场各家借碗盘筷子,还要借凳子。

    当然参与这种事的小伙很多,能有七八个。

    何献超和于慧勇也位列其中。

    大家伙带好了纸笔,还有医用白胶布,拉着爬犁出发了。

    挨家挨户的借东西。

    不然于家哪有那么多的碗筷和凳子啊?

    进到一家,大家伙就给人家拜年,说于家结婚要借碗筷。

    这种事没有不借的,除非确实没有多余的。

    筷子家里有多的,就拿几双,这个要记在本子上,某某家借筷子几双,到还的时候,直接还给几双。但是,可不能保证还的筷子就是你家的。

    至于盘子碗,也得记上,还要在底部贴上胶布,写上名字。

    还的时候,尽量原物奉还。

    不过,根据熊贵清的经验,能做到原物奉还的不多。

    碗盘筷子这些小物件,直接装进筐里,放在爬犁上拉着。

    而借的凳子也贴上胶布,写上名字,直接往于家扛。

    何献超嫌这样太累,回熊家把三轮推来了。

    这回碗筷凳子堆满了才往于家推。

    在这个过程中,潘春梅也跟了出来,自家的碗筷也拿来了。

    借碗筷的队伍越裹人越多。

    最后知客连说够了,他们才罢手。

    布置新房也是这些姑娘小伙帮的忙。

    窗花喜字贴上,屋顶拉花扯上。

    当天晚上,确定了傧相的人选。

    婆家这边的傧相就是伴郎,而娘家那边是伴娘,当然也叫傧相,这会还没有伴郎伴娘的说法。

    约定好了明天的时间,大家在于家吃了顿饭就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于家门前就响起了大解放的轰鸣声。

    这会儿还没有啥头车二车之说,也没有什么吉普车和轿车的说法。

    熊贵清早早的起来,把自己拾捣利索,等着。

    听见外面人喊马嘶,就知道车来了。

    于是就扣上棉帽子,穿上大衣,出了门。

    老弟也迷迷糊糊的醒了,他落选了傧相,获得了燃放鞭炮的活计,一宿都没睡好。

    这个春节他放炮的瘾还没过够呢,这下满足了他的心愿。

    一进于家,早饭已经准备好了。

    “来,来,垫巴一口吧,到了那边不一定有时间吃饭。”

    知客张罗着。

    儿子结婚,主家请知客操持,所有的一切知客说了算,主家和新郎啥都不管,听知客的。

    老于头乐呵呵的坐着,看着于洪刚和进来的六个小伙,满意的点着头。

    知客还找来了“父母双全”的一个大婶子,当做喜娘,跟车一起去接亲。

    大家也不客气,抓起馒头就吃。

    几分钟之后,知客就往外赶人。

    “走,走,走,来不及了。”

    六个傧相都帮着新郎拿着东西。

    喜烟和红包都是必备的,还有火柴啥的。

    每人胸口都别着一朵小红花,纸条上写着各自的身份。

    于洪刚的胸口挂着“新郎”,其他人挂着“傧相”。

    于洪刚和喜娘挤进了驾驶室,这里暖和。

    熊贵清他们六个只能站在露天车厢里。

    大解放“滴滴”按了两下喇叭,就轰着油门冲进了夜色里。

    两道橘黄色的灯光射向了远方。

    新娘子的娘家在北安郊区,大解放足足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地方。

    车一停下,后车厢的六个“傧相”都冻成肉干了。

    大伙鼻涕拉瞎的爬下车厢,在原地蹦了半天,才缓解了冻木了的双脚双手。

    众人拾捣利索了,这才上去叫门。

    这里也是娘家孩子堵门要红包的环节。

    于洪刚大方的用红包打发小屁娃们。

    当然也有几个老不羞的大姨嫌红包少的,于洪刚忍痛给了双包。

    大家伙终于进了屋。

    熊贵清又跟着忙活“改口”。

    于洪刚跪地磕头,喊了娘家“爸妈”,也得了红包。

    娘家这边提供饭食。

    大家伙急匆匆的吃了两口,然后招呼娘家戚(qie)上车。

    小舅子把新娘背上车,新郎新娘进了驾驶室,其他人都站在露天车厢上。

    送娘家妹妹出嫁的娘家哥弟好几个,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再加上伴娘,呼啦啦挤了满满一车。

    现在已经天光大亮了。

    虽然是冬天,可太阳依然温暖。

    到了这会儿,熊贵清才看清,大解放的前风挡玻璃上贴着一个大大的“喜喜”字。

    因为车上的人多,司机不敢开太快,只要在上午十点前赶到,就算没耽误吉时。

    车子刚一进三分场的家属区,就沿着逆时针的方向绕圈子。

    最后绕到了于家门口。

    远远的看见大解放来了,就有人在路口高喊:“来了,来啦!”

    熊贵亮带着几个半大小子,捏着烟头,对着早就挂好的鞭炮引信戳去。

    “嗤嗤嗤……”

    一串火星子屁股后面拉着青烟,向着一千响大盘鞭冲去。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咚……”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咚……”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咚……”

    于家门前青烟缭绕,红屑漫天,喜庆的鞭炮震天响。

    近处的人都捂上了耳朵,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微笑。

    分散在几家的客人们都从屋里出来看热闹。

    他们知道,这是接亲的回来了!

    大解放嘎吱一脚刹车停下。

    喜娘先下车,引着娘家这边的喜娘,给婆家人介绍着娘家戚。

    然后新郎背着新娘进屋。

    从院门到屋门这段距离,有好几个小媳妇拿着小碗,里面装着五谷杂粮,往他俩身上撒。

    进屋后给公公敬茶改口。

    于家坐的是娘家的至亲,娘家爹妈和亲兄弟,其他娘家戚被让到了指定的接待人家,有专门的婆家人陪着。

    熊贵清跟着完成了改口仪式,算是完成了接亲的任务。

    至于后面新郎新娘敬酒的环节,则已经有专人陪同了。

    回家的时候,熊贵清才看见,有人坐在院子门口写礼账。

    大红纸裁成正方形,用红线订成礼册。

    有专人负责写账,有人专门收钱收物。

    84年的礼金一般是两块钱,关系特别好的给五块。

    当然送东西的最多。

    在礼账的桌子边,放着好几个暖瓶和脸盆,也有被单被面的。

    还有送碗筷镜子,洗脸架等等。

    都是以后能用得上的生活用品。

    这会儿的人讲究实用性,送礼绝对不给你送用不上的东西。

    送十块钱的人太少了,只有几个,都是于家的亲戚。

    熊贵清刚回家,就开席了。

    专门传菜的大姐流水般的上菜。

    熊家的桌子没一会儿就摆满了。

    他跟爸妈打了个招呼就出来了,家里人多,太闹了。

    遇到正在院子里安排的知客,正指挥着傧相们去各屋陪客。

    熊贵清赶紧溜走,他去了猪圈,现在只有这里最清净了。

    在空间里歇了一阵,他又给铁炉子添柴。

    又把自己的面板研究了一阵,山洞图标已经亮了好几天了。

    他琢磨着,有机会去趟场部,试试在那里能不能打开这个传送点,再弄点东西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限制。

    现在,他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