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归途的魂 » 第三十九章:关羽

第三十九章:关羽

    传说中的关羽是“神”,重情重义,所向披靡;《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半仙”,敢于冒险,百战百胜;真实的关羽,则是一道千古之谜,随同泛黄的史册,一起沦为不可知的东西,也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作为神勇忠义的象征,关羽死后,在庙堂和民间有了描金戴银的“塑像”;作为文学人物和历史传说,他熠熠生辉的形象却隐藏不住巨大的“纰漏”。后人乐于把“过五关”“单刀会”看作关羽的名望巅峰,惯于把“走麦城”作为他最大的耻辱。其实,关羽最大的“政治败笔”都发生在千钧一发的时候,甚至对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当然,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版图上说话。

    一,华容道放走曹操。

    为了突出关羽的“江湖义气”,诸葛亮挽了一个圈套,安排关羽驻守曹操兵败的必由之路“华容道”。关羽曾一度做过曹操的下属,“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很是获得了一些好处,对此,关羽不会无动于衷,偏偏在曹操身逢绝地时,当年的政治酬劳需要“现世报”。这可是原则问题!已经立了军令状的关羽犹豫再三,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他一扭脸,曹操带领残兵败将抱头鼠窜。那个最大的军事集团的头目死中得活,刘备“光复汉室”的政治理想就要多绕十万八千里。直到敌人一代一代繁衍、升级,最终毁了汉朝起死回生的机会。

    二,大意失荆州。

    还是孔子说的好:“少年之时,戒之在色。壮年之时,戒之在斗。老年之时,戒之在得。”晚年关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过于得意,过于自恋,普天之下除了桃园三结义就没有人了。作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关羽几乎掌握着蜀汉的国运,他极端蔑视东吴那些年轻将领,注定要在军事上吃亏。荆州是蜀汉的门户,这座城市一丢,就等于打开了刘备的卧室。为此,关羽中计,最终死在了东吴的手里。他的死,立刻推倒了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多米诺骨牌”,引发出一系列不幸的政治事件。刘备疯了,举倾国之兵征讨吴国。诸葛亮的战略部署被全盘打破,直到刘备死在白帝城,弱小的蜀汉政权都没恢复元气。说来说去,倒霉的开始,关羽是第一人!

    他又在关键时刻,成为光复汉室、收复中原的绊脚石。华容道放走“汉贼”曹操,是因为私人之间的“义气”;大意失荆州,引来杀身大祸,则完全是得意忘形的愚蠢。最要命的是,两次重大失误,都贻误了重划政治版图的最好时机,说关羽无意间充当了汉室的“罪人”,也算名副其实。不知同在九泉之下的大哥刘备,以及刘备的老祖宗刘邦,是否原谅关羽这位既忠义、又愚蠢的红脸汉。

    小雨淅沥,月夜朦胧,窗外轻烟缭绕,使人昏昏欲睡。望着桌上那本未合的《三国志》,视线渐渐模糊......热血的膨胀,心灵的震撼,我在梦中再次与你相遇。

    晨光熹微,远处一位胯下骑马男儿,身若九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容重枣,唇若涂脂,腭下青须,长似二尺,手握青龙弯刀。恍然大悟,定是豪杰关云长。自古英雄多风姿,唯有关羽独出群。自从走进三国,关羽百战杀敌,集正义于一身的形象我已铭记于心。

    你武艺超群,是我心中的英雄,你侠肝义胆,让世人所为你倾倒。我曾无数次被你的赤胆忠心所感动,骁勇善战所震撼…

    当年你桃园三结义,结下的不仅是同生共死的兄弟情,更是凝结了一份忠于君,善于友,永不背叛离弃的世盟;当年刘备辗转各地,你伴其左右,同床而睡,不辞劳苦,几近生死边缘,却从不背弃桃园结义之誓言。碧血丹心,英勇善战,你“千里走单骑”的胆魄让我钦仰。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远处的千军万马绝尘而来,手里的战刀越握越紧。一场厮杀,迫降了曹操,却保住了兄嫂,曹操将你生擒,待你以厚礼。为报其恩,你独自出马应战,青龙刀一挥斩下颜良项上人头。曹操以此挽留,你却以“刘公后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拒绝,推掉重赏,留书告辞,踏上寻主之路。尽管曹操军马一路追杀,但你凭赤兔(快)马和青龙宝刀,过五官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智勇双全,威震华夏,你“水淹七军”的智慧让我震撼。大雨如注,白露翻滚,被刘备封为前将军的你,进攻荆州樊城。曹操此时欲派七军援救,因骤雨导致洪水大涨,七军被大水所困,将士纷纷往高处躲避,你乘势坐大船追击,曹军大惊,以致为躲其锋芒险些迁都远离。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你“华容道大义之举”的情谊让我感动。

    兵荒马乱,弹尽粮绝,曹操大败赤壁之战。仅剩的三百人马跟随曹操向华容道退去,你早已守在山前,横刀拦住去路。曹操闻风丧胆,只得央求:“我今无路可去,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想起当日曹操恩义,你何不心动,又见曹军惶惶,心中不忍,于是勒回马头,曹操才得以苟活。铮铮铁骨,肝胆过人,你“刮骨疗伤的”刚强让我佩服。

    帘卷西沙,兵戈铁马。你穿梭沙场,英勇杀敌,却不慎被毒箭射中。毒素入骨,华佗为你医治,割开皮肉,用刀将骨上毒素刮去,你双眉紧锁却拒绝使用麻沸散。你左臂下棋右臂刮骨,围观的诸将,都大惊失色,你却面不改色,平静如常。

    至情至性,在你眼里,视死如归是武者应有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