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八十八章 坐地分脏

第八十八章 坐地分脏

    京城,中南海上,此时正漂浮着一艘造形新颖的双层龙舟,崇祯恣意靠坐在上层甲板的龙椅上,微眯双眼感受着夏日徐徐清风,舒服的差点呻吟出来。

    卢九德擦抹了一下脸上的汗水,躬身笑道:“还算这小子有良心,造出了这么好的避暑之物!”

    崇祯不为所动,听着王承恩汇报,脸上渐渐露出十分精彩的表情。

    有开心,有愤怒,有惊讶还有些许无奈!

    崇祯卷曲手指,轻轻敲击扶手。

    “这个方楠呀!”

    “哎!”

    “可真不是个省油的灯!”

    王承恩抱拳拱手,抬头瞭了一眼,急忙说道:“皇爷说的是,这小子也太不让人省心了!”

    “待回来之后,定要将他调回京城,先打他几十棍子,再严加约束。”

    崇祯闻言身体一挺,连忙挥手。

    “还是让他在通州呆着吧,这样还能少些麻烦!”

    “呵呵呵呵”

    “皇爷圣明”

    王承恩轻捂口鼻淡谈一笑。

    “十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若是在匪寨中缴获,可以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了,还算方小子心中装着皇爷,没有藏私全都交了上来。”

    通过斩杀麻登云这件事,王承恩发现,崇祯挺喜欢方楠这个有些傻愣的军汉。

    加上方楠这次又塞给他五千两银子,所以在言谈中略有偏袒。

    崇祯微微点头,拾起桌案上的折扇,在左掌中敲击了两下,点指卢九德。

    “此事不宜声张,到大安口后,直接将银子送到永平车营,交给张春便可。”

    卢九德躬身应诺,立刻走下甲板。

    “一会去通知李守锜,给他官复原职,补充兵马仍驻守通州。”

    崇祯斟酌了片刻,觉得还是应把方楠放在运河边上更加稳妥。不仅方便调动,而且还能看守物资通道。

    山海关总督府。

    孙承宗虽然已经年近七旬,但身体硬朗,目光炯炯有神。

    盯住方楠看了一会才开口说道:小伙子坐下吧。

    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单独会面,方楠打心里敬重这位一代帝师。

    神色郑重坐到孙承宗身旁的椅子上。

    “小伙子不必紧张!”

    孙承宗右手在半空中上下摇了摇。

    “能有此番作为,老夫也是很佩服的。”

    身为蓟辽督师,孙承宗对关内外的一草一木,都了若指掌。

    他早就知道白马川的“老刀片”,贩运各种物资给建奴,只是碍于所处关外,有建奴在背后支持。担心派兵围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没敢轻举妄动。

    如今山寨被剿,了却他一桩心事,在惊喜同时,孙承宗对方楠这个青年又增添了几分兴趣。

    “这次方将军送出大笔钱粮,缓解了蓟镇恢复的压力,老夫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感谢你。刚才作了一幅画,希望不要嫌弃。”

    一个书童模样的仆人,打开三尺横幅,展开整张画作。

    这幅画中有三座山峰伫立在云间,右侧最高,左手次之,中间的山峰最低,而且略向左侧山峰靠近。

    左手边那座山峰呈灰黑色,峭壁如刀削,怪石嶙峋极其巍峨险峻。

    中间最矮的那座山峰,呈现出淡淡的绿灰色,由下到上一共画了九株姿态不同的大树。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树木画的略显得大了一些,与山峰比例有点不协调。

    右手那座山峰,由上而下如节梯般流淌着三条小溪,最后在峰下汇集成一处水潭,葱葱郁郁,生机勃勃。

    山顶之上,画有一座淡黄色小宝塔,几只不知名飞鸟,在山峰间云雾中由左向右的飞行。

    淡黄色的太阳,高悬在宝塔左上方,像是照亮了整副画,却不耀眼,感觉光芒温和十分舒适。

    画作中上方的空白处,写了一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方楠也没看懂什么,将画收起后深深向孙承宗鞠了一躬。

    “如果不是怕掀起朝中争议,老夫定会奏请皇上,调方将军到蓟镇磨练几年,将来小伙子必能独挡一面!”

    “呵呵呵”

    孙承宗笑了笑。

    “小伙子也可以回去考虑一下,想好了老夫把卢龙卫交给你。”

    “还是算了吧!”

    这话方楠可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里嘀咕。

    “卢龙塞位于迁西县与宽城县接壤处,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现名喜峰口。”

    因府治在卢龙,因此得名。历史上几千年以来,均为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是古今闻名的军事寨堡。

    明末边塞不靖,朝局又急骤变化,方楠虽然信得过孙承宗,但他的根基在通州。如今工坊刚刚开始盈利,现在仍是立足未稳,他可不想把自己置身于如此关键的位置。

    “孙太傅有所不知,晚辈无心军伍,在京营中也是懒散惯了,现在做个守备,每天都还忙的焦头烂额。”

    “督师厚爱,方楠铭记于心,但有差遣定当全力以赴绝不推辞。”

    孙承宗致力防御外族入侵,这点让方楠非常钦佩。

    心想将来若是战局危急,自己还是要率军帮帮场子的。

    “哎~”

    “你这个小滑头。”

    孙承宗笑着点指方楠,神态莫测的说道:“世事难料,恐怕事与愿违。”

    聊了不久,孙承宗接收到重要军情,锦州城外出现大股建奴部队,要与陆续赶来的将领商议军情,所以方楠便借机告辞。

    他心悬口外物资,谢绝杨肇基宴请,匆匆赶往大安关。

    方楠骑在马上,一边赶路一边回想,“崇祯三年末并没有什么大的战役,不知道这次建奴叩边,是否与自己偷袭白马川有关?

    心中有事,只用了一天时间,便赶到大安口。

    抵达关卡,方楠就看到口内官道两边,已经搭建起占地几亩的木棚,其中堆满了铁锭。

    方楠在木棚里找到浒山,这才知道,自从他与杨肇基走后,浒山陆续收集上百辆马车,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将关外物资全部转移到口内。

    直到今天中午,物资才全部转运完毕,正在装车运往柳河村。

    刚刚获救的辽民,现在全部都洗过澡,换上了一身新衣服,伤口也经过处理,看见方楠到来,跪在地上砰砰的磕头。

    方楠逐个扶起他们,董飞虎跪在地上说道:“多谢方将军相救,不然的话,没有几个人能够活过今年。”

    方楠轻抚他头上的鞭痕,说话时语气十分轻柔。

    “组织大家先回柳河村,医治好伤再说!”

    “告诉兄弟们,那里就是家,我方楠就是你们的亲人,是骨肉同胞,是兄弟。”

    被解救的辽民,听到方楠逐渐亢奋的话语,感觉到言辞皆是发自肺腑。

    神情由那种行尸走肉的气息中恢复过来,面孔抽动泛出感激之色,只是常期受建奴折磨,心神枯竭肌肉僵硬,看上去有点不自然。

    第二天,卢九德带着口谕到了大安口,押运十万两银子匆匆离开,方楠这才安心,确定私自率兵出,这事算是过去了。

    在大安口又盘旋几日,直到全部运回,方楠才随同最后一批物资回到柳河村。

    休息了几天,方楠回到军营,召集所有士兵家丁,当众宣布,大川率领的家丁队,今后更名为“剑锋大队”。

    这次出关偷袭,壮汉家丁不仅配合默契,而且整体技战术日益成熟,斗志旺盛俨然带有一种推山撼岳的气势。

    在方楠想来,这是自己打造成功的第一支部队,是颗能够摧枯拉朽的铁拳。

    其它士兵虽说战斗强度不大,但也得到了煅练,所以他也不吝赏赐,为每个人发放了二十两银子,算是对参予这次行动的奖励。

    虽然缴获银子大部分都上交了,可手里还有五千两黄金和几万两散银,方楠现在可不缺钱。

    京营士兵,看到方楠并没有厚此薄彼,激动地连声呼叫。

    二十两银子并不好赚,跟随别的将领,打一场胜仗,顶多能得到几斤犒赏酒肉。

    至于赏银,家丁们或许能有,普通士卒只有呵呵了。

    自从跟随方楠以来,月响不但涨到二两,而且还足额及时发放,待遇与家丁无异。

    士兵眼睛里可不揉沙子,知道自己跟对人了,激动的神态都是发乎于内心。

    他们看到柳河村日渐繁荣,都暗自打定主意,日后把家小接来,即使不能住进村里,也要在旁边盖间房。

    发放完赏银,方楠发现辽民没有一个人离开,经过半个月医治,他们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过已经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们身上多出了一种精气神。

    董飞虎带着所有人跪在地上磕头拜谢。

    “老爷解救我们这些孤家寡人,兄弟们都愿意作牛作马报答。”

    方楠双手搀扶起董飞虎。

    “今后不要动不动就下跪,咱们这里没有这个规矩。”

    “兄弟们伤好之后,可以在我这里做家丁,也可以去工坊做工,有什么想法,随时都可以和我说,你们以前活的太苦了!”

    还没有说完,很多辽民都落下眼泪,双手掩面呜咽痛哭。

    方楠知道他们并不是因为曾经为奴,而感到痛苦伤心,而是因为他们逝去的家人,和在战争中死难的亲友,这些才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痛。

    这些辽民原来身体都很强壮,是建奴挑选出来的役夫,但经过长期奴役,难以恢复如初,被方楠安排进入工坊。

    这段时间,他感觉到村民和家丁的个人卫生并不是很好,而且还看到高玉花,使用草木灰在河边浆洗衣服,心里琢磨把香皂和肥皂做出来,给大伙用用。

    方楠平时使用皂角和胰子,虽然比不过香皂,但还能凑合。

    所以也没有关注过这个事情,现在正好让伤残辽民去制造香皂和肥皂,他们要比外招的工人更加可靠。

    剩余三百辽民,生长在边塞,全部能够熟练骑乘战马进行战斗,因此被方楠组建成夜不收大队,由吴彪带领训练,董飞虎为队长,正好弥补了家丁队伍中没有夜不收的窘况。与新招募的家丁,一同安排到京营名下。

    方楠虽然官复原职,但仍不过是一个守备,坐拥五百多个家丁,也太过招摇。

    如此操作,守备编制下的士兵就达到了两千人,这样看起来就正常多了。

    现在除了大川带领的“剑锋队”队被称作家丁,其余的人都以神击营的编制称呼。

    换汤不换药,大家也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所以没有人感觉不妥。

    方楠暂时不准备再让士兵们去野外乱跑,为了调济他们的生活和训练,所当众发布悬赏,要求所有人进行一个月的“兵书训练”。

    任何兵书只要能够背诵下来,就是二两银子的赏格,两本就是五两,以此类推进行计算。

    但背诵一本为底线,若是达不到,便停止月响发放,直到背会为止。

    经过这番操作,方楠相信一个月后,军营中不会再有一个文盲,而且每个士兵对战术理解,会达到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