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运河硝烟

第一百一十五章 运河硝烟

    周茂兰博学多才,在他帮助下,工坊事物逐步运转有序,这让方楠省了不少心,王丰在军营只呆了两天,便因周身肌肉酸痛,不适操练被抬上游艇运回了京城。

    方楠这下算是完全空闲下来,每日在书房中看看书,练练字,或是给箫思音和刘黛汐写写信,聊慰一下内心的空虚。

    再就是将“剑锋大队”家丁集合起来,教他们学唱“父亲”“男儿当自强”,然后再练习一会大合唱。

    刚刚吃过早饭,吴石头匆匆走进书房,面上略带喜色:“当家的,刚才来了一个盐商,以千两一艘价格,订购二十条漕船,而且要马上支付两万两船款。”

    “这件事情太过异常,所以当家的还是过去看一下,咱们再确定是否做这笔生意。”

    方楠闻言眉头一皱,心想:普通漕船价格是五百到六百两,这个人的目的,明摆着是为了送钱而来。”

    拾起麻布,方楠擦了擦手上墨汁,随着吴石头走进村口的茶棚。

    一个身材不高面色黝黑,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五福捧寿道袍的中年文士,见方楠进来,起身拱手施礼:“学生韩树升见过方将军。”

    方楠不知它的根底,略一拱手便在临桌坐下,开门见山问道:“韩先生如此手笔,为何而来?”

    韩树升不慌不忙收起折扇,“家主早闻方将军博学多才能军善商,因此敬佩不已。”

    “今日遣学生前来,一是购得所须,二是与方将军交个朋友,建立联系互通有无。”

    “哦?”

    “韩先生的家主,是谓何人?”

    方楠见此人言谈老练,所以拿起派头,双目低垂抿了口茶水,淡淡的问了一句。

    方楠波澜不惊,韩树升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将腰板挺的笔直。

    “唰”的一声,他抖开折扇,轻摇两下淡淡一笑。

    “我家东主,是淮扬商号的张国纪。”

    方楠双目微眯,托起茶碗努力在记忆中搜寻这个名字,但却毫无印像。

    这时茶棚门帘响动,周茂兰笑吟吟走了进来,向韩树昇略一拱手。

    “原来韩兄在张东主手下做事,失敬!失敬!”

    周茂兰打开折扇轻轻一摇,娓娓说道。

    “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锦衣千户张应龙,率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首领周起元,山西绛州大商人张国纪等“倡诸贾,欲缗贿缇骑,毋为忠介苦,此举实是令人敬佩!”

    “淮扬商号,盐粮通达全国,是为我等楷模。”

    方楠闻言恍然知晓,原来这个张国纪是东林一系。

    他放下茶碗,缓身站起身向韩树昇抱了抱拳,然后看向周茂兰。

    “这件事就有劳周先生处理了。”

    方楠顺手接过递来的一封书信,迈步走出茶棚。

    韩树升被冷遇,心中甚是不喜,还未等周茂兰答复便知结果。

    与周茂兰客气了几句,便寒着脸走出茶棚,看向方楠背影,在心中轻哼了一声。

    “不知天高地厚的匹夫,看你能得意多久。”

    在书房中,方楠拆开李守锜的书信,其实这是一封调令,内容及其简单,命方楠于冬月初一进驻京城,十五日参加校阅大典。

    周茂兰跟进书房,接过书信看了一遍,沉思片刻。

    转眼间已经九月末了,天气渐冷,正是山陕之地流贼最为猖獗的时候,没有调将军去配合“杨鹤”招抚,而是去受阅,这是一件好事呀。”

    周先生所言及是,另外参加这次校阅,当家的名声必会渐涨,这对工坊货品,在信誉上提高了保障。

    说话间,牛秀才挑开门帘走进书房。

    “明天就得派人去宣镇,将兵马都招回来准备了。”

    方楠笑道:“受阅也不是件简单的事,过几天还要从新操训一番。”

    正说话间船厂方向,传来一阵密集的鞭炮声。

    牛秀才看向窗外,笑着摇了摇头,张大山和宋长庚把“水汽机”装到了漕船上,这是正在下河测试呢。”

    “俩个人每天到晚粘在一起鼓捣东西,钱可没少花,昨天看到他们弄的这支漕船……。”

    牛秀才一挥手,“当家的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现在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方楠呵呵一笑,与二人来到运河边。

    看到正在河中打转的漕船,方楠一嘬牙花子,心道:自从张大山和宋长庚玩在一起后,折腾等级是直线上升。

    没想到两个人,不但将蒸汽机装上漕船,而且还把军营中仅有的两门三斤佛郎机,也弄出来架上去了。

    看着他俩手舞足蹈,在漕船上连蹦带跳,指挥几名铁匠调整硬帆,方楠也是无语了。

    而岸边一群貌似粮商的人,正在不停呼喊叫好。

    这个场景可是够乱的,方楠挠了两下头皮,也看不懂是什么情况。

    正巧吴石头跑到身边,没有等他开口询问,便直接说道:“当家的,昨天下午,五里外厘金闸口拦下所有铁壳漕船,称其不符合规制,今后禁止通行。”

    “这是有人要砸咱们的饭碗呐!”

    吴石头说着话眉毛一立,“昨天晚上,我将两门火炮拖出来,准备今天揍他娘的,这才刚刚弄好,正要找当家的商量怎么打?”

    牛秀才手捻短须低垂双目,似是在琢磨什么,这时开口问道:“抄关归属内廷管辖,只负责收税,应该不会轻易截留船支。”

    “据找到船厂的粮商诉说,截流漕船的不是收取厘金的太监,而是运河巡检司的人。”

    吴石头挥手指向几个正在叫好的粮商,示意是报信之人。

    周茂兰微微点头,轻声说道:“这就对了,韩树升走了没几天,截船这件事情,应该与东林那边有关。”

    “当家的处理这事,可不能心慈手软,不然的话,今后咱们的买卖可就难作了。”

    “我这就去京城商铺盯着,防止那里再发生什么变故,一会到仓库取二十把短铳,给商号里家丁发下去,如果遇到肖小闹事,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牛秀才眼中精光闪烁,把旁边的周茂兰吓了一跳。

    “这哪像个掌柜,分明就是个悍匪啊!”

    片刻后,周茂兰呵呵一笑:“聚明兄所言及是,我们不能让背后的人掌控事态发展,必要时要用些激烈手段把水搅混,才能将主事人也拽进水里。

    “呵呵呵呵”

    “即然如此,小豆子把刀取来,咱们上船去闹上一闹。”

    经过一番折腾,在几个粮商帮助下,蒸汽漕船终于稳定下来,方楠走上甲板,看到两门佛郎机被装在中桅前后。

    方楠心想,漕船漂浮在水上,只靠两门火炮进行齐射,能打中目标吗?

    吴石头看出他的想法,凑到身边笑道:“将船开到闸口边,顶着巡检脑门子轰,即使打不中,也能吓他们个半死。”

    “顶着脑门子轰,这都是跟谁学的?”

    方楠看到吴石头正在奸笑,无奈的笑骂了一句。

    二十几个粮商,也一同上了漕船,却并没有吵吵嚷嚷,而是围住冒着黑烟的蒸汽机,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开船”

    张大山兴奋得满脸通红,高举手臂,向宋长庚大喊。

    宋长庚常与书卷为伍性情平和,打仗这种事他从未经历过,脑袋里浮现出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看着两门佛郎机,手脚都有些发软,颤颤巍巍半晌才拉响汽笛。

    “呜呜呜!呜呜呜!”

    汽笛响过,宋长庚拉动离合,水下桨叶开始转动,船尾水面上泛起汩汩浪花,推动漕船缓缓前进。

    片刻后,船速渐快,宋长庚这时又拉动另外一根离合杆,船速逐渐开始提升,宋长庚观察一下航速,然后推动最后一根离合杆,船尾螺旋桨带起的浪花,变得越来越大,船速相应大幅提升。

    张大山跑过去,观察了一下风向和硬帆的情况,调节气门总阀,使航速逐渐稳定下来。

    方楠目测船速大约在每小时二十公里左右,空载情况下已经超过了游艇。

    再次察看蒸汽机时,方楠愰然一笑,原来张大山和宋长庚最初设计蒸汽机时,便是针对漕船考虑的。

    粮商们不由得啧啧称奇,有人已经开口询价,想为自己的漕船也装上一部。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厘金闸遥遥在望,方楠看到五十多支铁壳漕船,如黄花鱼般停靠在岸边。

    他向船上粮商招手吩咐:“让伙计们升帆,跟在后面一会直接过去便可。”

    但是回应者却寥寥无几。

    抄关船闸,只是运河上架起的几段木桥,闸口上连根横置的拦杆都没有。

    在运河上,执事想要捕船,那是百分百没跑,所以没有船支敢强行闯过。

    漕船靠近闸口时,恰巧遇到几名皂吏挥舞长杆,正在驱离一艘铁壳漕船。

    方楠站到佛郎机边,指向厘金闸,“石头现在可就看你的了。”

    “石头说下,打哪?”

    张大山没用吩咐,直接将子铳塞入炮膛。

    “向人多的地方揍,这群衙役小鬼儿,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粮商们看到佛郎机装填完毕,马上就要开打,变得紧张起来,呼呼啦啦一同躲到船尾。

    让他们摇旗呐喊可以,真枪实弹的打仗,那可就不行了,家中都还有老婆孩子,谁也不敢凑这份热闹。

    闸口上衙役和收取厘金的太监,早就发现方楠这支漕船行径诡异,见船身侧了过来,露出两门佛朗机,顿时就愣在了那里。

    在这片地面上,他们向来说一不二,没见过有谁敢动刀动枪,今天看到船上大炮,脑袋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了。

    “砰~砰~”

    两声炮响之后,运河上横哏的木桥,木板纷飞,炮弹砸断几根支柱,虽然损伤不大,但却声势惊人。

    吓得衙役和太监,抱着脑袋向岸边就跑,而且还边跑边喊,闻香教妖孽来了,快喊救兵。

    这话听的方楠一愣,心说自己怎么还变成闻香教了。

    旁边一个粮商咧嘴笑笑。

    “现在除了闻香教,谁还敢与朝廷对着干。”

    方楠没在乎衙役们的叫喊,看着吴石头一炮接一炮,将子铳全部打完。

    硝烟在运河上悠悠散开,过往漕船早就远远停住,船工们爬上桅杆眺望百年不遇的奇事。

    经过一阵炮击,横截河面的木桥被砸塌了两处,河面上漂浮起几十片破烂的木板。

    虽然对这样的战果并不满意,方楠还是笑着对二十几个粮商抱拳说道:“现在大家可以过去了,今后再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尽可来柳河村。”

    粮商们可没有那么心宽,“炮轰厘金闸”与造反无异,柳河村船厂有背景,可以不再乎,他们却担心被那些衙役记恨在心里,急忙招乎船工加速,逃离这事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