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巨额嫁妆

第一百九十二章 巨额嫁妆

    大凌河入海口。

    旭日金光铺满了海面,二十艘马船划破涟漪渐渐驶入河道。

    “此战过后,大凌河之役也将落幕,漕运事物繁杂,老夫这就得赶回去处理。”

    “记住,无论是死是活,一定要把那个小犊子给我带回来。”

    “唉!”

    刘荣嗣轻捋须冉,看向书生打扮的刘黛汐轻叹一声。

    “呵呵呵”

    “部堂大人无须担心,那小子命大死不了!”

    牛秀才双眼微眯,搀扶刘荣嗣缓缓坐下。

    却不料他这句话,却引来刘黛汐一双白眼。

    “爹,这里那么冷,寒风刺骨还要打仗,真是太艰苦了。”

    也不知道刘黛汐这句话,说的是方楠,还是刘荣嗣,只见她双目泛红,诺诺说道,语气中是满满的怜惜。

    看着刘黛汐一脸娇嗪的模样,刘荣嗣是摇头不已。

    刘荣嗣是什么人,能在纷乱的朝局中把控漕运大权,周旋各系势力之间,知人断事目光如炬,眼界见识自是高人一等。

    方楠一介武人好勇斗狠,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只是心地良善刚直不阿,让人颇生好感,加之工坊规模极速扩展,而且在机械技艺上别开蹊径,这才使刘荣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儿女与其交往。

    “哈哈哈”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刘为可腰悬长剑立于船头,此时意气风发,竟还吟起诗来。

    “唉,老夫怎么生了你们这两个宝贝!”

    刘荣嗣看着一双儿女,表情是既幸福又无奈。

    “时局变幻,此战前后持续三个多月,其中牵扯让人难以琢磨。”

    “可叹现今大明风雨飘摇,吾儿此去援救,当要感识战场兵戎,切不可近战。”

    刘荣嗣眼光长远,早年在山东作布政史时,就看到魏忠贤势不久已,劝说同僚拒建生祠。

    现在他已然看出朝堂党争加剧,兵灾匪患难平,触动到大明根基,所以并未阻止刘为可亲临战场增长见识。

    “爹爹,你为何总是替大哥着想,从来就不但心我。”

    说着话,刘黛汐抓起刘荣嗣衣袖轻轻摇动,撅起小嘴嘟嘟囔囔。

    “哼”

    “还说为父不为你着想?”

    “你看看,那二十艘船上的东西,造价八万两,这还不都是为了你!”

    “哼哼……”

    “气死老夫了,那个小东西哪点好?”

    “爹……”

    刘黛汐娇滴滴喊了一声,阻止刘荣嗣再说下去。

    “你说什么呢?”

    “哼”

    “两国交战和我有什么关系?”

    “那个什么方小贼,是大哥的朋友,我可不认识他!”

    刘黛汐面色一红,扔下衣袖猛跺秀脚,转身走到船头。

    “呵呵呵呵”

    “敬仲兄有此一双儿女,尽享天仑之乐,当得是有福之人。”

    孙承宗这时由船舱中走出,挥手吩咐老仆,将一个精美匣放在几案上。

    “此番救援,岂能由漕运衙门出钱,这三万两银子,是蓟辽两镇军资,敬仲兄定要收下。”

    牛秀才此时双眼上翻,数起天上掠过的海鸟,心说小楠啊,你可真会挑,试问哪曾有聚资救援之事,八万两白银,定能保你安然回来。

    想到大凌河战场传回的不利战况,牛秀才心中又是一紧,不禁轻声低语:“希望这二十艘船上,八千箱大号百虎齐奔箭,能救出千里营数千人马。”

    张春战败,这么重要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十几天便朝野皆知。

    牛聚明和方宝虽然得知方楠并未出战,但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战役没有结束,以他们俩对方楠的了解,便猜到肯定还有仗打,方楠可不会空跑一趟辽西。

    于是各个庄寨闻风而动,大批庄丁齐聚德州工坊。

    但此时工坊,却无力短时间内打造大量装备武器,这可急得牛秀才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谁知刘黛汐的丫鬟小月芽,竟会突然造访,并且赠予五千两银子,嘱咐众人打制巨弩保护方楠。

    这也是刘黛汐见过方楠使用床弩杀过土匪,认为那是打仗的头等利器。

    不过这个思路,却让牛聚明颇受启发,床弩虽利,但需要多人操控,而且射程也赶不上火炮,百虎齐奔箭却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只要放大型号,打出几里也不是问题。

    误差太大没关系,以量取胜,再说工坊中存储了炸药原料,只要再购进硝石便可。

    不过大号百虎齐奔箭造价也不低,鹅蛋粗的箭杆再加上火药,一箱百根大箭,成本就高达十两,这种武器量小没什么作用,大规模打造,费用可不是个小数目。

    就在牛聚明为银子发愁的时候,刘为可带着三万两剿银来到工坊。同时朝庭批予孙承宗所奏,补发两万两军资耗损和开拔费用。

    这下可解了燃眉之急,百虎齐奔箭工艺简单,就是火药需求量大,说白了就是特大号的钻天猴,只用了一个月,八千具便打造完成。

    “起帆,回返德州!”

    船工一声唱诺,刘荣嗣座船缓缓调头。

    翁婿之名未定,刘荣嗣亲自救援方楠,这事好说不好听,所以并不打算相见。而孙承宗也不能久离锦州,所以二人同船而回。

    “大哥,你说那个方小毛贼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刘荣嗣离去,刘黛汐说话随意了很多,此时看到大凌河两岸村庄焚毁满目疮痍,不禁蛾眉紧蹙心生忧虑。

    “哈哈哈哈”

    “用八万两银子,换方兄一条性命,这么大的手笔,可以说有明以来绝无仅有。”

    “聚明兄,你说这还是件难事吗?”

    “哥,你怎么总提银子啊?”

    “人家是问你他能不能安全回来。”

    “呵呵呵呵”

    “试问当今天下,除了小妹,有谁还能让父亲这个堂堂总督,下这么大血本,筹措军资,只为保全一名武将的性命。”

    “哥,你又来了。”

    刘黛汐气鼓鼓的一跺脚,把头拧向旁边,“月芽,东西准备好了吗?”

    “小姐放心吧,都带来了。”

    小月芽鬼鬼祟祟拎出一个布包,弯下身在甲板上打开,露出几柄镶金包银的短剑。

    “小姐,这些东西据说锋利无比,可是花了五百两银子。”

    小月芽苦着脸说道:“咱们帐上可没有多少钱了!”

    “哼,等把那个小贼救出来后,定要让他双倍奉还。”

    刘黛汐卷起袖子,露出白嫩如藕般的玉臂,伸出纤纤玉手各抓起一柄短剑,眼神里闪过一丝过往记忆,轻咬嘴唇,恨恨的说道。

    “小妹,快把刀剑交给为兄,此等凶器,你贵为千金之躯,不能留在身边。”

    刘黛汐执意随军出行,刘荣嗣明白宝贝女儿的心思,想到那句老话“女大不中留”,便随了她的心愿,只是临行前没少敲打刘为可,定要护其周全。

    刘黛汐毕竟是出自书香门第,思想不同于草莽儿女,她也感觉手持利刃,太过影响自己的淑女形象,略一迟疑,便把短剑交给了神色紧张的刘为可。

    “咚,咚咚……”

    随着战场越来越近,此时站在船头,不仅可以听到大凌河城方向传来的炮声,同时也能影影绰绰看到爆炸卷起的团团黑烟。

    长达几里的战场上火光闪现,流云裹挟硝烟灰尘笼罩在空中,让人在远处便能感觉到其中的凶险。

    刘黛汐身着一袭儒装,却没能隐藏住她那玲珑婀娜的身姿,迎风立于船头,衣袂飘动宛如仙子。

    看到战争景像,刘黛汐脸色渐渐苍白,却未带着畏惧之色,目光清彻注视着战场,象是要在其中,搜寻到那个刀劈土匪的削瘦身影。

    “靠岸”

    几十条马船,海苍船堵塞了河道,牛聚明一看岸边简易栈桥,就知道已经抵达接应地点。

    一条条木板搭上码头,两千身着劲装的庄丁,两人一组开始由船上卸下八尺长,已经安装到发射箱中的百虎齐奔箭。

    足足八千箱,在驻守辅兵携助下,用了半个时辰,在河岸布置出长宽各三百米的发射阵地。

    一百名负责操作的庄丁,同时手持火把也完成站位,只等一声号令。

    牛聚明顶盔贯甲,手持钢剑翻身跨上战马,在阵地来回巡视,宛如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

    在与方楠等一众兄弟拼杀了几次之后,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自诩文仕,逐渐转变成敢于劈刀沥血冲锋陷阵的武人。

    若是方楠知道这个在历史上,身为闯王谋士的牛金星,成长轨迹竟然被自己带偏,也不知道他心里会生出怎样的感想。

    虽然刘黛汐再三苦求,刘为可仍是没有让她上岸,只得驻立船头向战场张望,犹像一尊玉雕仙女踏波而来。

    此时,她心思百转,不由想起方楠身穿皮袍当道而立,那时他虽然丑陋无比,目光却非常真挚,刀劈土匪,把自己拥入怀中的那一刻,感受到干枯瘦弱的胸膛竟会那么温暖,不仅传递来安全,而且还抚慰了内心惶恐,坚强有力的臂膀,感觉如在襁褓之中,此时此刻仍是让人倦恋。

    虽然每次相遇时,他目露邪光胡言乱语,让人十分厌恶,但自己似乎能看穿他不羁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良的心,毫无虚伪矫作,每次跳动,都会激发出一种气息相连的感觉,无法使人割舍。

    凛冽的寒风吹过,刘黛汐身体轻晃几下,发髻间也粘上了片片冰珠,可她并不感觉寒冷,凝神远眺,想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找到那个让自己牵挂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