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六十六 兵临城外

第二百六十六 兵临城外

    “方帅!”

    方楠正看着地图,凝神思考隐藏地点,被这一声忽然打断,他抬眼发现一名翠衫骑兵,满面疲惫站在帐篷之外。

    “不是说过嘛,今后称总爷。”

    方楠摇头轻笑,随即招手唤他进来,转身看向吴石头。

    “若是估计不错,应该是有佳音到来。”

    士兵面色严肃,朗声述说:“吴彪营,于两日前西出径井关进入山西,据锦衣卫飞骑传报,丁成营和浒山营,早已在涿州开拔,现在过了真定府抵达径井关。”

    “用不了几天,兄弟们又能聚在一起了!”

    “呵呵呵呵”

    吴石头听到“千里营”三部正兵营正在赶来,兴奋的拳掌交击。

    他腰板瞬间挺的笔直,转身指向远处平原地带。

    “当家的,千里营三个正兵营有七千人马,加上三千辅兵,这就有上万了,过几天全军齐聚,到时咱们摆开车马炮,与那些流贼阵战一场,让他们看看,“天下第一营”的名头是怎么来的!”

    “摆开车马,堂堂阵战?”

    方楠听到这句话,心神为之一荡,想到几年前自己和兄弟们,还不过是太行山中,一伙身穿兽皮的小毛贼,当时谁又能预料眼下这番局面。

    此刻方楠胸中热血涌动,如一股澎湃浪潮拍击礁岸。

    率领上万人征战,这是他曾经作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如今洽逢其时,那种长刀所向摧枯拉朽的豪情,便有些抑制不住了。

    “人马已经过万了”

    方楠在心中舒畅的轻声一叹。

    谁都清楚当下各镇总兵实力,配属标营和护卫最多不过五六千人,若非临战,想要指挥其它下属部队,那可是需要总督巡府的命令,哪比得上自己对“千里营”的掌控力。

    这还没有加上炮营和水军陆战大队,不知不觉间,拥有了这么一大股力量。

    唏嘘之余,方楠想到上万人在平原展开列阵,那是多么振憾的景像,他刚刚压住的亢奋情绪,又迸发出来,眼神之中也透出熠熠锋芒。

    “冯敬康的炮营到哪了?”

    再次稳了稳气息,压下激奋情绪,方楠站在地图前沉声问道。

    “回当家的,他们昨天中午就过了阳泉,现在该到寿阳了!”

    将双臂环抱于胸前,方楠看着吴石头用朱笔在地图上面,快速勾勒出几支部队所在位置。

    “预估各营行军速度,几支部队明日便可陆续抵达寿阳。”

    吴石头放下朱笔表情十分兴奋,看向方楠的目光中充满了炙热。

    “呵呵呵呵”

    “急什么?”

    方楠笑着在吴石头肩膀上拍了几下:“大战还未开始,以后有得仗打!”

    “只是这里情况复杂,牵扯到朝堂上变化,咱们每一次落手,可都得谨慎小心。”

    方楠眉稍挑起,“但这并不等于要畏手畏脚的打仗,洽洽相反,还得让士兵们狠狠的打,皇上调“千里营”入晋……

    说到这里,方楠嘴角一撇,脸上露出冰冷的寒意,“方某挥兵入陕,绝不是来这里看戏的!”

    “至于皇上的想法,有句话说的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阻止流贼东进,便可交待过去。”

    “哈哈哈哈”

    “当家的,我们这叫虎入山林。”

    吴石头又想到一句更为形象的比喻。

    方楠负手走到帐外,眺望平原上星罗棋布的村庄,神色渐渐变的肃穆。

    命:“吴彪营,浒山营,丁成营,三部正营日夜兼程,两日后于寿阳以西,会合冯敬康炮营,用重炮开路,沿官道向太原攻击前进。

    皇上即然把“千里营”全部调来,说明他不仅仅是要剿灭流贼,而且还带有敲打一下北方各势力的含意,方楠不但乐于实施,而且还想用炮声,向各方势力隆重介绍一下自己。

    进入山西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他这个想法到是与崇祯不谋而合。

    此时在东暖阁中,数名小太监正快步来回奔走,传递刚刚送达的奏折和战报。

    崇祯扔掉朱砂笔,伸着懒腰走下御阶,看向刚刚更改完的战事舆图。

    山西战情变化太快,他处于京城远离战场,现在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曹化淳恭身施礼:“皇上,马祥麟四千白杆兵,已经由忻州南下寿阳,现在应该快到太原了。”

    崇祯迈步来到地图前,听着曹化淳讲解,面上浮现出潮红的色彩,不知不觉把右拳握紧。

    “朕,很想去山西一趟,亲率大军纵横沙场!”

    崇祯脸上,扬溢出一股年青人该有的豪情。

    “咳!咳!”

    “皇上是万金之躯,怎能以身涉险!”

    “千里营全军入晋,加上马祥麟的白杆兵,杨国柱的一千骑兵,这个份量已经不轻了!”

    曹化淳偷瞄了一下崇祯的神态,看他脸上并没有愠怒之色,便心下稍安。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对他来说是“血印真言”,在皇宫中成长,曹化淳见多了持宠而娇落得杖下惨死的景像。

    崇祯虽然年轻,对自己非常倚重,但曹化淳却不敢有丝毫大意。

    他沉思片刻才躬身说道:“山西兵马虽多,但能当得起“精锐”二字的屈指可数,方小子这几年率军南征北战,建奴甲兵都没在他身上占到便宜,如今“千里营”规模,已经与几年前的“永平车营”相差无几,他统率万余人,即使打不赢,也能守得住阳泉和平定州,不会失了皇上的体面。”

    “只是……”

    “只是山西情况复杂,各系人马难以捏合在一处,这仗打起来变数太大了!”

    “山西会战,张宗衡与许鼎臣皆有保境安民之心,剿杀匪患之志,上下仕绅俱是群情激奋,皇上勿需担心。”

    “到是方小子掺和其中,有些让人放心不下。”

    “哦?”

    “咳咳”

    听曹化淳这么一说,崇祯眉头一皱,隐隐感觉哪里不妥,只是一时间却猜不出来。

    “曹卿说说看。”

    “皇上,以前方小子多是独立做战,想怎打就怎么打,可以说是野惯了。”

    “加入大凌河战役前,方小子和杨肇基交情莫逆,孙承宗也是爱护倍致,他才如鱼得水露了大脸。”

    “而在山西战场,张宗衡和许鼎臣可与他毫无交集,恐怕打起仗来,会多有肘制。”

    “张许二人,在朝政方面唯皇上马首是瞻,但两者心思各异,战事开启难免擅专独断,忽略方小子的太度。”

    “如曹卿所言,朕才想到问题所在,只怕方小子脑袋一热闹出什么乱子!”

    崇祯轻抚额头,有些后悔让方楠调动兵马了。

    “皇上勿扰,想那方小子经过几年历练,已经不是当初草莽之资了,听说所部士兵皆能读书识字。”

    “呵呵呵呵”

    “曹卿所言及是,朕也刚想到这层变化。”

    崇祯手抚短须朗声大笑,忽然眼睛一亮,又渐渐微眯,“曹卿,只怕方小子势孤力单,遭人排挤啊!”

    “王伴伴”

    “老奴在”

    王承恩听到招唤,以为崇祯让自己也畅所欲言,喜上眉梢,圆脸上褶皱顿生,笑起来像个包子。

    但崇祯下一句话,却让他非常失望。

    “拟旨”

    “嗯,还是密旨吧!”

    王承恩听闻,脸上笑意仍在,可是眼中炽热,却消散的无影无踪。

    面对曹化淳经纬之才,他自叹不如,常常感觉矮人半分,平时想展露些见解重塑形像,却是寻不到机会,本以为今天能够侃侃而谈,没想到自己又会错了意,不禁意兴阑珊,不过他世故练达,巧妙的掩饰好情绪,笑着走到书案之前。

    曹化淳目光如炬,发现王承恩内心中的瞬间变化,不由提醒自己要多加小心。

    “命,马祥林部白杆兵,在山西战场唯方楠马首是瞻,不得有误。”

    “曹卿,你看如此布置,方小子在战役掌控上,还会遭遇羁绊吗?”

    “对了,让方虎川也率领方小子的剑锋大队去山西吧!那边就要开打了,再把他的家丁队留京城,说出去也不好听。”

    “曹卿,你看要不给曹文诏和祖太弼也下一道同样的密旨。”

    “喔,还是算了吧。”

    崇祯忽然神色一冷,随即挥了挥手,“他们两个早已和张宗衡暗通款曲,密旨下达也是琴瑟难谐,算了吧!”

    崇祯皱起眉头补充说道:“从几日前传回的战报上看,流贼行动默契,似是有人在背后推动,加之山陕各方势力关系微妙,使这场战役变的难以预测。”

    “皇上请看这里。”

    曹化淳伸手点指“卫辉,大名府等地,(现今焦作新乡一带)正是卢象升率兵驻扎之地。

    崇祯看向地图,轻声长叹:此处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东可入直隶,南渡即是河南。卢建斗是个人才,落手之处十分精准。流贼无论奔袭哪个方向,都要看他的脸色。”

    “若卢建斗由这里兵进山西,等同于在流贼后背捅上一刀,与此相反,那里还可以成为流贼南出山西的大门。”

    “唉~”

    “可惜他却是东林一系,不能为朕所用。”

    感叹之余,崇祯神色一震,看向地图淡然一笑,“如今山西之地,不仅涌入十余万各色流贼,官军也汇聚了,陕西三边,宣大,晋地数个方面人马,就连东林也占据一处边角,至少五方势力参予其中,局势之复杂,真是叹为观止。”

    “还好,朕早有先手,把方小子派了过去,加上白杆,就是晋地打开锅了,也能控制住影响范围,使其无法干挠北直隶,朕的根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