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陈大人儒道之耻 » 第十一章 书馆之争

第十一章 书馆之争

    接下来三日,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冯府也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生活,死去的打手们冯庆年也安排了体恤金慰问了家属。

    王管家一如既往拿着武侠小说院子里踱步巡视,丫鬟仆人们无精打采整理着府邸的各个角落。

    冯平平和冯安安被甄茜赶着去了私塾读书,冯小团好奇的在新家捉迷藏,甄茜则是拿着鸡毛弹子到处找人。

    冯庆年在书馆打理生意,购买新家花费了巨资,他准备两年内再赚回来。

    陈长寿也逐渐适应了现在的身份,身子骨也在良心医生的药物治疗下逐渐康复,只要手臂不怎么用蛮力,几乎和常人无异。

    窗桌前,陈长寿放下书籍,然后元神啃食之后,才气增长了细微一丝。

    “啃了原主一辈子没有都没有读过的书,才增长了一丢丢,这才气获取真不是那么简单。”

    两天多的时间,陈长寿刻苦学习,看了不少于二十本书,才气只获得了一点点。

    他有些郁闷,沉思着:“果然不能闭门造车,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死书是没有前途的。”

    想到这里,陈长寿决定出去走走,至于先去哪里,他已经想好了,先去舅舅的书馆看看。

    毕竟自家的产业,未来说不好自己也有继承权。

    “还有一天伤假,明天就要上班了,哎。”陈长寿感叹一声:“前世九九六、今生零零七。”

    陈长寿有些无奈,他有点不想上班,但考虑到还有四天就要县试,自己现在连考试内容都不知道,怎么也得先去衙门混一下人事,打听消息,最好到时候能走后门。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不想看到舅娘,虽说这三天舅娘没有如往常找他麻烦,但吃饭的时候,眼神总是满含敌意。

    那眼神就像陈长寿偷她家东西一样。

    “我总算明白原主为何不喜欢回家了……”陈长寿一拍脑门,突然恍然大悟:“舅娘不会以为我会争夺家产吧?”

    醒悟过来的陈长寿越想越有道理,虽说舅舅现在正值中年,可人总有去世的一天,也就意味到时候,自己也会分走一部分家产,毕竟冯庆年极为疼爱自己这个外甥。

    “呜……不行。”陈长寿暗道:“我得改变一下舅娘古板思想,促进家庭和睦。”

    陈长寿明白钱财虽然重要,但毕竟自己属于寄人篱下,人家能收留养育自己已经算是不错了,不能靠着舅舅疼爱,还去夺人家产。

    想明白了这点,陈长寿决定出门,买点胭脂水粉之类的改变一下两人之间的尴尬关系。

    陈长寿换上衣服,找来铜镜。

    铜镜中,镜面发黄,却印刻出一张与之年龄不符的脸。

    浓眉大眼,皮肤黝黑,模样粗犷,赫赫一名莽夫模样。

    “陈蛮子之名果非浪得虚名,这脸乍看就是粗鄙武夫!”

    嫌弃一番后,陈长寿出门而去。

    赤城是平安县的主城,往上的行政区域是安澜府,再往上便是青州。

    青州毗邻夏朝国都京州,平安县又在恰好位于京州和青州的交界处,乃两州重要官道、节运之地,所以这里商贸发达,往来之客络绎不绝。

    赤城又是平安县的主城,故而称得上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乃重要的贸易大城。

    据每年衙门户房不完全统计,赤城人口相当于某些偏远府城,人口约莫三十多万。

    行走在街道之上,陈长寿充满好奇,这般场景也只有网络不发达的小时候赶集才感受过。

    来往行人如织,两侧商铺、酒楼、茶馆林立,路边摊上卖馄饨的吆喝声不断,更有糖人、杂耍热闹不已,时不时有马车经过。

    顺着街道,陈长寿东瞅瞅西瞅瞅,眼睛看花了都看不过来。

    原本打算先去胭脂铺买点礼品的,但还没有走到门口,陡然听到街上行人议论声传来,朝着前方挤去:

    “快去看热闹,听说明静馆对面新开了家静明馆,这是要抢冯三爷的饭碗啊。”

    “明静馆、静明馆,有意思,这是摆明了针峰相对。”

    “冯三爷也够倒霉的,前几日府中进了恶妖,现在又被抢生意,人都估计气炸了。”

    陈长寿于胭脂铺前脚步一顿,冯三爷、抢生意等字眼入耳中,顿时一愣,紧跟着反应过来。

    自己舅舅开的书馆,正是明静馆。

    “抢人生意,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是想在我冯家头上拉屎拉尿?”陈长寿当即反应过来,自己是冯家一份子,绝不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于是顺着人群走去。

    街道中段,行人围观,里三层、外三层。

    两座书馆相隔一条街道对峙而立,门头、牌匾、装饰都大致相同,甚至管理书馆的青衣仆人服饰也都几乎一模一样,如同一个模子刻画。

    此刻两帮人正手持木棍敌视着,明静馆一方的人更是愤愤不平。

    “姓乌的,你这是什么意思,说好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如今你开这书馆,还模仿我的门面,是想抢我生意?”

    冯庆年立于自家商铺前,挺着大肚子,气的上下起伏,瞪着大眼睛,一脸的愤恨不平。

    在他对面,站着两人,身后则是一众仆人。

    一人身着员外服,头戴商帽,身形发福,带着三分商人之气,他是赤城排名第二的商贾乌常贵,家中经营布庄生意,人称乌二爷。

    乌常贵冷笑,没有答话。

    反而是在他旁边有一书生,摇晃着文扇,不以为然道:“冯三爷此话差矣,赤城之大,商家林立,这书馆生意何时成了你冯家一门,难道还不允许其他人开门店了?”

    四周围观百姓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暗中指责冯三爷太过无理。

    生意门路本是公平竞争,岂有一家垄断之说。

    冯庆年听的是一阵面红耳赤,憋着怒气,他们这些商贾早有暗中结成商会,彼此各自经营门路,不抢他人生意,这些年也算是墨守成规,各自安好。

    可是如今乌常贵居然插手自家的书馆生意,这摆明了是破坏规矩,但这种背地里的约定,他又不好言出,一时间心中憋着怒火。

    “哼,你是哪里来的毛头小子,这里岂有你说话的份!”

    书生摇扇,一脸淡定。

    乌常贵一只手搭在书生肩上,朝着四周百姓隆重介绍道:“冯三爷不认识我家小儿,自然不怪,我便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我小儿明德,自幼去了安澜府上学,上月刚得秀才文位,现在放假归乡,往后还望各位父老乡亲多多照顾。”

    说着,抱拳摆手,明为介绍,实则炫耀。

    赤城人口虽多,但大多外出其他府、州之地,本地剩存的只有老弱病残、佃户农家之辈,亦或者没什么文化的青年。

    夏朝以儒治国,文人备受重视,城里文化最高的是知县大人许昌安,剩下的木秀才等人也都地位超然。

    再者,赤城乃商贸之地,商人之风盛行,读书人不多,寻常哪家子弟若是中个童生都要摆席宴请宾客,更别说中了秀才归来,足可媲美衣锦还乡四个字。

    百姓们闻言,纷纷震惊。

    在他们心中,读书人都是前途不可限量的人,更别说秀才文位,那可是少有人及,家中若是出了一个,光是抄书写字,都可以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若是出个举人,简直是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之迹。

    举人亦可一跃而成统治阶级,出入仕途,如许昌安便是举人文位当上平安县知县一职。

    “乌家出了个人杰啊,这乌明德看似弱冠,便已获秀才文位,日后不知能走到哪一步。”

    “怪不得乌二爷要抢了冯三爷的饭碗,冯家虽经营书馆,家中却无文位诞生,这不符合世理。”

    “说的不错,那冯家养子陈长寿一介莽夫捕快,大字不识,二子冯平平年年落考,三女冯安安更是只懂作画,幼子生性顽皮,日后也不是读书的料,这般门第如何能经营书馆。”

    耳边窃语之声传来,冯庆年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