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明珠之南北朝 » 009 官匪难分

009 官匪难分

    孙恩是个很有事业心的人。要不然,东海有那么多海岛,随便住哪都是海景房,渔业资源丰富,带着朋友们白天吹吹海风,晒晒太阳,弄点海鲜,晚上开开篝火晚会,吃点海鲜唱唱歌,这样的日子多么令人羡慕啊!隔着大海,政府军很难过来,这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海阔凭鱼跃。只要不去主动招惹晋朝政府,官兵是不会乘风破浪前来收容的,逍遥的日子将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顺便说一下,晋朝政府为什么不太可能主动出海去抓孙恩。

    首先,保健品造反集团的首犯孙泰及其儿子已经伏法,余众星散,这件事办到这种程度交代得过去了。

    第二,当时的晋朝跟南宋类似,都是在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灭掉后在南方新立的,最大的政治是恢复国土,最大的压力来自北方。出海抓海盗这种事不是优先项。

    第三,主动出海抓孙恩,收益有限,风险很大。出海作战历来是中原政权的弱项,大海实在是太大了,遇上风浪,不仅忧愁会被冲掉,而且大军也会被掀掉,而能得到的又很有限。孙泰当过郡长,好歹还算是一个县处级干部,抓了他还能写篇三页纸的报告。孙恩算什么呢?什么也不是,如果他不来捣乱,谁会认识他、注意到他呢?

    然而,孙恩是个好侄子,因为他要为叔叔孙泰报仇。你不来抓他,他要来让你抓他。从他后来的举动看,他的志向还不止于报私仇,还有点想做高级公务员的意思。

    孙恩的效率挺高的。他是在公元398年12月仓皇逃到东海的海岛的,399年10月就带着他的队伍回来了。走的时候只不过有百余人跟随,回来的时候已经声势很大。算起来,新公司的筹办只用了十个月,这么高效不知道是不是给全体员工吃了保健品。

    孙恩在海上的时候时刻牵挂着乡亲们,听说乡亲们开始“民心骚动”,就马上回来了。他从位于东海的基地出发,登陆后先是攻击上虞,把上虞的领导上虞令杀了,然后又进攻会稽郡。

    会稽郡在西汉时曾经很大,包括今天的苏南、沪西、浙江的大部分和福建一部分,到了东晋这时候,只相当于现在的绍兴和宁波。地方虽小,但地位特殊,属于晋朝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权倾一时的司马道子,当时就被封为会稽王。

    会稽王这个名字,和琅琊王在史书上经常出现,往往隐含了特殊的地位。有一条潜规则是:会稽王常常是琅琊王的候补,而琅琊王又常常是皇帝的候补。晋朝的不少皇帝上任前就是琅琊王。

    所以,孙恩攻击会稽,对双方来说都是件大事。孙恩新公司开张营业的第一站就在京畿地区中间开花,胆子不小,也不怕被包饺子,他的信心是从哪来的呢?

    史书上不会告诉我们的是,孙恩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民心骚动”四个字大有深意。

    民就是老百姓,“民心骚动”就是说老百姓想闹事,不安分,为什么想闹事,在封建社会一般是受压迫到了一定程度,受不了了。

    我们来看看官府是怎么应对孙恩的,或许可以理解老百姓的反应。

    会稽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叫内史,相当于郡长,名字叫王凝之,这个人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的爸爸一定听说过,绝大部分人在小学上书法课时就知道,是的,他就是王羲之。

    那个时候当官的大多是世家子弟,平民百姓机会比较少。像王羲之他们家就属于世家,他有个堂叔叫王导,王导这个名字不仅在生前被常常提到,在死了以后很多年还会被提到。大家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很欣赏刘裕的王谧吗?他就是王导的孙子。

    王羲之就是字写得不好,也有个官当,他的儿子也是类似。当时王羲之的一个儿子王凝之负责镇守会稽郡,现在孙贼来了,王大人你赶紧组织武装对付吧,不说剿灭孙贼,至少你得组织防守吧。不过,这是王凝之手底下人的想法,但不是领导的想法。王郡长说,你们慌什么,有我在,无需惊慌,我早有安排,小小毛贼何足挂齿!

    大家一听,感觉好惭愧,每临大事有静气,我们怎么就达不到这种修养水平呢?于是凝神屏气,继续听王郡长讲话。

    没想到王郡长接着说的是:“我已请大道,借鬼兵守诸津要,各数万,贼不足忧也。”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这位王郡长信奉天师道,就是道教的一个分支,而且非常虔诚,人家备战是整顿队伍,分发武装,安排后勤,修城墙,备檑木,王郡长备战与众不同,他既不派兵,也不提高安保等级,而是每天到专门的房间——道室——磕头跪拜,和祖师爷进行灵魂上的沟通和交流。

    经过多次的沟通和交流,王郡长终于得到了祖师爷的承诺,可以借给他相当数量的鬼兵,每个重要的关口都可以安排几万,所以对付孙贼根本不成问题。

    看到这儿都快让人笑出声了。我不知道王郡长手下那些武装部的人听到领导这么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

    不过,我感觉王郡长的信仰还不是特别纯正,因为等到孙恩的队伍越来越近的时候,他好像不太信任鬼兵能圆满完成任务了,开始安排兵士出去防守了。可惜,已经晚了。

    11月2日,孙恩很轻松地攻陷了会稽。能不容易吗?大白天的,鬼兵都不上班的对不对。接下来,王凝之大人的对策就一个字:逃。但他还没逃远,就被孙恩抓住了,直接就被咔嚓了,史书上说“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他的儿子,而且是儿子们,真是倒霉,跟了这么一个爹,还不如多跟着点妈呢。

    他们的妈,就是王凝之的夫人还真是条汉子!我的意思是很有骨气的意思。王夫人名叫谢道蕴,是谢奕的女儿,谢奕是谁呢?他是谢安的哥,谢安大家肯定都熟悉了,就是淝水大战时下棋的那个主。我们小时候学过一首诗,有一句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那时候王、谢两家是东晋非常显赫的家族,相互通婚比较常见。

    谢道蕴听说孙恩这群造反的人来了,根本就不慌,就跟平时一样,手里拿一把佩刀,叫手底下的丫鬟抬了轿子出门。轿帘开处,只见一位妇人翩翩而出,手起刀落,杀了好几个人,才英勇被抓。这不信道教的人就是不一样。

    看到这里,真是对谢女士肃然起敬。男人和女人到底谁更勇敢?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这个问题是我上大学的第一堂英语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印象深刻。老师说,她和老公一起去坐过山车,她老公全程闭眼瑟瑟发抖,同学们说谁更勇敢啊?她的答案尽在不言中。我也曾在香港某游乐场的一个极速矿车的游乐项目出口处,看到一个女孩正在安慰坐在地上蜷成一团仿佛是一只小兔的眼镜男友。

    实事求是地讲,男女都有勇敢的,但勇敢的女性更让人佩服,因为女性一般来说力量等方面要比男性差一点,这也说明勇敢是精神方面的特质,不是物理形体方面的能力。

    这个时候,吴国的内史桓谦、临海郡的太守司马崇、义兴郡的太守魏隐都放弃官衙逃走了,可以想象当时已经乱成什么样子了,也更可见谢道蕴的不平凡,她还真有点她叔叔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气质。

    其实,桓谦这三位还真算是机灵的,因为另外八个郡的老百姓乘机起兵响应孙恩后,这八个郡的郡长只要敢不逃,或者没有能力逃,就都被杀了。前面说到的谢邈、司马逸、顾胤、谢明慧、谢冲、张琨、孔道就是在这时候被杀的。带头的人在史书上都有名有姓的,比如会稽郡是谢鍼(同“针”),吴郡是陆瑰。更可怕的是,响应孙恩的人,“旬日之中,众数十万”。

    可以想想看,孙恩来之前这里是什么状况?我觉得用两个字可以概括:干柴。

    至于官兵的战斗力,史书上说是因为三吴地区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很多年不打仗,群众都不知道打仗是什么样的,所以官兵都是“望风奔溃”。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其实看着挺别扭的,群众不知道打仗是什么样的,跟官兵不给力有什么关系?人家的主业是生活,官兵的主业是维持治安保卫家乡,这实在是为了找个台阶下吧。

    不能打仗的官兵一哄而散,百姓很失望,能打仗的官兵倒是没有一哄而散,但也很让人无语。接下来的十二月,刘牢之率领的政府军打败变民军后,孙恩裹挟了二十万人逃跑,边逃边扔细软美女(史书上没写美不美,但应是合理推测),结果刘牢之的官兵们纷纷争抢,也就顾不上追击了。等到光复后,刘牢之又放纵士兵抢劫。一句话:毫无军纪。对此,老百姓的反应是:非常的失望。

    顺便说一句,这种把自己的百姓当成敌人的百姓一样抢劫的事情,在往后的日子还会出现很多,有的当事人被人提醒后还会恍然大悟有点害羞,好像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错了。

    所以你想想,这儿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响应孙恩。

    有意思的是,孙恩攻陷会稽等郡后,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会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意外和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