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百年鬼医 » 第004章 夜半来客

第004章 夜半来客

    话说简短。次日清晨,刘本秋命丫鬟家丁,将家里的一应物品,能带走的带走,没用的送人,变卖。然后,又遣散了家丁奴仆,只留下两个贴身的丫鬟丁香芸香,还有跟随多年的家丁刘福,离开了京城,回登州老家。

    一路无话,回到登州老家祖宅,安顿好了一切之后,刘本秋把三个儿子叫到近前。让三人关闭医馆,离开登州,去关外生活。他自己和夫人留在登州赋闲养老。可这三个儿子不放心啊,最后,争论来争论去,最后决定,仍然把老大的儿子刘思成留下,一方面跟爷爷刘本秋继续学习医术,一方面,也是照顾二老。

    那么,这刘本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希望自己的三个儿子再进京做太医。那太医,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不说长了七巧玲珑心,也得左右逢源。光凭这医术高明还不行,你还得善于算计,你得善于察言观色,能言善辩,说白了,你得会来事儿,会见机行事。几十年前,太医李德利给慈禧老佛爷看病,一语不慎,就被砍了头了。再有,王公大臣府里的病倒是还好瞧,后宫皇太后、皇后、贵人,格格的病,那可不是好瞧的。尤其是皇后妃子,那都是金枝玉叶,你个小小的太医赶直接伸手诊脉?所谓的悬丝诊脉,那根本就是做做样子的。是要跟身边的太监宫女打听明白症状了,再通过望闻问,来诊治病症。哪个太监宫女会跟你说实话啊,你得打点好,维护好了,这才行。这其中,自是少不了人情银两。

    刘本秋在京城做太医多年,深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日甲午海战以清政府失败告终,正遇此遭遇,离开京城,回乡赋闲,教授医术。如果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在登州开设医馆,没准儿哪一天,太医院就又有可能把他的哪个儿子招了去。

    三个儿子遵从父命,关闭医馆,离开登州府,去关外谋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离开了京城的刘本秋倒落得个清闲。刘思成则安安稳稳的一边侍奉爷爷奶奶,一边学习医术,得空的时候,再练练拳脚,虽说不能称为高手,但近身格斗,保护自己和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轻功,还是有一番造诣的。这刘思成呢,性格上,倒很像他的老祖儿,谁呢?他爷爷刘本秋的四爷爷,刘显和。聪慧过人,嫉恶如仇。有些时候,刘本秋甚至都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四爷爷投胎转世了。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的秋季,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也就是现在的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因土地侵占引起冲突。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人的邀请,前往援助。自此,义和团运动在全国遍地开花,甚至有顺口溜说:义和团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传。

    1902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八年深秋的一天,掌灯时分。刘思成忽然听到外面有轻轻的叩门声。

    “谁啊!”思成一边问,一边仔细倾听,借此判断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一边朝门口走去。果然,又传来几声轻轻的敲门声,但并没有人应声。来到门口,刘思成再次问道:“谁啊。”

    “额,是我,求刘太医看病的。”声音不大,但字字听得清晰。

    “这儿没太医,您请回吧。”

    “额,不会错的,我们要请的,就是刘本秋,刘太医。”

    “哎,你这人怎么回事儿啊?我说了这里没有刘太医。”

    “思成啊,是谁呀?”这时,房中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

    “哦,哦,没谁,没事没事!”刘思成赶紧回应爷爷。爷爷自打从京城回来后,一直没开诊行医,毕竟这是圣谕,是太后懿旨,又怎敢不从,岂能不从呢?

    “额~~~刘太医!救人呐!”这前来求医的人也不含糊,听见刘思成在跟他爷爷说外面没事,也就急了,赶紧冲着门里大喊“刘太医!救人呐---”

    “哎,我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儿啊?不是跟你说了吗?没有刘太医没有刘太医!”“小伙子啊,救人一命啊!”

    “思成啊,让他进来吧。”苍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刘思成无奈,打开了门,借助手中的灯笼,看清了来人。

    门外,站着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男人,中等身材,一身质地不错的长袍,外面还套了一件马甲,看着就显得干练,精明。但看面部,似乎少了些血色。手里提着气死风灯。

    “进来吧。”刘思成客气的将来人让进了院子。

    “哎,哎,”来人忙不迭的点着头,微笑着两手做抱拳状,拱了拱手,随着他手的移动,那气死风灯也随着手,抬到了胸前。刘思成无意中再看向来人时,这人的面部表情,似乎很僵硬。在来人经过自己身旁向里面走的时候,刘思成似乎感觉到这人的身上,隐隐散发着死气。心中不由得谨慎起来,并暗暗的注意观察起这个人来。

    进到堂屋,只见刘本秋已经端端正正的坐在太师椅上。“什么事啊?”刘本秋开门见山的问。

    “哦,鄙姓胡,主家是临县的胡员外,五夫人产后血崩,多方求医仍不见好转。虽然早就知道刘太医,也知道您从京城回来就一直没开诊。现在,这眼看着五夫人就要归西了,这,这也是不得已才前来请您老的。”

    “嗯,奉懿旨,老夫不能出诊行医,还请贵府另请高明吧。”说着,刘本秋看了一眼刘思成。刘思成赶紧说道:“这位大伯,实在是对不住了,我爷爷他,真的不能出诊行医,还请您理解-----”

    话还没说完,胡管家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双手合十,哀求道:“刘太医,我们,我们知道您的难处,可,我们五夫人产后血崩,这,这人眼看着就要死了,您就行行好,救救我们五夫人吧!”说着,磕了三个响头,又说道:“之所以这个时辰来,就是不想给您老找麻烦,所以就想趁着夜晚,把您请过去,我们一定会守口如瓶的!”“哎,快起来说话。”刘本秋凝视着胡管家,刘思成赶紧上前,搀扶起胡管家。“哎,这样吧,思成啊,要不,你去一趟吧,我把药配好,你带着过去,需要仔仔细细的诊脉,根据病情加减药量,切记切记!”

    “谢谢您了,刘太医,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医者仁心,行医多年的刘本秋时刻铭记祖训,总不能见死不救啊。还没等胡管家的话说完,刘本秋就起身去了后屋去准备药品了。刘思成则回身将柜子上的银针带在了身上。这些年,刘思成也是一直苦练针灸,深得爷爷的亲传。

    胡管家扭脸儿看了看这半大小子,眉目间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情。似乎是不太相信眼前的这半大小子还能诊脉,而且听刘太医这话头儿,又似乎也能诊治这棘手的病症。当他又看刘思成拿着银针包,更觉得这似乎不可思议,难道说,这小毛孩子,还会针灸?但这种神情,也是转瞬即逝。

    俄顷,刘太医从后屋出来,手里拿着一个不大的锦盒,递交给了刘思成:“加减药量,切记切记!”“哎,记下了。”待刘思成应允之后,刘太医又从腰间取出一枚“鬼钱”,神色凝重的放在了刘思成的手里,并凝视了思成片刻,挥了挥手,径直转身走向了后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