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求道超脱 » 第三十六章 八苦

第三十六章 八苦

    行走不知多少里,不知多少时间,普特又进入了一国。

    此国也是个奇异国度,青年人多,老年人更多,但孩童甚少,普特于此国游览日久,没见几个孩童。

    游览日久只见处处办丧事,没见几处办婚礼。此国人口稠密,虽是小国,但这人口却毫不逊色大国。

    只不过比不得大国富裕,百姓更为辛苦罢了。工坊少,青壮多,一时工钱甚少,生活所需却不少,压的众青壮苦不堪言。如牛马一般辛苦干活,却无法在城中生活,只能是城外茅屋中生活。

    此国百姓感念生活痛苦,不愿子孙后代尝此世间众苦,遂不孕。又如此国风气败坏,男给彩礼,女无嫁妆,终日索取无度,贪婪不已,是以不婚。

    此不婚不育之事,导致此国虽人口众多,但老年人占比极重,人口生育已经断层,潜力断绝。

    此国上层忧心不已,纷纷制定政策想让百姓生育,奈何风气已败坏,政策毫无用处,而他们却不愿割肉,所以无法改善此事,只能与其沉沦。

    正如俗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生苦,指报分之时所产生的苦痛。

    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人生何处不苦,出生是苦,人生中又有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种种苦楚。

    而这七苦都由五阴炽盛之苦所成。

    众生一切的心行都离不开五阴的范围。五阴乃色、受、想、行、识。

    色指身体,只要有这个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身体,人就会就苦——身为苦本。有受、想、行、识这四种心理精神的现象,就必然会有烦恼——心为恼端。

    众生有这个虚幻的身心,必然会烦恼,这种色、受、想、行、识身心的现象每天都像沸腾的开水,让众生不得安宁。

    这正是佛家八苦,正如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普特想着这八苦逐渐陷入沉思之中,虽然心中沉思,却脚步不停,一步步向前走去,心随意动,走了不知多久,前方出现一座大山。

    此山重重叠嶂,高耸入云,浑身青褐色,有松林竹柏,飞鹤行空,猿鸣四野,虎啸山林,野狐处其间,云雾缭绕,微微细雨,浑似个仙家之所。

    看见此景,普特笑道:吾悟道之地有矣,遂大步前往山中。找到一处山洞,普特进入其中,点然随身所带的青灯,盘膝而坐,念诵经文。

    一会念念《心经》: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一会念念《金刚经》: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一会念念《楞严经》: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不断诵读,接着是《妙法莲华经》: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

    念诵到《无量寿经》: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普特浑身佛光闪烁,从微光慢慢至大亮,已废的经脉快速恢复,修为不断提高,气息不断上升,终于,突破练气期,脱离旧躯,成就无量佛躯,成大光明,放无量佛光。

    筑基之后气息还在不断上涨,心气聚、脾气聚、肺气聚、肾气聚、肝气聚。金木水火土五帝齐聚,五脏神亦汇聚,五气直冲紫府而去,自此五气朝元。

    形成大循环后,气息还在上涨,体内灵气不断汇聚,遂成一丹丸,居于紫府中央,五气一冲,金光闪耀,生九窍,阵阵生命气息不断传出,一呼一吸之间,法力源源不断。

    此时普特心中想着自出灵山所遇种种,心中所思化为种种感悟,一时之间洞中精气四溢,飘满山中。

    只见植物处处争繁茂,动物各个精力足,荒地霎时起绿茵。普特周身微颤,此时人花升腾入紫府居右方。

    气冲洞府震山河,星河比之不足道,由此地花生矣,居于人花左侧。

    元神出窍游九霄,神满精力足,由此天花生矣,冲紫府而归于地花左侧。

    三花罩于金丹之上,与金丹构成循环,由此周身大循环以生,金丹微颤,渐至婴儿头颅般大小,呼吸之间,阵阵灵光涌现,元神居其中,绽放无尽灵动之感。

    由此直入元婴,若能逃脱得了金丹,便能夺舍,或专修灵魂,度过渡劫之后与正常修士殊途同归,才得求取大道。

    无尽佛光照耀之中,普特低声念诵:我作佛时,诸空众生皆有望,人人皆可求大道,辛苦修持脱苦海,果位自得皆欢颜。

    周身光明大放,照的此山中凡物有资质、有积累的生灵立时开慧,省确二三百年苦工,资质弱小、无积累者底蕴渐深,辛苦修持一二百年年即可开慧。

    佛光渐渐暗淡直至消失,满山生灵能动的皆向此处跪拜谢恩,无法行动者也枝叶伸向此处不断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