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医扪心录 » 第94章 人不可貌相

第94章 人不可貌相

    林佳怡的姐姐林佳静睡了半个多小时的午觉,期间林佳怡把自己的橱柜收拾了一下,把秋装拿出来,把夏装收起来,准备让姐姐帮忙带回家。

    林佳静起床的时候林佳怡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她在床上坐了会儿,去了趟卫生间,洗了把脸,抹了些保湿霜,这才坐在床沿,拿起一本《王阳明心学》来翻阅。

    “你不帮我把被子叠起来啊?”看着林佳静懒洋洋地坐在床沿就等着收拾完毕一起走,林佳怡有些不满地说道。

    林佳静看了一眼那全校统一款式单一色调的蓝被子,说道:“我自己的被子都不叠,还帮你叠啊?你还是等会儿回来的时候自己叠吧。”

    “你不叠谁叠?我姐夫吗?”林佳怡问道。

    林佳静继续翻阅着《王阳明心学》,头也不抬,说道:“他也不叠,一个大男人哪轮得到他收拾床铺啊?都是我婆婆收拾的,被子也是她叠的。”

    “真好!”林佳怡羡慕地说道,随即叹了一口气,把行李袋的拉链拉上,就有些不情愿地叠了被子。

    陈瑾躺在自己的床上,眯了会儿眼,没有睡着。听到了她们姐妹俩的对话,对这个“邻家大姐姐”林佳静的印象瞬间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以为她们家信仰佛教,又是素食主义者,一身复古风服装更衬托着古典气质,怎么看都是秀外慧中的女子,可几句话就让涵养显露无疑。

    表面上看着她们姐妹俩都长得不错,虽然出身农村,林佳怡还拿着国家助学金,但却都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不知道是因为长期接触传统文化还是长期素食的原因,总体上给人一种比较端庄的感觉。

    但学习传统文化,难道不知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知道这八者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德育内容的精髓?不知道王阳明心学的三大核心思想之一就是知行合一?

    孝居于八德之首,在任何年代都不容忽视,否则家庭失了伦理,道德便无底线。

    虽然现在思想开放了,不再像封建社会那样保守,嫁了人的女子也不用像古代那样伺候公婆,但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怎么也不至于让公婆反过来伺候媳妇吧……

    陈瑾的一大遗憾就是爷爷晚年凄凉,她无力改变。而造成爷爷晚年凄凉的主要原因就是她的二婶没把爷爷当人看,而二叔对此视而不见。

    “我活得还不如一条……”

    陈瑾想起了爷爷的那句话,依旧觉得心中刺痛。

    这种悲剧的发生,追根究底就是家庭乱了伦理纲常,老人能发挥作用的时候被儿女媳妇呼来喝去当牛做马,老朽了以后就被当做多余的累赘,恨不能早日入土。岂不知人人都会老,亲手导演的悲剧说不定某天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男人啊男人,为何一个个都有了媳妇忘了娘?究竟是因为女人红颜祸水,还是某些男人本就忘恩负义?

    做父母的也是,供出个博士又有什么用,儿子没学会孝道,不懂得尊敬父母,学历越高父母反而显得越卑贱。

    陈瑾内心感慨万千。只是道德这东西,用来要求自己就叫严于律己,用来要求别人就变成了道德绑架。

    她也只是一声不吭。忽然间想起了袁琦对林佳怡的恨,不知道她们的课题是否还在继续……

    没多久,林佳静、林佳怡姐妹俩就提着行李出了门。

    “我的娘咧,憋死我了……”宿舍门一关,郑瀛就迅速坐起,腾腾腾下了床,直奔卫生间。

    接下来的三天,许承跃因为答应了一位在形意拳协会认识的师兄,要到一家市里的诊所药房里帮忙抓药,每天一大早就出门赶公交车到市里去,晚上七点多才能回到学校。

    这位师兄名叫石以正,是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的,比许承跃高一届。中药学专业本科四年,时以正师兄刚毕业没多久。在校期间他就在市里距离老校区不远的民生路上的民生中医诊所药房兼职抓药。首次考研没考上,毕业以后准备二战,他也没想找个全职工作,就想着继续在民生中医诊所兼职,其余时间用来复习考研。

    这次国庆假期他原本是不打算回家的,但家里临时有事必须回去,诊所里又排好了班,匆忙之间只好找人替班,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许承跃。

    陈瑾在学校里也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没有看书研究中医研究治病,只是跟着郑瀛、李雅君混在一起,上午去逛街,下午宅在宿舍里玩手机电脑。

    接下来两天陈瑾自己到孔仁杰的工作室去,又见到了卢小椿师妹。

    “师姐,我看到最新一期的校报上有一篇中医类文章,是你写的吗?”卢小椿见到陈瑾来了,激动地说道。

    “我没看最新一期校报。写的什么内容啊?作者是谁?”陈瑾问道。

    “写的一个医案。”卢小椿说道,“对了,还没请教师姐的名字呢……”

    “我叫陈瑾。”

    “原来真是师姐的文章啊!”

    “文章是我写的,可是医案不是我的,下回我争取写一个自己的医案。”陈瑾想把最近治好的许洋洋的偏头痛医案写一写,尤其是头痛不扎头,而是根据辨证取手足远端穴治疗这一点,她觉得很值得写一写。

    “师姐有空可以多写,稿费虽然不多,但可以积累综合测评的活动分。像师姐写的这种比较长的文章,发表一篇有1分,诗歌等短篇每篇0.5分,3分封顶。”

    卢小椿虽然离开了校报记者团,但感情还在,所以总是发自内心地鼓励校友写文章投稿,对能在校报上发表文章的作者也是特别尊重。

    “还能有活动分啊,不错,那我怎么也得多写两篇。”

    陈瑾在心里琢磨着,等自己发表了两三篇之后,就用许承跃的名字再发两三篇,反正医案也是用他的,自己就算帮他整理了。

    参加过综合测评才知道,活动分是真的值钱。

    陈瑾不会为这件事处心积虑,也不像一些人那样输不起,她只拿自己该拿的,争取自己该争取的。

    “这样的文章多些才好呢,期待再次在校报上看到师姐的文章。”卢小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