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医扪心录 » 第100章 医路漫漫,才刚开始

第100章 医路漫漫,才刚开始

    陈瑾拿出下午在图书馆里借的《古今名医针灸医案赏析》,看了半个多小时后,才取出《伤寒论讲义》,开始抄里边的条文。

    这个学期,开始了《伤寒杂病论》的课程,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总论部分已经学完,原文文部分也学了十几条。任课老师说下次上课要抽查背诵已学条文,所以背诵原文刻不容缓。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医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年代久远,有些信息现在很难正确解读,不是原文全部内容都深入学习,所以和《内径选读》一样,课程也只是选择比较重要而极具临床指导意义的部分来教授。要不然,一部《伤寒杂病论》,半部《黄帝内经》就够研究一辈子的了。

    一般针推专业的学生多数朝着针灸推拿方向发展,不重视方脉,也很少将《伤寒杂病论》当重点课程对待。

    陈瑾由于不想放弃方脉这一块,所以比较上心。她习惯在晚上和早晨背书记知识点。

    晚上记背,睡觉前脑子里还是这些知识,不容易被其他杂念占据脑海,早晨起来还会印象深刻。万一失眠,还能借着短暂记忆反复默背。

    早晨记背,因为早晨精力充足,且记忆力强,加上还没被其他事情干扰,记起东西来很快。

    如果难以静下心来,她就反复读或抄写这些要熟记背诵的东西。

    她发现很多时候,靠短暂记忆记下来的并不是文字信息,而是图像。比如说课本的某一页上的一段话,她初时背诵,闭上眼睛看到的是这一页的画面,某一句话在这图画的什么位置,记下的是这段文字的图像。

    快速地用眼睛将图像传输到大脑,这也许正是某些人临时抱佛脚靠短暂(瞬间)记忆就能通过考试的秘密。对于某些只有选择题的考试,一些人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只看正确答案而不去理解为什么,甚至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意思,靠眼熟就能考取高分,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而那些图像过不了多久就会慢慢模糊,因为每天通过眼睛输送到大脑的信息太多了。

    对于那些重要的以后会长期使用到的知识,是不可以仅仅依靠短暂记忆来记住的,那样不深刻也不牢靠。

    所以陈瑾必须趁热打铁,趁着脑海里的图像还没完全模糊之前,尽快把图像变成纯文字。

    如果旧的图像已经模糊,那么抄写既是在建立新的图像,也是在加深文字记忆。而默读或朗读的过程则是一边加深图像印象,一边提取文字信息,并转变成语音信息。

    对知识点更加深刻的印象,是变成滚瓜烂熟脱口而出的语音信息。

    记得小学时期背诵的乘法口诀,等到能脱口而出灵活运用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没有了图像(乘法口诀表),也没有了文字(如“7×9=63”或“七九六十三”等),而是一个个熟悉的声音回响,是在心里默背的声音。

    所以学习并牢记知识,除了理解,还需要看、写、读配合,也就是常说的眼到、手到、口到,最后刻在脑子里的,可能是图像,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声音。再加以理解和运用,变成动画(使用过程的画面),最终变成新的记忆(使用经验),就算真正学到了,成为自己的东西了。

    把新学的十几条《伤寒论》条文抄了两遍,又读了几遍,背熟了以后,陈瑾就收起了书本。

    许承跃见她忙完了,也将书本收了起来,说道:“不看了,出去逛逛。”

    两人就在校园里逛了十几分钟,许承跃将陈瑾送到宿舍楼下,才说道:“从这周开始,周六我都会去市里。”

    陈瑾忙问:“去市里做什么?”

    许承跃说道:“之前和你说过的民生中医诊所,有个咱们学校的连岳老师周六上午在那儿坐诊,我想去跟诊。”

    陈瑾问:“针灸老师?”

    “不是,”许承跃说道,“是教伤寒的老师,擅长开经方,病人挺多的,上午限号30。跟诊完连老师,下午再去省中医针灸科跟诊高老师,晚上回来得会比较晚。”

    “哦,那你去吧。”陈瑾说道,“只是去市里挺远的,一来一回,光在路上就得四个小时左右,不会觉得累吗?”

    “那倒没事,一周去一天而已,又不是天天去。”许承跃说道,“在学校见到的病太少了,也太容易治了。有位师兄说,觉得治病容易,是因为治过的病太少了。靠在学校义诊积累经验,还是太局限了,得找一两个厉害的老师跟诊,才能看到更多的病人,了解当下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其治疗,要不然等上了临床还是很茫然。”

    一番话说得陈瑾都有些心动了,说道:“我也想找个老师跟诊学习。”

    “你不用着急跟诊,”许承跃说道,“你们明年就搬到市里了,省中医就在老校区前面,到时候有的是机会,跟诊也方便,没必要像我这样来回跑。”

    目送陈瑾上了楼,许承跃才转身回自己的宿舍。

    从这周开始,周六早晨许承跃早早离开学校,坐公交车赶往市里跟诊,晚上七八点才能返回学校。

    平时则一如既往,白天有课上课,没课自己安排时间,到了晚上再一起在餐厅上自习或者义诊,回宿舍之前再和陈瑾一起在校园里散散步。

    陈瑾在学习之余则整理出来几个比较满意的医案,一些以自己的名义投稿,一些用许承跃的名字投稿到校报邮箱。

    稿费一篇20元,一月一发,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会将上个月的稿费发到作者手里。虽然不多,但拿到第一笔稿费的时候,陈瑾还是挺激动的。

    天渐渐凉了以后,陈瑾去餐厅上自习的时间也就少了,因为在那儿坐久了手脚老是凉。晚上更多的时间是在宿舍楼抱着电脑看倪师《人纪系列》的视频。

    花了两个多月的时候,她才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将《人纪系列》的视频课完全看了一遍下来。

    随后便又临近期末了……

    有人说,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

    但怎么有意义,可以自己把握。

    陈瑾的中医之路才刚刚开始,做了和大多数医学生不同的选择,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和多数人渐行渐远,还是殊途同归?究竟哪条路才更加适合新一代的中医,怎样的青年中医才能在中医之道上坚持走下去……

    只有多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他年好看烟云散,再笑当年学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