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为崇祯延国祚 » 第八章:城门被拦

第八章:城门被拦

    韩铭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太阳快落山时,赶到了县城。

    前半段还算平坦,一路上没有太大的颠簸。后半段全是崎岖不平的小路,韩铭骑得屁股都快裂成四半了。

    电视剧和小说中那些四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送信的,身子没有被摇散架,真是不容易。

    老乌看着韩铭捂着屁股,满脸痛苦,忍不住笑道:“韩公子,你们汉人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赋文你们在行,可说到骑马就不如我们了,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

    韩铭听后一愣,难不成骑马还有技巧。他还以为就是坐上去、跑起来这么简单。

    几人说谈着往城门走去,张楚骑马,眼神忧郁。看着夕阳西下,心里莫名升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

    城门处只有零零散散的行人,挑着担着急忙慌,不停地抬头看向天边。数十名农夫挑着木柴,迈着矫健的步伐,飞快地从他们身边跑过。

    老乌看了看夕阳,知道应该是城门要关闭了。神色担忧地转头瞥了一眼马车,催促道:“韩公子,咱们快过去吧。城门应该就要关闭了,再晚就进不去了。”

    韩铭点点头,便让张楚坐稳当,自己下马步行。

    他知道各朝各代都有宵禁,只是宵禁的时间不一样,看太阳时间大概也就下午五点钟,没想到明朝宵禁这么早。

    这搁在上一世,五点钟还没有下班呢,这个时间也是整个城市最忙碌的时候。

    韩铭老远就看见了城墙上“沐阳县”三个大字,是由石头雕刻而成,浑然一体,字迹苍劲有力。

    沐阳县位于明朝重镇榆林正西方向,两者相距不过百十里,中间隔了一道山。虽然不高,徒步也需走上三天,而绕过此山骑马两天就到了。

    一名身着暗红色盔甲,手里拿着一条长鞭的守卫,双手叉腰站在城门边上,大声嚷嚷道:“快点进!快点进!城门要关闭了。”

    见到韩铭一行人到来,守卫刘大警惕地盯着跟着的蒙古人。最近有很多蒙古奸细,打扮成客商,潜入关内刺探消息,保不齐这些人也是奸细。

    他脸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就是被这些蒙古人留下来的,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候他刚入征,就被派遣到大同打关外的大金,其中有很多蒙古人。炮声一响,年龄不过二十的他,就顶着箭雨拼命往前冲。

    慢慢地,身边熟悉的同伴越来越少,新面孔倒越来越多。不知道是体力跟不上,还是年轻一辈更勇猛,每次冲锋,他都掉队的最后。

    直到有一次,他被一个躺在地上装死的蒙古人偷袭,还好他经验丰富,用胳膊挡了一下,可依然被划伤了脸,伤好以后便被遣散回家,靠关系当了县城守卫。

    多年的战场经验,让使得他对危险的感知异常的敏锐,以及人类独有的血腥味。他隐约觉得这行人不简单,于是走上前喝声道:“站住,车里坐的什么人,停下来接受检查。”

    他那如同猎鹰一般的眼神从马车掠过,和老乌碰撞的一起。这几个蒙古人一定打仗的好手,仅仅凭借眼神的交流就能判断出来,这是刘大这些年能够生存下来,得到的经验。

    身旁的一男一女,应该是夫妻,男的一副书生模样,女的一定是大家闺秀。

    韩铭心中咯噔一声,撇了一眼张楚,她紧紧咬着嘴唇,眼眶里噙着眼泪,正想开口说话。

    被一声厉喝打断:“你们几个蒙古奸细,解下刀剑,赶快下车检查。”

    见他们犹豫不决,刘大当即抽出长刀,马车里有很浓的血腥味,这根本逃不过他的嗅觉。

    走的越近,血腥味越重。

    原来这位官爷把他们当成了蒙古奸细,他们其中不过有几位蒙古人罢了,这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奸细啊。

    韩铭忽然想起来,古代历朝历代,平民百姓被禁止携带兵器,否则以叛乱罪处刑罚,他怎么忘了这件事。

    怪不得被当做奸细,看来是他们佩戴刀剑,其中又有蒙古人。

    不过老乌应该是知道的,为什么不提前把兵器藏起来,还大摇大摆地挎着武器进城。

    老乌绷着脸,撇了韩铭一眼,便跳下了马车,朝着他身边走来。

    “车子里装的什么?”

    刘大揉了揉鼻子,旁边十几个守卫见他如此紧张,都一起围了上来。

    他们常年在一起,相互比较熟悉。更是了解刘大,这家伙天不怕地不怕,很少见他这么紧张。

    十几名守卫迅速集结成成两两一队,或三三一队的阵型,将韩铭几人团团围住。

    刘大甩了甩头,又伸着鼻子嗅了嗅,的确是血腥味。他砍过很多人,有蒙古人、鞑靼、还有造反的流民……

    对于血腥味再熟悉不过了,这些蒙古人和眼前的一对夫妻来历不明。不过他们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敢把尸体往城里运。

    张楚利索地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走上前想要开口解释,却被刘大喝住,只得站在原地,道:这位官爷,车上是我父母的遗体,我们来此地探亲,路上遇到了劫匪,多亏了这位公子和他手下相救,才逃的一劫。朱经大人是我姨夫,不信你可以去问问……”

    刘大冷哼一声,这次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下个月酒钱就有着落了。不过这位姑娘说得那个名字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到过。脑子里过滤了一番,实在想不起来,吼道:“什么朱精、狗精、狐狸精的,我不认识,少在这里东扯西扯的,先跟我到堂上再说。”

    老乌提刀怒目而视,手上青筋暴起,其实在他的眼里只有银子。主家让他杀谁就杀谁,一个人头五两银子,管他什么官府不官府,都没有银子重要。

    韩铭倒吸一口冷气,怎么明朝制度这么严。不过这家伙是干什么,属狗的么,鼻子也太灵敏了,连血腥味都能闻出来。

    刘大眼神凶狠,他跟这些蒙古人打过不少交道。这些家伙体格强壮,杀人不眨眼,且极其残忍。不过现在是关内,当下怒吼道:“狂妄,这是我大明的境地,你们这些野蛮子想要干什么?”

    韩铭见老乌想要拔刀相向,生怕他们火并起来,这可是官府,自古民不与官斗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官爷,官爷,切莫动怒。我们可是堂堂正正的汉人,真的不是蒙古奸细。这几个蒙古兄弟是我们家老爷聘请来的护卫。你别动怒,我们带的有路引,官爷请看。”

    韩铭边说边从怀里掏出纸张,伸手递了过去。原本张老爷说不需要带着东西了,也没什么用。多少年都不用这玩意了,现在人都随便乱跑,想去哪就去哪。

    还好燕春强烈坚持要开路引,怕路上万一用得着,没想到还真给她猜到了。

    刘大接过瞅了一眼,这玩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不过看样子应该是。他只见过几十年前的路引,好像有那么一丝相似。随后抬头看向韩铭,语气平和了许多:“行了,先跟我到大堂上去,有什么话堂上明说。你们到底是不是奸细,我们大人自有明断。”

    眼见下个月的酒钱飞走,刘大愤愤不已。不过这些人车上肯定有尸体,先带到县衙,查清楚了再说。

    虽然没有抓到奸细,这也立了很大的功劳,应该有不少赏钱。

    张楚走上前,她也着实没想到,他们竟然会被误认为是蒙古奸细:“这位官爷,不要生气,我们跟你走就是了。你们县令朱经朱大人,是我的姨夫,到了堂上我自会说清楚。”

    怪不得听起来这么耳熟,刘大忽然记起来。前不久刚刚调任的县令,好像就是这位姑娘口中所说的朱经朱大人。

    想到自己刚才口出狂言,刘大后悔不已。抬头又重新打量了一番,心里有些疑惑。

    如此说来,这群人是奸细的可能性更大了一些。朱大人才调任没多久,怎么马上会有亲戚探亲,路上还遇到了劫匪,又偏偏被蒙古人救了。

    听说朱大人是南方人,亲戚也应该在南方。他们拖家带口,就算从驿站走,快马加鞭至少也要一月有余。

    刘大撇了撇嘴,他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于是反驳道:“你说是就是?你以为你是谁啊?我还是我们县令的亲侄子呢!”

    张楚被呛得一阵脸红,无奈地看着韩铭。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阵嘶鸣声,数十人骑马狂奔,快速地朝着城门狂奔而来,身后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埃。

    “快快!快开城门,是县令大人狩猎回来了。”

    刘大欣喜若狂,听说县令大人早上出城狩猎,路过城门时,直夸三狗子城门站岗站得好,守城尽职尽守,还给他涨了不少俸禄。

    刚好下午轮到他值守,铆足了劲吆喝,仔细盘查,维持秩序。以往高峰时刻拥堵的城门,竟然破天荒的畅通无阻。

    就连路人都以为是上面大官下来视察,守卫们才肯如此卖力。

    刘大不耐烦地将韩铭一行人驱赶到旁边,随后让守卫整整齐齐站成两排,个个挺胸抬头,精气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