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为崇祯延国祚 » 第十四章:家有贤妻

第十四章:家有贤妻

    不久一会儿,流民散去。朱经松了一口气,看着城楼上歪歪倒倒的士兵,他决心要整顿军务。

    接着喊来邓中兴,让他安排士兵站岗守城,来回倒班,夜间日夜巡逻。

    又韩铭寒暄了几句,顺便问起整顿军务,此事是否可行。

    “大人,这件事在下觉得急不得。军中痼疾已久,想要整顿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贸然行事,说不定会引起事端。依在下看,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要招募士兵,严加训练。”

    韩铭深知自古以来,军中的关系最复杂。这些士兵大都代代相传,子承父业。

    他们疏于训练,整日不是躺在家里睡大觉,就是在赌场酒肆放纵。又多半是文盲,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也不过分。

    遇见不顺心的事,只会用武力来解决,要是整顿不如意,搞不好会引起兵变。

    朱经沉思一番,觉得这话有道理,看来是自己太过心急。当即令师爷季子云,写下募兵告示,随后四处张贴。

    “韩老弟,像你这样的人才,要是不干一番大成就,那不就白白浪费了。正好老季过阵子要回老家一趟,我这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要不你干脆来当个师爷吧,一个月三十两俸银,怎么样?”

    “师爷?听起来倒也不错!”

    韩铭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只知道师爷一般都是写写文告,帮助县令出谋划策,这也不是多难的事。

    最重要的是一个月有三十两银子,这样他就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了,于是想都没想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在张府教书虽然比较稳妥,张大叔给得银子更多,可那毕竟不是他内心真正追求。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朱经笑道:“你何时搬到县城来住?刚好我在西街口有一处闲房,里面东西应有具有,只要简单打扫一下就可以住。”

    “多谢大人,我回去和内人商量下,后天便搬来县城。”

    天色已晚,朱经劝他再住一晚,明天一早再回去。

    已经一夜未回,若是再晚,韩铭怕燕春在家担心。身边有老乌护卫,路上骑快一点,一个时辰就跑到家了。

    拜别朱经后,韩铭一行人骑马出西门,直奔山坳张村。

    夜间行路有些看不清前方,还好前半段路,比较开阔,皓月当空,能够看得清路

    走到流民聚集的树林时,看到遍地尸体,横七竖八在那躺着。

    韩铭不忍直视,周围响起阵阵野狼的嗷嚎声。这些尸体或许过不多久,就被吃得一干二净,连骨头都不剩。

    老乌催促赶紧走,怕太晚了会遇到劫匪。韩铭这才离开,内心久久不能释怀。

    几人到张府时,已经是深夜。张老爷还未入睡,韩铭和他说了几句话,便直奔后院。

    推开院门,屋里灯还未熄灭,隐隐有一个瘦小身影在来回走动。

    听见有动静,屋里的身影停住脚步,然后推开了屋门。

    “相公!”

    燕春热泪盈眶,跑了过来,扑在韩铭怀里,痛哭零涕。昨天未归,燕春一整夜都没有睡好觉,生怕相公路上出了意外。

    去前院打听了好几次,都没有消息。又听说流民把附近的村庄洗劫一空,往县城方向去了。

    顿时心急如焚,坐卧难安,连饭都没胃口吃。

    “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别担心了。昨天路上有事耽误了,到县城天都黑了,便住了一夜。再说了有护卫在,能有什么事。”

    韩铭拉着燕春的手,往屋里走。

    “我买了一些点心,你尝一尝,很好吃的。”

    走进屋,见桌子上放着一块布料,还有针线。

    没想到燕春还有这手艺,不由得想起来小时候,穿得衣服鞋子都是手缝的。

    “你怎么想起来做针线活了,大晚上没有光,很费眼睛的。”

    “我又不是老太婆,眼睛看得很清楚。”

    她见相公身上的衣服有些不合身,刚好父亲昨天托人寄了点碎银子。便跑到村头王婆婆那里,买了几块碎布,趁着这几天没事,给相公做一件衣服穿。

    韩铭拿起布料,跟自己早上买的布料差很多,干硬的有些喇手。上面密密麻麻缝着线,将一块块碎步拼接道一块,已经有了布衣的雏形。

    “嘿嘿!不光心灵手巧,还人美心善。真是家有贤妻,如有一宝。”

    燕春害羞道:“油嘴滑舌,你快别笑话我了,我针线活做得不好。好多年不做,生疏的都快忘记了。”

    韩铭笑道:“哪有油嘴滑舌,我这可是真心觉得不错。说起来,你比我厉害多了,小的时候我学了很久也没学会,就会穿针引线。”

    燕春捂嘴偷笑道:“针线活本就是我们妇人的事,自然比你们男人熟练。相公怎么能这么比,这要是传出去,我会被别人笑话的。要是比读书作赋,相公比起我来不知道强多少。”

    说罢,便将这些收了起来。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想要征求相公的意见。

    “昨天张夫人来找我,说是临近新年,府里要赶工做新衣服。问我会不会针线活,一个月下来有二两银子。”

    她想着挣些银子贴补家用,减轻夫君的负担。刚好也能让夫君安心教书,闲下来的时候读读书,以便将来考取功名,出人头地。

    见相公摇头拒绝,不禁心急如焚,眼泪直往下流,却又不敢多说什么。

    韩铭急忙解释,说起了要去县衙当师爷的事。

    燕春听后转哭为笑,有些不敢相信。一个月三十两银子,这得多少,平常连想都不敢想。

    其实说真心话,她并不想搬去县城。听府里的人说,现在外面世道很乱,到处都是劫匪和流民。

    她只想和相公在一起,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不求富贵,想着想着眼泪便掉了下来。

    韩铭急忙关心道:“燕春,你怎么哭了,哪里不舒服吗?”

    他原以为听到这个消息,燕春会很高兴,毕竟苦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要过上幸福且有钱的生活了。

    燕春摇了摇头,她为相公感到自豪,他觉得相公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建功立业。

    现在好不容易要实现了,她怎么能不高兴呢。只是想起了公公婆婆,可惜他们没有看到这一天。

    韩铭轻轻抚摸着燕春的头,安慰道:“你先别想那么多了。快吃些点心,我跑了好多家店买的,放久了就不好吃了。”

    刚才话说得有点多,倒把这件事忘了,急忙打开油纸包,一股清淡的花香扑鼻而来。

    他拿起一块桂花糕,递到燕春嘴边,亲自喂她,又拿起一块放在嘴里。

    两人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吃得干干净净。

    韩铭趁着兴头正高,从头到尾把这两天历经的事情一一道出。

    说到李成和那些流民,或许是同病相怜,燕春眼神流露出丝丝同情之意。

    要是换做她,肯定会把身上所有的银子,全部买烧饼,给他们分一分,这样也不至于饿死在荒山野岭。尸体都被野兽吃得一干二净,连入土为安的机会都没有。

    燕春的话不禁让韩铭感到羞愧,心想自己白白读了那么多年圣人书,没有丝毫同情心。

    还设计骗他们说榆林有粮,百里的路程,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倒下,再也站不起来。

    想到这,心里升起强烈的罪恶感。

    燕春像是感觉到相公的情绪,便不再提及此事,而是走到床边,从底下拉出一口箱子。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拿出一双黑色长靴。

    “相公,你脚上的鞋子有些小。我又给你做了一双,你试试大小合适否。”

    当即跪在地上,为韩铭脱下鞋子,又耐心穿好新鞋,随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屋内烛光闪闪,看着眼前善良可爱单纯的燕春,韩铭恨不得将其捧在手心,小心呵护。

    起身在屋子里走了几圈,大小刚刚合适,穿着很柔软舒服。

    之前的那双又沉又硬,还一直磨脚,走起路来咯咯哒哒,穿得时间长了,脚又酸又麻。

    怪不得今天总是觉得有事没有做完,原来是忘记买鞋子了。

    “相公,咱们到了县城,有地方住吗?”

    燕春摸了摸兜,身上就剩下一块碎银,这点钱根本不够租房子。再加上还要买菜买柴。相公以后也算是官家的,总不能一直步行去县衙,还要买马匹,又是一大笔钱。

    虽然县令大人说了,一个月有三十两的俸银,可这不还是没有发下来。

    韩铭笑道:“这你就放心吧,朱县令都已经安排好了。他在城西有一间闲置的空房子,我们可以先住到那儿。等以后有了钱,咱们在买一个大点的,到时候就能有自己的家了。”

    “嗯嗯。”

    燕春对此很憧憬,一想到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用四处飘零,嘴角露出幸福的笑容。

    随后拿出针线,坐在床边开始缝起了衣服。

    韩铭在包里翻出临走时,找朱县令借的《孙子兵法》,坐在烛光下,认真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