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那些事儿之趣事 » 第二章(二)

第二章(二)

    【烧了崇祯祖坟】

    从崇祯元年(1628),陕北府谷农民王嘉胤为响应前一年在关中爆发的“王二起义”,一时应者如云,拉开了崇祯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王嘉胤也成为各支农民起义军公认的领导人,算是诸多互不相统属的农民起义军的首任盟主。

    其时,后来名闻天下的“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曹操”罗汝才、“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等,都以王嘉胤马首是瞻。

    崇祯四年(1631),王嘉胤被叛徒杀害,“紫金梁”王自用成为第二任义军盟主。

    崇祯六年(1633),王自用病死(也有说是战死),各支农民起义军暂时各自为战。

    事情发生在崇祯七年的冬天(1634),各支农民起义军为应对官军的围剿,在河南荥阳重新举行会盟,在此次会盟中,各支农民起义军领导人公推“闯王”高迎祥成为农民军大家庭的第三代盟主。

    除了推举盟主之外,这次大会的另一项主题就是讨论,大伙是应该继续劫富济贫呢,还是接受朝廷招安呢,当中有两位重要的发言人,一位就是李自成,另一位就是张献忠。

    李自成不愧是李自成,轻易说了别人不敢说的话

    高迎祥在明朝的眼中,危害可比王嘉胤和王自用大太多。

    他说,得降似乎不太妥,不如,我们去灭了明朝的都城吧。

    他没有开玩笑哦。

    当时的明朝都城除了北京南京之外,还有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话说洪武元年,大明开国,定都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然而不久之后,朱元璋提出了一个令所有大臣都十分震惊的计划,把帝国的首都迁到他的老家凤阳,话说历代定都莫过于长安,洛阳,开封和北平这几个历史名城,但是谁也没想到把都城定在凤阳,你还别说,真有人同意,这些人可不是阿谀奉承的泛泛之辈,同意的人几乎全部都是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的淮西老乡老功臣们,这几千年来听都没听说过的这么一个小县城,也能够当首都?然而不愧是朱元璋,轻易做到了北魏孝文帝做不到的事。

    “咱家说我要迁都凤阳,有意见吗?没人作声的话,我就当默认了。”

    好的吧,算集体默认了。

    于是洪武二年,朱元璋正式下招建立中都凤阳,而且是真正的按照帝王规格修建,他甚至预想等凤阳中都建好了之后,南京作为陪都,自己就在凤阳当个“县长”皇帝,虽然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做事一贯讲究节俭,但这一次为了营建中都,却是花了血本,举倾国之力,高标准高要求,以百万之人经建六年,一下子小小的凤阳城成了整个大明朝最大的城市。

    到了洪武八年,凤阳中都已经建好了,朱元璋坐在大殿之中,总是莫名听见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似乎在喊“杀”,到了晚上又经常做噩梦,于是叫人把墙挖开,发现许多地方埋着符咒、泥人、木人、弓箭、剪刀、纸人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原来朱元璋没有给这些劳工们发工资,他们干的又太苦了,就专门整的这些烂活,好让朱元璋滚蛋。不愧是杀神朱元璋,百万劳工史料记载“活者千数”。

    这时候是崇祯八年,去北京路费也不够,南京也不可能。但是凤阳就不一样了,那里与皇室有关的东西,除了宗室监狱之外、还有就是明皇陵,农民军的目标当然不会是把那些姓朱的囚犯都放出来,显然他盯上了明皇陵。

    十三陵都知道在北京,除了可怜的朱祁钰、朱允炆,永乐朝之后的明朝皇帝都在那里了。

    我在这里要说一下明朝除了十三陵之外,还有几个官方的帝王陵:明祖陵,在今江苏盱眙,是朱元璋爷爷太爷爷高爷爷的衣冠墓;明皇陵,在今安徽凤阳,朱元璋爸爸妈妈的墓;明显陵,在今湖北钟祥,嘉靖皇帝爸爸的墓。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谁去呢?虽然是李自成提出来的,但是这个计划过于的美好,几乎每个人都想去捏这个软柿子,行吧行吧,那就只能抓阉决定了,不愧是朴实的农民军。

    你说巧不巧,这次抓到去凤阳的竟是农民军三大巨头:高迎翔、李自成、张献忠。

    据史料记载,这次率兵进入凤阳的是张献忠,正巧又是元宵节,数万人在夜色掩护下,轻松击败凤阳两万守军,因为凤阳没有城墙,张献忠大摇大摆的就进去了。只有主管漕运的杨一鹏挺身而出,当然啦,也只是给张献忠磨刀……

    至此,中都陷落,张献忠没有多想,直接就率军来到城南七公里外的明皇陵,可能李自成也一块过来了,张献忠的作风颇似项羽,一把大火把明皇陵和龙兴寺(皇觉寺)烧了,可怜焦土。

    当听说皇陵被烧,当时凤阳留守朱国相,直接率领自己的王府护卫和义军展开残酷的巷战,在亲自斩杀27人后,朱国相就此被杀。而指挥官包文达也在作战过程中,身负箭伤,就此被俘,面对张献忠的好意劝降,包文达不但不降,反而对张献忠的无耻行径一番数落,结果就此被斩断手臂后,将包文达的头颅悬挂城墙之上。

    不过说来也奇怪,关在宗室监狱里的宗室也全释放了。

    张献忠还颇有心得的打出了“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号。

    崇祯人在宫中坐,祖坟在外被人偷偷烧了,差点晕过去了,怎么办呢。先哭吧,啊呀,我老朱家的祖坟,他怎么敢的,哭完了怎么办?写检讨啊,这也是崇祯人生第一封罪己诏,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朕凭借微薄的德行,继承皇位。是想给天下以更新的面貌,今儿归还祖宗的旧制的稳定。没想到倚重任用了不应该被任用的人,就导致满人猖獗,流寇造反。建州本来是本朝的附属蛮夷,流寇造反者原也是本朝的子民。假如安抚驾御的得体,他们怎么能敢悖逆朝廷的颜面而行事。

    本朝有着全面盛世的天下,文韬武略的人才。无奈夸大其词、狡诈的人得以任用,真实的功绩却难以看到。满人三次闯入,流寇造反闹了七年,京师白白暴露在外,黎民百姓颠沛流离。国库里的钱财缺乏以致不能征用调派。民间凋敝不堪,但是赈济派遣却难以到达。深夜里,朕想到这些事,已经不能承受这些惭愧和愤恨了。

    今年正月,朕又到皇陵祭拜,真切的感受到了列祖列宗哀痛和百姓仇恨。这罪责,实在是朕的。于是这样就征兵练兵、筹备军饷,勒令按照期限负责完成。只希望拿着歼灭敌军的讯息,就可向上以告慰而向下以交代了。但又没想到各位大臣失算,再次导致国难崩溃猖狂。甚至有大将军被小丑羞辱,军队百姓敢不怀圣上。地方又遭受蹂躏,生灵再次罹难。

    朕非常痛心,还怎么承受?假若不大大地剿灭除尽祸乱,中原何时才能休养生息。于是再次准备多多的粮饷,再次调遣强劲的兵马,立刻拯救中原,就在此一举了。

    只是各位文物百官,主客将士,都非常辛苦而饥馑寒冷,朕很是挂念。挂念他们分餐露宿,朕不忍心独自安睡在深宫当中。挂念他们喝着冰水吃着粗粮,朕不忍心独自享受美味。挂念他们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朕不忍心独自衣着华美。于是决定十月三日起避居在武英殿,减免膳食,撤消奏乐。除必须的典礼以外,我用青色的衣着做事情,来显示我和众位军中文物臣子、将士同甘共苦的意思,直到敌军被荡平的日子为止。

    文武百官也应该各自都反省检察自己的过往,以为将来做准备,向上向下交往修为,来请上天回心转意。总督总理要照顾好并把朕对军中将士关心传达。希望大家与朕一同,拯救百姓。密约联络各处,一起围攻举兵。直接捣入敌人的心腹,大力歼灭强敌。然而这贼人的数量很多,但真正的贼人其实很少。若是真正的贼人就明正典刑、就地正法,其余的就叫他们自生自灭。但一定要防止埋伏,绝不要孤军深入。也不要贪恋他们留下的财物,放纵他们得以逃窜。也要带足了粮草,不要中途缺少粮食,以致丧失歼灭的机会。贼人的首领一定要杀掉绝不赦免外,其他胁从的愚蠢平民,朕是不忍将他们都杀掉的,一定要尽量放他们生路,在之前就要明白告诉他们。如果扔掉武器,就准许免除对他们追责。若有乘着时机投降的,一定要马上给他们安置了。已经答应遣散的人,绝不能叫他们依旧带着兵马。中央地方都要同心一起安抚他们,绝不能欺辱他们。乡间民间除去防守本地的之外,有愿意杀敌上阵的,要允许他们跟随部队。

    总督大臣洪承畴已经领了命令,总理大臣卢象升也答应了一切以方便适宜为准行事。着令戎政光禄太仆拨发银两十五万,大内府库拨发大红各色蟒缎绢布二万匹,分配给各路将士。命令巡按御史为监军监纪,稽查核查将士中有功的和犯法的,监督管理军队的奖赏惩罚。以财物、食物慰劳军队将士,用以鼓舞他们的士气。一定要赏罚分明、迅速,避免耽误拖延侥幸冒失的弊端。

    崇祯表面上责怪自己,其实还有腹黑的一面,他转过身去,淡淡的说道:“你敢刨我祖坟,我不敢刨你祖坟啊。”

    一场祖坟互刨战,即将在崇祯年间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