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超前医仙 » 第十二章 百废待兴

第十二章 百废待兴

    仔细端详着手中布满神秘丹纹的圣品丹药,王不留行内心却是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关于丹道,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讲的是道教徒初以朱砂炼制长生不老药;后来逐渐发展成利用金石药物和液体汞混合炼制各种丹药……

    由于丹道一途确实太过虚无缥缈,疗效也着实有限,渐渐失却传承,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所以对于丹道,王不留行真的知之甚少。

    “既是系统赠送福利,那定然是有效的。”

    正准备将之纳入口中服下,王不留行突然想起“葵花圣典”所言:葵林吐纳,阴平阳秘。

    便又突然收回,小心翼翼纳入口袋之中。

    所谓阴平阳秘者,乃是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如下——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讲的是阴阳之间相互对立、制约、消长,以求其统一、融合,最终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

    一念及此,王不留行带上一个蒲团,偷偷打开房门,蹑手蹑脚朝着南山的“向日葵林”走去。

    向师傅素问老人的坟茔磕过几个响头,就径直走向了花海深处。

    选取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坐下,往口中纳入掌心的丹药,闭目认真修习起来。

    丹药入喉,化津而下,一股沁凉之感瞬息涌遍全身,让王不留行头脑一片清明,夜晚的困倦和迷糊瞬息一扫而光。

    果然有效!

    王不留行立即抱元守一,默运“葵花圣典”上的凝气诀。

    顷刻间,便有道道金黄色的气体从向日葵花瓣之中丝缕溢出,并自行汇合成束,朝着他的口鼻疯狂涌入……

    与此同时,一个淡金色的圆形光晕,随之王不留行头部周围浮现出。

    遥遥看过去,整个人宛如一尊佛像,身后佛光普照……

    很快的,又是“噼啪”一声脆响,王不留行便再次取得了突破——瞬息抵达凝气大圆满之境,距离筑基仅在一线之隔。

    豆大的汗珠顺颊而下瞬息湿透衣衫,更多暗褐色的杂质从体内排出,散发着阵阵腥臭。

    而他整个人却是精力充沛身轻如燕,尝试着脚跟蹬地纵身一跃,竟然拔地而起横跨数丈!

    如此显著的变化,让王不留行又惊又喜。要知下山之时,他还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少年……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江湖之中卧虎藏龙,即便破入筑基期也不过菜鸡一只。唯有尽早破入金丹,或许才有几分自保之能。

    在威虎山时他就曾铁拳讲起过:钻天豹20岁时破入金丹境,从而威震武林,想来这金丹境应该实力不弱了。

    不对,钻天豹现今30出头,武功修为只怕早已今非昔比;要想具备自保之能,怎么说也得破入元婴期才算保险。

    “须得争分夺秒抓紧时间修炼了,还要获取足够多的修炼资源……”王不留行心想。

    而要想获取修炼资源,就得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治疗病人才行,如此便能获取足够多的荣誉值,用于兑换。

    这样想着,一个大胆的构想浮现于他的脑际……

    ……

    不觉间,又是两个小时过去。

    天色已微明,东方天际慢慢投射出道道金光。

    王不留行又以命门之火炼化出不少真气,并通过万年蓄灵草蓄积在丹田备用。

    眼见着,来自向日葵花瓣的金色灵气越来越稀薄,正准备起身离开,可抬头一望顿时改变了主意。

    原本耷拉着脑袋的向日葵在清晨金黄色晨曦的照拂下,突然一率挺直了枝干,移动花盘对着金光无比贪婪地吸收起来。

    很快的,就变得金光灿灿……

    暗骂一声愚蠢,王不留行再次意守丹田认真修习起来。

    这一次,周围金黄色的灵气浓郁了许多,化生真气的速度较之以前快了一倍不止!

    原来,向日葵因体内富含叶黄氧化素,所以具备向光趋光性,能根据太阳光照自行调整方向,而吸收蕴含的灵气自然以白昼为多。

    此番,王不留行却是深夜前来……所幸它们此前蓄积的灵气没有消散,否则越发微弱。

    又过一个时辰,天已大亮,考虑到大家都已经起床,王不留行这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修炼,朝着自己房间走去。

    此前血海深仇未报,万一被他们发觉,只怕都会吵着习武,反而不利他们的生存。

    这乱世,弱肉强食。

    于他们而言:最好尽量少牵扯一些江湖是非恩怨,做一个单纯的郎中就很好……

    至于报仇之事,自己自会缓图。

    只不过,在破入元婴期之前,却绝不会轻易暴露武学修为,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此所谓:苟道。

    走进药庐,就看见远志领着几位师弟正在打扫地面的垃圾。

    这些孩子还真是自律。惹人心疼……

    躲是躲不过去了,王不留行灵机一动赶忙钻进了茅房。

    浓烈的氨气扑鼻而至中人欲呕,王不留行油然暗叹:

    既然穿越来此,又是几人的师兄,也是时候履行自己的责任了。

    未防师弟们惊讶,经过之时他故意干咳两声,果然成功吸引住几位师弟的注意。

    “师兄早!”几人立即毕恭毕敬问候起来。

    “您,你怎么?”现在的老三益智圆睁着双眼,惊讶问道。

    “我怎么?”

    还以为自己是什么地方没有处理好露了馅,王不留行顿时紧张起来。

    “师兄好像长高了许多!”益智再次确认了一番,这才斩钉截铁说道。

    “还真是,师兄的确长高了一截,您看衣服都短了许多。”老四防风也是惊讶不已。

    该死!昨晚连升数级,骨骼和筋膜骤然爆长,而王不留行一心练功竟然没有察觉。

    “大惊小怪!等你们到我这年纪,也会个子飞蹿。”

    王不留行避重就轻回了一句:

    “都抓紧时间干活吧,早饭过后,让所有人在名人堂集合,有事相商。”

    说着匆匆走回了自己房间,又是一番清洗,换上了件宽松衣服。这才朝着刘亮的房间走去。

    自从突出的腰椎复位之后,他的病情已无大碍,连身体的疼痛也在渐渐消退。

    但王不留行却一丝不苟地从下至上检查了一遍,并严格按照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事无巨细一一问过,弄得刘亮和两个轿夫无端紧张起来。

    不住询问自己的病情恢复得如何,可有隐患?

    王不留行这才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还好,还好。

    “还好?那就是还没完全好?”

    刘亮还在追问,而王不留行却已经扬长而去。

    只剩房内三人,面面相觑。

    ……

    曾经盛极一时的神农谷,至今就剩下了区区八人——

    除了王不留行和五位师弟,还有两个帮工。

    一个刘叔,负责生火做饭、浇水扫地,是个哑巴;一个钟叔,负责挑水砍柴,却是个聋子。

    二人皆是师祖救下的苦命人,因为无处可去就一直在神农谷帮忙。自王不留行记事以来,他们就已经在了。

    或许是同情王不留行无父无母,所以二人都待他非常友善。

    尤其是刘叔,自从几次目睹王不留行的饭菜,被其他同门师兄弟瓜分打翻之后。但凡有好吃的,他都会偷偷给王不留行留一点,看着他在厨房大快朵颐。

    人员悉数到齐之后,王不留行也不磨叽,直接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神农谷适逢大难,已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得咬牙坚持将杏林圣火传承下去,切不可自抛自弃辜负往圣绝学!

    至于生存之道,看似举步维艰,其实也没有臆想中的这般艰难,毕竟我们都身怀青囊之术,且以悬壶济世为己任。想来,上苍也会垂怜,绝不至于让抱薪者冻毙于荒野。

    但天助不如自助,有鉴于此,特提出几点设想如下,是否可行,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

    一、即日起全面恢复神农谷诊疗秩序,接诊四方患者。并重挂神农谷“兼济天下”大旗,声势越大越好;

    二、五位师弟是神农谷未来的希望,男儿当自强,此刻起要刻苦钻研医学典籍,博闻强记,快速提升诊疗水平;并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三、即刻起,大力推进药庐环境卫生及居住条件改造工程。为吸引外部力量加入创造条件;

    四、以师祖的岐黄神谕广发英雄帖,向大圣全境招募正道英雄,前来维护神农谷秩序和人间正义;

    五、高薪招募有经验药农来谷种植中草药;招募有名望有正义感的郎中入驻神农谷,救死扶伤泽被苍生;

    六、开放道地药材和珍稀药材订购渠道,保证药材供应;

    七、以互利共赢模式招商引资,吸引富商和正道势力入驻神农谷,一起开创新局面;

    八、广收学徒,只要矢志学医的适龄儿童均可报名,如通过测试则可收为神农谷弟子;

    九、承诺治疗效果,如果疾病疗效不佳绝不收取任何诊疗费用,相反,还酌情给予一定的生活资助。

    ……

    “师兄高明,思虑周祥!我等全力配合!”

    远志等人闻言顿时精神大振。齐声欢呼起来,不啻在漫漫长夜之中,看到了一缕黎明的曙光……